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腐不能形成路径依赖

2015-12-05乔新生

清风 2015年11期
关键词:腐败分子人民代表大会执政党

文_乔新生

反腐不能形成路径依赖

文_乔新生

随着反腐败不断深入,我国体制内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浮现出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便认为,“反腐不反封,到头一场空”。他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中国出现了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腐败呈现出帮派化的趋势。无论是石油行业出现的腐败问题,还是山西出现的塌方式腐败,都充分说明,执政党内部出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

封建社会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腐败现象。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封建主义思想,为什么会存在封建主义的残余呢?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执政党在依法执政的过程中,少数领导干部违背党章,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党员、群众身上,他们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封建皇帝,认为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只有自己说了算。正是这种皇帝思想,使得一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陷入瘫痪,群众监督流于形式,组织纪律荡然无存。

所以,反腐败不是要修改我国现行的国家政治制度,而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的民主监督体制,要从根本上克服一言堂的现象,杜绝一把手恣意横行。部分学者认为,党的领导体制仍然是高度集中的体制,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到我国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正确理解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那么,很容易产生错觉。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果人大代表不同意,人民代表大会没有作出决议,那么,执政党的意志就无法转化为国家的意志,就不能变成国家的法律。从这个角度来说,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程序,让那些德才兼备的公民担任人大代表,才能有效地遏制执政党的腐败现象。

在反腐败的路径选择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依靠党内的力量,彻底清除党内的害群之马。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党内长期形成的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以及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等级授权制”,使得党内的民主发展容易形成死循环。

反腐败本来是为了反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违法犯罪行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反腐败有时变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强化权力、党同伐异的工具。因此,反腐败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只有这样,反腐败才能消除党内的体制障碍,避免陷入死胡同。

反腐败首先要彻底铲除封建社会的思想,必须打掉各个单位的“土围子”,必须要让各单位的腐败分子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腐败分子如坐针毡,因为只有这样,反腐败才能取得实效。当前我国反腐败主要依靠党内纪检监察机关推动,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坚决有力的措施。但是,随着反腐败的深入,阻力会越来越大,面临的障碍会越来越多。如果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路径依赖,单纯依靠党内的纪检监察机关继续推动反腐败工作,那么必然会出现强大的反弹。事实上,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已经出现了联合抵制的现象。一些地方单位的党委书记公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排斥异己,直接威胁那些敢于反映问题的党员、群众。这种现象说明,如果仅仅依靠党内的组织纪律,要想解决腐败深层次问题,那么,最终将是缘木求鱼,无功而返。

执政党内部腐败主要是一把手腐败。一把手担任领导职务,在单位内部往往会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因此解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腐败问题,必须绕开一把手,必须彻底清除一把手长期营造的封建堡垒,必须让腐败分子无依无靠,只有这样,才能树倒猢狲散,才能使腐败无法形成气候,才能让腐败分子胆战心惊。所以,在反腐败的过程中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让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腐败分子人民代表大会执政党
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插画的视觉效应对腐败分子的警醒研究
得罪人新说
腐败分子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谁最早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