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贤文化引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5-12-04陈志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引领养成教育

陈志辉

摘要: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发展形成的。我校学生都来自农村,有些还是外来务工子弟,他们的父母基本都外出打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看管。家长的认知水平、文化水平都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更少,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意识,行为习惯比较差。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从树品牌为抓手,打造以“贤文化”为学校文化特色,以文化的熏陶与引领,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贤文化”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变得自觉、自发、自愿的行为。

关键词:贤文化;引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68-02

一、引言

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良,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2010年,我校先后撤并六所农村小学,成为新合并的农村学校,学生都来自农村,有些还是外来工子弟。他们的父母基本都外出打工,有的早出晚归,有的极少回家,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看管;他们得到父爱、母爱的时间更少。家长文化水平都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更少,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意识,行为习惯比较差。从学校构成的背景、老师与家长的专访清晰可见,学生在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有责任去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一生。

因此,我校从树品牌为抓手,打造以“贤文化”为学校文化特色,以文化的熏陶与引领,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贤文化”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变成自觉、自发、自愿的行为。

二、用贤文化引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步骤措施

1.用贤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希贤小学校名源于邓小平同志的学名“邓希贤”。邓小平同志满腔的爱国情怀,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面对苦难时的不折不挠的精神,面对新问题时的改革创新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希贤人。践行邓小平教育思想,构建尚贤教育模式,以贤立校,以贤治学,成为希贤小学内涵发展、提升品位、特色发展的现实选择。我校经过反复讨论、反复推敲,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内涵发展的理念体系。这一理念体系如下:教育特色:尚贤教育;学校文化:贤文化;办学理念:习贤致远 成就人生;办学目标:践行邓小平理论,建设广东省农村现代化示范性学校;德育理念:树贤人;教学理念:启贤能;管理理念:施贤策;校训:见贤思齐;校风:尚賢进取 阳光和美;教风:博学树人 厚德育贤;学风:善学求实 善思求真;学校口号:阳光希贤,永远向前!

学校以这科学的“内涵发展理念体系”统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让希贤的学子崇尚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先贤,传承伟人贤德、贤能,见贤思齐,向自尊顽强、求实创新、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的历史巨人学习,促使希贤小学的学子成为志气高远、品德高尚、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的新一代贤人。有了“贤文化”的引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有据可依了。

2.用核心价值引导师生和谐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尚贤”的过程中,习贤致远、成就人生,是希贤小学价值追求的核心。学校用“贤文化”进行引领,把“贤”融入到学校的管理中,以贤德去引领、感染全校师生,全面实施以人为本、以贤立校、任贤使能、以贤治校的“贤策”,把学校从制度治校,转变为贤德治校。学校的教师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以贤启智。在教学工作中渗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先贤的贤德、贤能,启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自尊、顽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用教师的智慧去铸就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自主发展,实现“差生转优,优生更优,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根据邓小平教育理论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确立了“成就学生人生”的教育价值观,始终坚持以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励学生,以热情的关爱、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

3.用尚贤内容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抓手。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尚贤教育扎根于邓小平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要体现其教育特性,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形成校本课程文化特色,是希贤小学落实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从课程文化的入手,建构尚贤教育模式,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品牌发展。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的“尚贤”传统,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尚贤教育”课程体系:

(1)核心课程引导。在尚贤文化这一主旋律的引领下,我们按照“施贤策、启贤能、树贤人”的思路精心研发校本德育核心课程,编写了《尚贤教育》校本教材。以“习贤致远、成就人生”为核心,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思贤、习贤、尚贤,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螺旋式上升性,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分步骤实施。每个年龄段按照“尚贤园篇”、“交贤友篇”、“做贤事篇”和“立贤志篇”这样的脉络,以螺旋渐进式的理念构建课程。各年部组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德育分层教育课程,既有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点内容,又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的引导。

(2)学科课程渗透。学科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部分,占学生大部分时间。进行学校尚贤教育工作绝不可忽视这一主体部分,不应该脱离这一主阵地,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因此,我们要求每个学科的教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在每节讲授知识课的同时,密切进行贤文化的渗透教育,每学期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先填写了“贤文化渗透教育表格”,明确每一节课所能渗透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就遵照表格的内容进行渗透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活动课程内化。我们以贤文化为切入口,系统开发了尚贤教育课程。我们开发了《中华经典美文》等小读本,精选古代先贤名言警句和优美诗文,供学生每天晨颂午读。这种形式,让希贤学子,每天与古代先贤对话,潜移默化接受先贤的教育熏陶。我们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体验,充分展示了习贤致远、成就人生的品格,并将此品格内化为自己个体的文化。

4.打造尚贤环境,熏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一直缺乏清晰的文化定位,更名为希贤小学后,我们把中华文化文脉中传承不朽的尚贤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用尚贤精神教育人、熏陶人,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处处体现,初步形成了尚贤进取、阳光和美的尚贤文化,为未来的品牌发展进行了清晰的定位。

我校精心设计与打造校园环境,融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为一体,学校成为环境优雅的花园、开发潜能的学园、升华人生的乐园,尚贤文化氛围浓郁。学校花园式校园环境融合了传统文化、现代风格,像无声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校根据文化理念,从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三个角度建设特色长廓和场室,精心建设优雅的校园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景点的命名,其命名活动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尚贤文化的教育学习。

5.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家庭教育是促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社会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三个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擔负起培养年轻一代的任务。我们利用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家校联动,通过家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走进课堂听课,针对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老师、家长、学生代表定期共聚一堂研究探讨教育子女的经验;聘请专家,开展主题系列家教讲座;创设亲子活动平台小手牵大手,发挥家庭教育特有功能;张榜表彰那些不遗余力协助学校教育工作的“尚贤家长”、聘任家长义工队……带动家校携手合力,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结束语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希贤人当践行邓小平理论,尚贤进取,博学树人,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学校为契机,打造学校的“贤文化”特色;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寻找我的中国梦——做阳光的希贤人”为主线,大力营造浓厚的校园育人环境,强化学生的自我改变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高雪梅,李红.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手册[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季佳钰.浅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论文联盟,2009,(4).

[3]孙云晓,卜卫.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4]周南照,孙云晓.走进学习时代丛书[M].北京出版社,2000.

[5]王大伟.学校如何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

[6]郭春草.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文房四宝,2013,(7).

[7]黄丽娜.浅谈养成教育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09,(6).

[8]胡仁生,从点滴做起,抓好养成教育[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9]王安心,刘新军.欲说爱你不容易——谈养成教育[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6).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引领养成教育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