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有效策略
2015-12-05孟丽盛新凤
孟丽+盛新凤
盛新凤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秘书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曾荣获30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
盛老师首创了“和美语文”教学流派,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界反响强烈。她的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形成了自己“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个性化课堂教学风格。近年来分别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公开示范教学、讲座400多次。出版五部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两极之美》《盛新凤讲语文》《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盛新凤:生态文明烛照下的和美教学》。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他的关于阅读的观点振聋发聩:“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课外阅读这样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并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引导学生踏上一条趣味无穷的阅读之路,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课外阅读
1.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游戏活动。
学生阅读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阅读,一般会表现出“游戏性”行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大都是从看热闹开始的,是奔着好玩去的。学生课外阅读虽是一种求知行为,但更多的却是一种享受。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没有一个孩子是抱着‘我要受教育的念头来阅读的。如果一开始就把一些很枯燥的,承载家长期望的书给孩子读,孩子会对阅读产生畏惧感,最终可能远离阅读。”因此,我们推荐阅读,要优先考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要。
2.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一种“随意性”状态。
孩子读书和成人不同,他们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完全由阅读兴趣决定。他们捧的多是大人觉得无用的闲书,今天这本翻翻,明天那本看看。这样的阅读,对他们习作水平的提高暂时没有太多的帮助,可能不如读作文选之类的书立竿见影。著名作家铁凝曾这样说过:“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的、绵密的、恒久的渗透。如果孩子连闲书都不去翻一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如何培养呢?”
因此,既然是学生课外的阅读,就必须以课外阅读的姿态看待学生的阅读,我们大人应尽快地刷新自己的阅读思维,不要让学生带着压力束缚读书,我们可以从“好玩”这个角度去思考。这里说的“好玩”,不是浅薄,不是低俗。“好玩”,就是让学生读了感觉有兴趣,看了有滋味,这种“玩”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孩子们喜欢“好玩”,书籍需要这样的姿态,阅读也需要这样的姿态。
二、寻找优化学生阅读生活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生活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材料。阅读材料如同他们每天要摄入的食物,如何让这些食物既有营养,又合胃口,非常关键。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天性,我们在推荐阅读材料时,始终以“好玩”为标准。“好玩”的书是区别于严肃的文学作品提出的,它可以是情节曲折生动的,可以是语言浅显风趣的,总而言之是能引起孩子共鸣的。作家肖复兴在2004年10月9日的“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上提出:“小学生初中生不必读经典。”确实,读经典是阅读过程中摆在第二位的事情,首要的工作是“怎样才能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给孩子推荐些好玩的书,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1.推荐贴近生活、激发共鸣的校园小说。
比如杨红樱、秦文君的校园小说系列和张之路的经典校园小说。实践证明,孩子对这类书有切身的真实生活体验,自然也就引发了内心的强烈共鸣。
2.推荐与众不同、幽默风趣的童话经典。
比如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吉罗夫人《列那狐的故事》、新美南吉的《小狐狸阿权》等。这组关于狐狸的童话故事颠覆了我们平常对狐狸的刻板印象,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语言幽默浅显,深受孩子喜爱。
3.推荐超越现实、富于幻想的科幻小说。
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丛书,如《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80天环游地球》等。这类书一旦读进去就会爱不释手。
4.推荐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世界名著。
阅读世界名著全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培养阅读名著的意识和兴趣,了解一点名著的大体内容,小学生还是有此需要和能力的。比如《童话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戏剧精髓,兰姆姐弟的经典改写,包括大师们的精美插画,再加上著名翻译家萧乾的翻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的推荐,让孩子能与大师相遇,与经典相遇。更重要的是,《童话莎士比亚》真正打破了传统概念中莎士比亚作品高高在上的错觉,让伟大的莎翁走下高贵的戏剧舞台,请他坐到小凳子上,给我们讲他笔下的精灵、讲他笔下的王子和公主。这样的故事,越咀嚼越感到妙不可言。如果孩子经过阅读激起长大后去莎剧中探宝和解谜的愿望,那么童话面具后的莎士比亚也会眨眨眼睛笑了。
(二)趣化推荐方式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他们天生有一种游戏精神,喜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故而,在推荐好书的过程中,我们着力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书信息,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
1.以书易书的“图书超市”。
笔者在学校读书节期间开展的“图书超市”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活动前夕,面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要求每人准备已经看过的两本以上的课外书,并自行制作宣传海报,最后以现场推销、现场演讲的方式“用书换书”进行推介、交流、分享。三至六年级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图书交换,一、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换。
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可见,这是一种好玩的推荐方式。
2.充满悬念的阅读推荐课。
笔者曾执教《笨狼的学校生活》推荐课,凡是上过课的班级,都掀起了“笨狼热”。故事本身很好玩,可是孩子们不知道。我就从笨狼系列的其中一本书着手,以“有趣”为抓手,设计了“角色介绍”“笨狼笨语”“评说笨狼”“话说自己”这几个板块。其中,核心板块为“笨狼笨语”,笨狼的笨语生动有趣又让人意想不到,透露着笨狼单纯善良的本性,也是这本书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我选取几个事例片段,借助这样的语言细节,感受“意想不到”,形成阅读期待。由故事片段激起孩子读整本书的欲望,接着再读一套书。
3.灵活机动的“随时推荐”。
笔者实践中“随时推荐”的随意性很强,有时是晨会课上,有时是午间,有时是在走廊的对话中……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我会把看到的觉得有趣的书推荐给学生,不像推荐课那么正式。“随时推荐”的形式也不受局限。如果题目好玩,只要把书名写在黑板上就可以了,比如《气死诸葛亮》《苹果树上的外婆》。有的,只说书名还不够,比如有一次我在新华书店看到黄蓓佳的《我要做个好孩子》觉得写得很有意思,就把书名推荐给学生。之后我发现没有几个学生读,一问才知道学生以为是讲大道理的枯燥无趣的书。于是我又重新简单地推荐: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说好看,同学们说好看,家长们也说好看,甚至还出现了家长和孩子抢书看的情景。好看在哪呢?你得自己去发现啦!
像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只要把叶至善先生写的序读一遍就能撩拨得孩子心痒痒了:
……
“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
干吗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
这……你看了也会知道的。
“小布头”从酱油瓶上跳下来,碰翻了苹苹的饭碗,把米饭粒撒了一地。
苹苹可生气啦,她批评“小布头”不爱惜粮食。
“小布头”也生气啦,他不接受苹苹的批评,从苹苹那儿逃了出来。
以后,“小布头”遇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听它们讲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故事。
这些事情,这些故事,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快自己看吧!
4.人人参与的“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才,将主题锁定在“好书推荐”上,可谓是一举多得。在老师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学生像模像样地制作课件,从作者简介、内容梗概、精彩语段、读后感言这几方面介绍他所喜爱的课外书,时间三五分钟不等。这种形式的推荐,可以拓展学生的参与面,且能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好书,更可以让他们通过好书推荐,品尝到因为读书获得成就感的滋味。
5.推荐相关的影视作品。
这种做法源于以前自己看不进一些名著的时候,先看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其实,不少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被搬上了屏幕,比如罗尔德达尔的童话《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好心眼巨人》《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小飞侠彼得潘》《绿野仙踪》《草房子》等。可以同时推荐,允许孩子先看小说再看电影,反之也行,进行比较阅读。
6.结合教材的读书推荐。
以下是整理出的人教版课标本三至六年级课本中涉及的课外阅读书目。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推荐,以课文带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三)丰富读后交流
阅读,是一个广泛涉猎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是随心的、无意识的,如同蜜蜂采蜜,采了蜜后需要“酿蜜”,需要一个消化咀嚼的过程,故而读后交流尤其重要。交流的形式要尽可能丰富些,才能帮助学生内化阅读收获,酿出“好蜜”。
1.读书交流课。
如果说导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想读,那么读书交流课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分享收获。它不是对故事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领着孩子往高处走一走。
例如,全班同学共读完《狼王梦》后,我就上了一节主题交流课。第一个板块交流的目的是锁定主题:读一本好书总会让我们百感交集,我们会产生很多感受,或欣喜,或惊讶,或悔恨,或苦涩……你有怎样的感受?选择一个词,结合故事的内容说一说。
交流中发现学生有感动于母爱的伟大的,有佩服母狼紫岚对梦想的追求的。了解了学生阅读的关注点后,聚焦到一个主题:梦想。依照“为了梦想,失去什么”“为了梦想,值得吗”“怎么理解梦想”逐层展开,将讨论引向深入。
由于交流的内容不是很好玩,形式上尽量好玩些,课前喊喊口号:上课前都要说一句口号“读书会,想说就说,没有对错”。有时是抛绣球,扔到谁谁发言;有时是击鼓传花;有时是抽签。现在,有学生已经对我提出这样的意见了:能不能先让我们举手发言,等很想说的先说了,再抽签,我怕轮不到。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有话想说,说明读书有思考,有收获。
2.演一演经典。
《第56号教师的奇迹》中的雷夫老师,他带着孩子们排练莎士比亚戏剧,并带他们到各地表演,让一群厌学的孩子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创造了一个奇迹。学生也可以在共读一本书后,选取某一个情节演一演。故事里住着快乐的童年,阅读让孩子动起来。带领孩子们一起演绎经典,这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3.开展讲故事、说书等比赛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是无法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一些讲故事、说书等比赛活动,比赛不是目的,而是作为检测学生阅读情况的有效手段,巩固阅读成果。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参赛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上课外阅读,让小听众们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也在活动中步步深入。
总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指导要着眼一个“趣”字,要好玩一些:推荐的书好玩一些,推荐的方式好玩一些,读后交流也要好玩一些。只要用心为学生阅读点灯,做一个散发着文学味道的语文老师,就一定能帮助学生优化阅读生活,把我们的学生引上一条魅力无穷的精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