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络体育报道的四个趋势
2015-12-05王士宇
□ 文/王士宇
新媒体时代网络体育报道的四个趋势
□ 文/王士宇
基于网络的新媒体特性,网络体育报道使媒体和受众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互换,体育新闻真正成为“众人制作”的报道。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网络体育报道的典型案例,揭示这类体育报道形态的四个发展趋势。
体育新闻 体育报道 新媒体 网络体育报道
一、即时交互的赛事在线直播成为最显著的报道形式
早期的网络体育报道依然以效仿报刊、电视的报道形式为主,如今在技术支持下,具有实时交互特征的赛事在线直播正成为网络体育报道中最显著的报道形式。来自不同地域的网民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聚集在网络提供的直播平台中,网民一面观看着网站提供的直播视频,一面对赛事进行自我解读,通过各种分享方式嵌入共同的话题来形成一个短暂而热闹的报道比赛的虚拟空间。
赛事在线直播中由于叙述者构成的多元化和交流的即时与平等,使之在虚拟空间中构筑了一个“狂欢广场”,主持人、嘉宾和在线网民就是这场狂欢节的参与者。
以一年一度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Ā)的网络直播为例,笔者选择2013-2014赛季NBĀ联赛的揭幕战中热火队与公牛队的比赛作为个案,观察新浪体育频道对这场比赛的在线直播,发现网民的报道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招呼:传达对参与这场赛事报道互动的归属感。如“嗨,各位我来了”(@热情的坏孩子),“@苏群@柯凡 终于看到组织了,哈哈”(@没出息的天使)。
2. 调侃:如这场赛事主播就是网民热情调侃的对象。“大半年没见到胖胖主播了,感觉又腐败了”(@间谍猫)。
3. 抒情:不同的球迷在这个平台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喜爱球星和球队的支持。如“永远支持心中的小皇帝”(@火烧凯子),“热火打不过公牛,不服来辩”(@倾听狼心)。
4. 评价:对赛事过程中球员的表现、裁判的判罚、比赛的进程、各队的战略进行分析,其中不乏专业见解。如“感觉罗斯回来了,公牛就不是团队进攻的感觉,虽然rose还是在传球,但是传球进攻都是一个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Jeason-Lx)。
5. 纠错:网民根据自己对比赛的观看和对专业的了解纠正解说员或嘉宾所犯的错误。
6. 提问:在线直播时网民与主播、嘉宾的平等关系体现在网民可以随时向嘉宾提出疑问,嘉宾需及时解答。如“苏老师说说看今天谁赢的可能大些?”(@祝欣2012),“@苏群 苏老师,什么时候能叫官方暂停?”(@麦田弦音)等。
7. 叙述其他直播赛事进程:如同在文本中建立超链接关系,使同一时段不同的赛事报道之间建立了某种报道的相关性。如“希伯特半场15板,看来揭幕战都很兴奋,都在给热火示威啊@柯凡 @苏群”(@貌似好像就是——朱俊丞)。
在线直播对比赛的叙述是多声部的,各种专业的、非专业的,精英的、通俗的,庄重的、诙谐的观点和叙述在这里广泛而平等地对话,摧毁了不同形态、不同思想和不同专业认知之间的壁垒,而这种参与比赛书写的在场感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媒介的话语权给一般网民,无怪乎会受到诸多具有表达欲望的年轻网民的欢迎。
二、非线性叙事的开放型专题整合赛事相关报道
基于网络发展而来的超文本写作使非线性叙事在网络报道中更为普遍,依靠超文本所搭建的复杂的文本结构呈现出不同于线性叙事的阅读特色——“允许读者透过多重选择建构自己的文本与意义,这些可能的叙事路径与意义有时是连作者或程序设计者都无法掌握的。”①在网络体育报道中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如何呈现?以2014年1月25日火箭队和灰熊队赛后新浪体育与搜狐体育的相关报道为例:
这两家网站的报道从外在形态上看都呈现“伞型”架构。头条类似于一个概述报道,紧跟其后的是数据、视频等还原比赛现场的资料,然后才是基于比赛细节的相关报道。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或时序差别,没有一个给读者设计的阅读路径。所有的报道以超文本的方式链接,形成了一个关于赛事的数据库,网民在阅读比赛报道时,可以通过标题选择任何关注的入口和路径,也可抛弃不感兴趣的文章。
非线性叙事结构下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诠释让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精彩瞬间和多种可能的展现,对这场赛事输赢原因的核心信息的诠释出现更加多元的组合,摆脱了线性叙事强加的话语逻辑。纠结于火箭为何落败的读者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也能从报道中找到蛛丝马迹:是主帅战术布置的失误?是主将发挥失常?是对手防守强悍?……
三、多媒体设计开启丰富的视觉体验
如今的网络体育报道已经依靠其多媒体设计成为用户享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的平台。
以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为例,一些网站推出的多媒体设计令人印象深刻。社交网站Twitter推出了基于网站数据的交互式图片专题——《看看Twitter上分享最热的冬奥会图片》。用户可以筛选不同国家和不同比赛日来查看冬奥会开幕以来的热点变化,专题中图片的大小表示其分享的热度,当鼠标点击相关图片时,还可看到这张图片最初发布的Twitter账号和信息细节。
如选择全球范围用户2月20日最热分享的图片集,最热分享的18张图片中有7张图都来自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项目,足见网民对当日该项目决赛的关注度最高,有趣的是在这些热门的单人滑图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不是冠军俄罗斯选手,而是亚军金妍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交网站用户对比赛的看法和倾向。
除了图片,结合动画视频的设计成为网站体育报道的一个视觉亮点。赛事的视频让人惊叹选手的天赋和能力,但选手为什么能做到这些高难度动作,他/她是如何完成的?这些信息能否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呢?在索契冬奥会,瑞士选手尤里获得了男子单板滑雪半管决赛的桂冠,他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难度动作Cab double cork 1440,并将之称为“优络翻转”(YOLO Flip)。为了报道尤里的成功,瑞士本国的一家报纸专门在网站推出了长篇交互特稿,结合比赛录像、绘图与动画视频全面呈现尤里自创的上述难度动作。
四、引入数据分析开辟报道的新领域
引入数据分析正在成为全球体育报道的新潮流。
首先,引入数据分析增加了网络体育报道的科学性,使结合数据分析的赛事预测和赛后综述报道更具参考价值,并成为吸引网民的重要报道类型。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包括《纽约时报》《卫报》、彭博新闻社、半岛电视台等诸多数据新闻领先的媒体都推出了富有创意的数据报道,它们多以之前的赛事数据为基础,以对比赛的进程和谁能夺冠进行分析预测。
以E S P N旗下的数据分析网站FiveThirtyEight为例,2014年世界杯期间,该网站同步发布了许多数据分析报道,其中又以对球星梅西的数据分析最为称道。在一篇名为《梅西完美无缺》②的报道中,数据分析师本杰明·莫里斯通过对2010年世界杯以来22904场正式比赛的数据分析,研究梅西与足球相关的所有数据,包括进球率、射门成功率、传球和助攻、触球等多个角度,揭示了梅西在各方面超乎其他足球运动员的优异之处。
其次,引入数据分析改变了体育报道的竞争格局。以往的体育报道多以专业传媒机构的报道为主,即使在互联网这样开放便利的平台中,网民虽然参与传播,但并不能与传媒机构形成分庭抗礼。如今,引入数据分析的体育报道不再拘泥于通过采访调查获得新闻材料或是通过购买比赛转播权形成竞争优势,它使赛事主办机构、互联网企业、独立的数据分析师和数据设计师都加入到体育报道的行列中。
2013年美国职业篮球联盟与SĀP联合发布了联盟数据子站:NBĀ.com/Stats,该网站提供多种数据可视化服务,包括赛季所有球队和球员的比赛数据、投篮点热力图和趋势图等。用户可以通过该站对NBĀ所有比赛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查询1946年联盟成立以来的所有历史数据。
商业公司IBM的体育网站口号为“数据改变体育”,该公司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和社交商务等科技手段报道比赛。其旗下的SlamTracker是实时比分统计、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智能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包括关键致胜因素(Keys to the match)、态势分析(Momentum)和比赛统计(Match Statistics),能为球迷解读比赛带来更专业的数据支撑。其中最为著名的板块Keys to the match(关键制胜因素)收集了2005年以来四大满贯8128场比赛的4100万个数据点,采用5500个分析模型,来确定球员获胜的方式和风格,并在每场大满贯比赛前给出比赛致胜的建议。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注释】
①聂庆璞:《网络叙事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第106页,109页。
②Benjamin Morris. Lionel Messi Is Impossible, FiveThirtyEightSports, Jul 1, 2014.http://fivethirtyeight.com/ features/lionel-messi-is-impossible/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