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属农业高校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015-12-04卢伟东郭立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双语课程微生物实践

卢伟东 郭立忠

摘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以本课程为试点,在省属农业高校推广双语课程的本科教学,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从教师授课前、课堂、授课后多媒体的使用,以及授课过程中中英文所占比例进行了实践和讨论,以期为双语教学的实施积累实践经验。

关键词:农业高校;微生物;双语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03-02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尤其是对不断创新技术、新理论出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在我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国家迫切需要既精通英语,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国际科研期刊绝大多数为英文期刊,相同的英文专业术语翻译成不同的中文出现在不同的教科书上,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专业名词的学习和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及时了解快速发展的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相关知识和发展动态,以及快速掌握新的研究技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综合性大学已开展得相当有效。但是,省属农业高校在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学生英语基础等方面与综合性大学存在一定差异,从学校实际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摸索和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双语教学方法是在应用型农业院校推广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校自2009年开始开设了微生物学双语课程,在近5年对不同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中,切实体会到双语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在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学生和学校的好评。

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课程专业词汇的认知度。而这些专业词汇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即使对于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很少接触,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对相关词汇进行预习,课堂教学又没有听明白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内容,导致的后果就是不仅英文没有提高,连学习微生物学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都没有搞明白,造成鱼肉熊掌两者均不得的尴尬局面。我们在实践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做了以下的改革和探索。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

第一次授课的教学效果对于决定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这门课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微生物学课程的第一次授课的内容是绪论(Introduction),除了讲授微生物、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这些课程基本知识点外,重点是要结合案例来充实这些知识点,引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这门课的兴趣。例如可以以埃博拉病毒、蘑菇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或目前媒体紧密关注的微生物为出发点,介绍相关微生物的特性。基本知识点可以用英文表述,案例可以部分或全部使用汉语阐述。

二、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率,精心组织好对学生的课前导读

教师往往注重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放置自己开设课程所需的CAI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和题库等,却忽略了如何提高学生对这些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结果造成大多数情况下,教学平台资源成了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的“弹药库”。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我们探索在每一次授课之后,告知学生下一次上课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并且围绕下一次授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几个问题留给学生预习的时候思考。学生预习的重点是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CAI课件和授课录像,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再看教材,或者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答案。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环节不必面面俱到,有效地减少了教师讲授知识点的时间,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提问的时间。

三、认真备课,认真组织好课堂的导学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学生本章节的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讲授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为双语教学的授课需要中英文转换,教学进度往往比中文授课慢。学生课前的预习使得教师不必按照传统的授课步骤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个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解或者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点的重要性。学生可以针对本章节个人模糊的问题或者知识点进行提问,问题的回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先由其他的学生回答,教师再做相应的补充的方式来进行。如,教师可以设计3~5个综合性问题供学生思考,或者讲1~2个实际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影响。实践过程中,发现尽管学生课前做了较好的预习,但是在课堂提问环节却鲜有同学对所学知识点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创造轻松的环境。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其他学生回答学生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给出的答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或者对这些问题或回答给予负面的评价,这样可以鼓励其他同学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质疑,以此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革兰氏染色的染色机制和染色步骤的章节,教师可以给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如:革兰氏染色的染色过程中用了几种染料?为什么要用这几种染料,用其他的染料行不行?革蘭氏染色适用于哪些微生物染色?等等。

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相互配合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道具是黑板、粉笔和幻灯片,而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扩大教师课堂授课的信息量;另一方面通过CAI课件中的声音、动画、文字、图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以往教师常常单纯地把多媒体当成黑板的替代者,CAI课件中文字较多,图片较少,甚至整个课件都没有一个视频资料,并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只有在遇到所在教室停电的情况下,才想起来使用黑板进行板书授课。另外,教师在制作好CAI课件后,每次上课就按照课件的思路和流程进行教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通过课程改革,我们尝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辅,两种方法配合使用,相互补充,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使用比例的问题

双语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外语能力,双语教学的本质是在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尽管目前研究学者提出根据学生外语(英语)水平高低而采用的三种教学方式,如浸入式、过渡式和保持式教学,这些方法大致是描述在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或部分使用,并且最终可以使用全英文进行授课。我们发现这些方法的实施效果均不令人满意。具体原因在于:不同专业和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已经通过大学四、六级,有的还没有,甚至有的英文基础较差。教学过程中外语(英语)所占的比例并非越多越好,过分追求英文的使用比例,往往因为不同程度影響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而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我们以学生听懂和掌握学科知识为标准,不拘泥于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采用母语为主,重点攻克微生物学的专业词汇。在对课程重难点的讲授过程中,先用中文讲解,使得所有学生把这个知识点“吃透”,然后再用英文阐述。每一章学习结束时,用英、中文做简要的总结。根据每个专业和班级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中英文的使用比例,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好,容易接受和掌握。此外,如果盲目追求和强调英文的使用比例,而不考虑学生们的听课效果,学生学习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就会被语言障碍所阻碍,影响听课效果。但是,由于学时所限,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进行二次讲解,所以要把握好章节学时分配安排,以免影响到其他章节的学习。

六、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素质分为专业知识水平、综合教学能力、外语能力和教育技术四个方面。其中,专业知识水平和外语能力是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必备能力,两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尽管目前农林院校微生物学双语的理论教学的教师大多数人已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其中很多教师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虽然能够熟练地进行专业英文的阅读和写作,但是想要真正通过英文来进行口语的交流并不容易。在双语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英文发音不够标准,阻碍了学生对语句的理解,更有甚者,有些专业单词的发音也是错误的。我们在实践中,首先对从事微生物学双语课程的教师严格把关,无论其专业科研工作突出与否,是否有海外留学经历,英文发音不标准的一律不能直接从事双语教学。定期组织学院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对微生物学双语课堂听课。此外,每学期学院组织学生对每个从事双语课程的教师进行评价,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督促其改进。

参考文献:

[1]姚中青.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

[2]朱兆民.高等教育本科课程双语教学再探讨[J].高教论坛,2013,(11).

[3]卫亚红.普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

猜你喜欢

双语课程微生物实践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
基于MHK评价标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
生物沥浸污泥深度脱水处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精益管理在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关于教学相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点滴思考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