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情理 “让”中明“理”
2015-12-05翟素琴
翟素琴
教育名家张庆老师教孙女识字的故事带给我很多思考。
一天,张庆孙女读到“阿谀奉承”的“谀”不认识,就问他。他说:“你细心地看看,它自己会告诉你的。”孙女观察字的结构后猜出可能读“臾”,意思可能与说话有关。张庆老师接着又启发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阿谀”是什么意思。孩子按要求读了读,明白了“阿谀”就是嘴巴很甜,想讨好别人的意思。
汉字的演变虽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有理可循”的。张庆老师没有告诉孩子答案,却让汉字本身(字理)“说话”。他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体现了他教育的高明之处:(1)让孩子学会学。(2)联系文本了解了字理。(3)巧妙渗透了汉字文化。
那么,如何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发展学生的学力呢?张庆老师给了我们启示。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关注汉字规律,让学生在趣味中了解字理,在情理中增广见闻,更得在“让学”中让学生自能识字,发展学力。
一、关注学生特点,在趣味中了解字理
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因而必须紧扣年级特点,找准儿童乐学方法。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在低年级教学中,许多老师都能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出发,善于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小故事,再通过字的演变或书写动画视频展示台演示等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能识字、快乐识字。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中“无忧无虑”的“虑”时,老师先出示“虑”的演变。“虎字头里一颗心,就是虑。看见一只凶猛的大老虎,那会怎么样呢?”学生交流“害怕,恐惧”。“那无忧无虑呢?”“不害怕。”接着教师通过PPT出示:“‘竖横虎耳朵,‘横钩,老虎牙。”指导书写“虎”字头。
2.趣味拆分,了解字理
在识字教学中,有心的老师常把汉字拆分成我们熟悉的部件来帮助学生记忆,了解字理,让汉字自己“说话”。如:“山夹”为“峡”,“目垂”为“睡”。当然,汉字的字理不是孤立的,可以藏在有趣的拆分儿歌或故事中。如“碧”的教学,可以这样帮助孩子了解字理,识记生字:“王大妈,白大妈,坐在青玉石上说悄悄话。‘碧是青白色的玉的颜色。”有时还需要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讲字理。如教学“染”字时可以告诉孩子:古时候染料多用植物,所以下面是个“木”;染布需要水,所以左边是“氵”;染布需要许多工序,所以右边是“九”。为了帮助记忆,还可以用句顺口溜记忆:“‘染坊里不卖‘丸药。”
3.字谜歌谣,灵动有趣
“一去不复返——(丢)”,“人来树旁,歇脚乘凉——(休)”,“‘棋的书写:‘木懂谦让窄一点,右边‘其字宽一些,两竖起笔有高低,长横穿插才好看。”“一看二描三比照,再临关键记得牢。”
老师们大多偏爱写字字谜歌谣的运用,这些自编自创的写字字谜歌谣,诠释了汉字的规律和老师们的匠心。低年级的儿歌式,中高年级的口诀式,这些字谜歌谣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灵动有趣。
二、关注汉字规律,在情理中增广见闻
1.注重字源,丰厚底蕴
苏州的姚老师在教学《梅兰芳学艺》时,一个“拜”的析形,令学生们终生难忘。她讲了古人的“拜”礼是需要两手交叉,高过头顶,“拜”字右边一横代表“头部”。既简单明了,又道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这样的教学,对纠正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应该是极有效的。
《三顾茅庐》一课教学中,在生字“恭”的教学处理上,老师先展示了“恭”字的甲骨文写法,在绘声绘色的析形中帮助学生了解“恭敬”是发自内心,表现了中国汉字以行表义的特点。在教学“顾”字时,老师则出示“顾”字甲骨文,让学生观察知道“页”像一个人跪在地上,突出了人的脑袋。接着又用《说文解字》验证:“页”与头部有关。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了“顾”的意思。从《说文解字》中对“页”字本意的解读到延伸义的巧妙引导,从一个“顾”字到一串带有页字旁的字,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关注字源教学,内涵深重,不仅认识了字理,还能增加见闻,丰富文化积淀。
2.掌握规律,指导书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教学中“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注重对学生动笔写字的指导。可以根据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规律,引导学生“读帖”——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特点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点,再看教师板演范写。比如,教学“之”字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引”字突出“留有空白”等。再经过“临写—对照—修正”的过程,层层推进,并在书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关注学科特点,在“让学”中发展学力
1.突出主体,以学定教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教比学难得多。……他得学会让他们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而且整个过程都应是“让学”的。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那么对于发展学生学力才是积极的。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发现尽管是低年级的学生,但老师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发现词串的规律,发现学习字词的规律,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词串组成的韵文所包含的丰富意象和生动的情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徐州的张茜老师在教学《识字8》时发现了作为偏旁的“包”既能表示读音,也可表示意义,就运用儿童喜爱的方式,以“发现‘包字家族的秘密”这一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想象、讨论,自主发现这一类字读音相近、形(声)旁表意、意义关联的规律,创造性地用以一字带一类字的方法,学习认识这类字的方法,并在操作中强化词语的运用。整个学习活动情趣盎然,又理性十足。她读懂了编者意图,读懂了文本内涵,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也发挥了识字的教学价值。
2.自读自悟,适时点拨
在教学《黄山奇松》时,连云港的马老师先让学生将课文中认为重要的字词圈出来读读,再让学生把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一名学生说道:“我担心大家将这个‘潇字写错,还有一句诗:‘萧萧梧叶送寒声,‘萧与本课的‘潇容易混淆……”
课堂上,学生出口成章,体悟独到,掌声迭起。这样的精彩源于马老师的沉稳大气、收放自如,更源于教师平时的大胆放手。因为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才能才被激发;因为教师适时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才会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发言精彩,妙语连珠,呈现出意蕴丰富的语文表现的创造之境和学习之乐。
3.研读教材,举一反三
苏教版小语教材识字编排上采取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为让学生初步建立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基本概念,教材中安排了转转盘识字、字源识字、韵文归类识字等。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全力促进学生掌握方法、自能识字写字、快乐识字写字,提高识字写字效率。
立足儿童的立场,在情理中趣解汉字,在字理中增广见闻,在“让学”中明“理”,才能发展学生永恒的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