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建构①
2015-12-05刘志菁吴玉华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刘志菁 吴玉华(赣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建构①
刘志菁吴玉华
(赣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该文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当中田径教育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并对这种教学模式作出深化改革的设想,探索改革的新思路,以培养具有社会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同时对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所涵盖的教学指导内容设置、思想目标以及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等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能够为高师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改革探求新思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力本位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模式建构体育教育
①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2YB020。
吴玉华(1962,12—),女,江西赣县人,赣南师范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能力本位”一词源于世界职教领域的改革,90年代初经加拿大专家介绍引入我国,是近20年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职业能力。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知识技能性教学模式,由于过于重视学生对基本技术动作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忽略了学生社会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毕业生所具有的社会综合职业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就是针对这些传统知识技能性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而推出的,这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表现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方面。因此需要尝试性地对田径普修课程“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进行构建,旨在探索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创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模式,为田径课程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理论简介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针对这个目标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还需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教学以课程综合知识、技术、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教”与“学”的双向过程,重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2 目前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重知识技能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来看,大多数是注重直接式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无论是理论学习或是实践教学,都只注重教师的讲解与一些无意义的示范,从而轻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田径普修课跨栏项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跨栏的技术动作为主,强调动作的完整性与竞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示范,之后学生练习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其他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工作对象通常都较为复杂并且变化性较大,所以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实践的能力。
2.2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相脱节,与基础体育教学的需要不相符
中小学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增长,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意志品质,养成健康生活意识,中小学健康体育基础教学内容应突出其健身性、实效性;目前的中小学课业较繁重,学生也希望能够从课堂中抽离出来,快乐的参加体育活动,课堂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兴趣性。因而中小学体育教育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但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的教学过于强调项目的竞技性、完整性、系统性等,较少介绍中小学健康体育教学实际需要易普及、易开展、实效性强、深受广大青少年喜欢的教学内容。
2.3教学过程手段单一落后
目前,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一般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授课形式上普遍较为单一,都是采用一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专业技术教学,受竞技体育思潮和竞技运动内容体系的影响,田径运动的教学方面通常只重视对田径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以及其个性特征的培养;教学的传授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与手段简单,缺乏创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培养目标设置方面,多数高校忽视对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较少考虑和结合社会变化和教育改革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注重基础性和专业性,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在实践方面,多数高校倾向于采用较为传统和简单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多数高校田径课程实践教学安排次数较少,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实践组织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通过经常性的课程教学、训练与竞赛组织裁判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4考核评价手段单一,重结果轻过程,无法全面衡量学生能力
田径普修课课程考试考核方法跟不上教育理念的发展,考核方法较单一,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专业的掌握情况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采用的能力测试方式都是学习完成某项田径项目,最后教师进行考核,主要参照动作标准,技能表现高低及速度成绩进行打分,很少进行动作要领、“教法步骤”、错误纠正等教学训练指导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所有这些考核形式仍属于填鸭式应答测试,指标内容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能力的实质。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是能否适用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能力,但目前课程考核评价并没有将其作为考核内容,无法全面衡量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教学要求。
3 基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建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3.1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成长的、长期的过程,通过能力形成的
过程的规律,在田径普修课程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1系统性与渐进性原则
培养田径普修课程学生的能力,应在系统性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进行教学培养,所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同时还必须对各项能力指标进行序列性分析,通过分析才能对其进行任务分层,最后再划分出各个阶段具体的培养目标以及目标培养的教学任务,渐进式的按照步骤来进行能力的培养,并将此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
3.1.2实践性原则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通过一些教学学习实践,并在这种学习实践当中呈阶梯状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掌握田径基本理论、技术和技能,才能将所认知的系统结构内容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因此必须坚持以实践性原则,把教学目标转移到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目标上来,把传统教学观念当中的“知识本位”课程观转移到“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上来。
3.1.3多元化原则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偶然,是通过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通过其中某一环节的实践训练是很难产生能力培养效果的。目前,现代中小学基础体育教育对田径普修课教育的能力培养提出了较为多样化的要求。所以田径普修课的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同时还要针对中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身体及心理的辅导发展,打破狭隘观念上的经济化界限,拓展学生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的范围。另外,还需有针对性的发展本专业在往后从业以及上任工作岗位时所必须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1.4区别对待性原则
在心理学当中,能力是在进行某种活动时必需的且对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提高或者降低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不一样,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在考核标准方面不能始终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考核。因此,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区别对待性原则。
3.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建构
3.2.1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
高校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程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是从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要指导思想,做到以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改变田径普修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的情况,进行创新性教学模式同时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地实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学校方面需要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坚持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并通过改革教学的内容方式来对高校田径普修课程设置进行创新,同时结合灵活变通的考核方式,从而有效的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能力本位教学培养目标。
3.2.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设置
高师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程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主要有技术动作的菜单式教学、理论知识的模块化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性概念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并最终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两者相结合,最终得出综合性认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分层阶段实施目标,整合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化教学,并通过多元化的考核与测评,最终统计出学生对于社会的反馈信息,促使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理论知识教学模块。
田径普修课程理论知识的模块化教学包含了多个教学模块,比如基础模块、训练模块、教学模块、健身指导模块、组织管理模块与交往协作模块等。①基础模块主要表现为:为人师表、审美能力、爱岗敬业和对学生品德教育能力。②教学模块的主要内容有:快速跑、跨栏跑、三级跳远、标枪、耐久跑五个教学单元,同时还包括教案的编写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能力等。③训练模块的主要内容有:制定训练计划的能力,科学选材的能力;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内容、方法、场地的能力;预防处理运动员运动损伤能力,运动员的疲劳恢复处理能力;制定科学运动处方的能力等。④健身指导模块的主要内容有:对课程效果的预期设计能力、手势合理运用能力、调动激励健身者良好情绪的能力等。⑤组织管理模块与交往协作模块的主要内容有: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组织竞赛的能力、组织表演性活动的能力、教学管理能力、训练管理能力、健身指导管理能力等。
(2)技术动作教学内容菜单。
动作技术菜单式教学,是指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教学中提供不同等级的技术标准,由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进行选择性学习,既结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其中技术性教学内容主要根据高师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程技术项目教学所设定的大纲以及考核相关的要求来确定的,同时对动作技术的难度进行了明确的分级,并针对不同项目、标准的动作技术设定相应标准的分值,并据此建立一个清单。具体可以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原有的技术基础,特别是那些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趋向于技术要求的调查预测,同时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技术方面的学习,制定出一系列的田径课程的目标。
3.2.3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
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任务来进行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实践环节。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将对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促使学生围绕此类问题展开知识性建构和讨论的过程,同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出科学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1)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课,能够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其所学体育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培养出技能战术分析与运动队训练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学校进行体育训练的目的、任务和体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意义;科学的健身方式;体育运动保健卫生以及对一般运动性创伤的简单处理效果;青少年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体育方面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田径运动项目的竞赛方法和裁判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组织运动队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如何准确掌握体育专项的技术要领,相关动作的难点、重点、易犯错误以及具体的教学步骤。
(2)教学训练能力培养。
在各项目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安排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对于较难得田径项目,如跨栏技术,可结
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求,降低竞技技术难度,提高健身锻炼手段要求,重点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跨栏基础知识,掌握跨栏跑健身锻炼手段与方法及其应用,加强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的培养。将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作为田径项目学习重点,切实培养学生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田径项目教学训练指导能力,为将来毕业胜任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田径项目教学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3)技术动作开放性评价能力培养。
所谓教学评价能力就是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所学的技术动作,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客观评价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态度和评价水平这两个指标,其中评价态度是以学生能够心胸开放、实事求是、谦虚认真为依据。学生评价能力培养,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对教学中的试教学生在进行每一个环节时,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同时通过教师评价以及学生的评价,两者结合起来,找到共同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将试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从而极大的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使的学生在往后教学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最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①准备活动教学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准备一些教学方面的实习来培养出学生教案撰写以及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能力。在课程的安排方面,需要教师安排布置学生必须认真编写教案,内容主要是徒手操、游戏以及专项准备活动等。所写的教案要求必须书写工整、文字表达清晰、图文并茂,要有动作方面的要点以及一定的运动量等,教案必须经老师审核修改通过后方可允许进行教学实习。在教学实习中教态、口令、队伍调动,组织教法均以一个教师的标准要求。
②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复习课中进行试教,培养其技术教学教案编写能力和教学组织与观察分析能力。教案编写,要求学生掌握教案撰写的基本格式、主要练习内容的分配等,培养学生对一堂课的整体把握与设计的能力。主要步骤有:第一,指出撰写教案时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比如上课的时间、学生的具体状况以及相关的教学条件、课程的主要形式等。第二,需要保证课时的合理分配,这就需要学生先提前进行试讲,才能确保课时分配的合理准确性。第三,保证课程内容互相搭配的合理性,所搭配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出课程的具体任务要求,同时做到切合教学原理以及学生进行练习的原理。课堂教学实习,每位学生在轮到复习内容教学实习时,担任课堂教学实习老师,体验指导老师的角色,要求对其他学生的动作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促进分析能力的提高,学会观察分析学生技术动作,讲出动作的优缺点,试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纠正动作方法。
(5)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培养。
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和组织一些规模较小的测试赛、对抗赛(班与班、年级对年级)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比赛,给学生创造边实践边学习的机会。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竞赛组织与裁判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巧、技能以后,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规模较大比赛的竞赛组织与裁判活动,如校运会、区运会、市运会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
3.2.4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
在田径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使其掌握田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突出对其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构建一套完善的田径课程考核评价新体系。改革考核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添加评价内容考核。学生在进行技术技能考核的同时,还需添加对其技术动作的讲解教学以及对其实施教学组织方法等相关能力的考核;还有单项技术科学的健身方法与手段创新能力考核;竞赛组织与裁判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核等。(2)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在进行田径技术考核时,技评达标与讲解示范需要同时进行。其中技评达标需要按照正确的动作技术规格完成。(3)对学生突出能力进行评价。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田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就需要在田径课程的教学评价当中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同时将能力评价运用到每一个评价环节当中,这样才能突出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导技术动作的能力、组织田径比赛的能力、运动训练的实践能力以及健身方式的创新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考核。
4 结语
针对目前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大部分的高校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程推出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过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所以,在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初步认识基础之上,许多学者尝试性地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进行构建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希望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求的思路发展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吴仕荣.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3):138-140.
[2]丛威,张建国,候柏晨,等.体操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376-379.
[3]陈庆合,胡尚路,米广宇.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0-32,40.
[4]段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5]曲永利.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学”课程中应用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32-233.
[6]张军.能力本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对转型时期我国教育出路的再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1998(3):82—86 .
[7]韩庆祥.论能力本位价值观与建立一个能力社会[J].山东社会科学,2002(1):64—70.
[8]张玉菊,吴玉华,高师体育教育健美操专修课程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6(3):71-74.
作者简介:刘志菁(1990,4—),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a)-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