“有话则短,无话就算”
2015-12-05石飞
文_石飞
“有话则短,无话就算”
文_石飞
能说会道,常常被视为人的一种长处或优势,也被当作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基本素质或曰基本条件。而木讷寡语“三脚揣不出一个闷屁”的人,则往往被看做无用,自然当官也就希望不大了。如此久而久之,无形中官场就滋长起一种讲话比气派、报告赛长短的风气。讲话气壮山河滔滔不绝者是俊杰,报告两三小时不歇场者是精英。由于这一“潜机制”,一些地方官场里炫耀嘴皮、卖弄口才的人也愈来愈多。
而话又说回来,评价官员工作能力,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宣传能力。宣传能力与说话水平密切相关,一个见到人多就怯场,作报告三句半就词穷的人,又如何当好领导干部呢?尤其无法胜任宣传干部之职。所以,对于干部来说,不管是哪个行当的,总归还是需要一定的讲话水平和嘴巴功夫的。但是,开会效果如何,又不全在于领导讲话的气势强弱和所占时间的长短,抓住要害,言简意赅,一二十分钟往往胜过两三个小时。
若干年前,笔者家乡有一位“父母官”话瘾特别厉害。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大会,只要他上场,不说个两三小时休想散场。私下里,人们没有叫他书记的,不是唤作“大吹”“老侃”,就是讥贬为“牛皮嘴”。大家一听说去听他的报告,心里就打怵。有一次,大会从上午八点半一直开到下午两点半,他一个人包讲6个小时,该吃午饭了,也不让去吃,会场骂娘声喋喋一片。
其实,这样的领导干部有病,患上了“讲话瘾”“报告瘾”。凡“瘾”,多不是好事。毒瘾来了,非吸几口熬不住;烟瘾来了,非抽支把受不了;酒瘾来了,非干二两过不去。这些“过瘾”,烧钱也罢,伤体也罢(吸毒可是犯罪行为,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招麻烦的只是自己一个人,不涉及他人。而领导干部要过“讲话瘾”“报告瘾”,可是涉及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方的干部群众呀。你在台上玩“马拉松”,参会者都要在台下活受罪,以鲁迅的观点析之,你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
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转作风,接地气,铲文山,填会海,少开会,开短会,但在有些地方始终收效甚微。我想,这与那里的官员“话瘾”过大不无关系,必须强制他们戒戒“话瘾”。而要收到实效,就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拨乱反正,走出“话多话长显能耐”的误区。
享有现代中国美术史研究之父誉称、著名学者、中国人大教授陈传席先生新著《蛙怒集》中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转变会风的,虽然针对的是学术界,但也适合官场。他主张,凡开会,都要坚持“有话则短,无话就算”的原则。既然开会,领导必然有话要讲,但要注意尽量节约自己的唾沫和听会者的时间,力求“有话则短”。
官场还流行这样一种“客套”,往重里讲,就是“虚伪”。我们的开会特色是,总要设主席台,一溜官员在上面做着。议程排定的领导人讲完了,会议主持人常常还要对台上客一个个地“虚让”一句“你也讲讲”,于是有“话瘾”的官便坐不住了,便走向麦克风:“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没有准备,那就少说几句吧。”这似乎有点不识好歹,既然你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没有准备,那你就该谢绝,没必要“少说几句”。试想几个“少说几句”,无形中就把会议拖长了。所以应该“无话就算”。由此可见,“有话则短,无话就算”对于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纠正会风,不失为一剂良方,值得推而广之。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杂文联谊会组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