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探析

2015-12-04姜国安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5年3期
关键词:短距离年限田径

姜国安

(上海市闸北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上海 200070)

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探析

姜国安

(上海市闸北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上海 20007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不同参赛经历和竞赛激烈程度、训练年限、运动等级等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青少年运动员;田径短距离项目;赛前心理状态

竞技赛场竞争是运动员体力、技术、道德水平、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的全面较量。田径短距离项目属于个人间接对抗性运动,比赛中运动员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赛前心理状态等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差无几的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强弱往往成为能否获胜的关键。因此,赛前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发挥和比赛成绩的取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重点研究不同参赛经历、训练年限、运动等级及竞赛激烈程度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我国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加2014年上海市第15届运动会青少年跨栏、100 m、200 m决赛的50名运动员,年龄为12~15岁。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对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赛前心理状态特征分析

赛前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在身体和心理上的综合体现。由于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态度、经验及准备情况不尽相同,因此,会出现各种赛前心理状态。调查显示,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特征可分为过度紧张状态、战斗准备状态、淡漠状态、盲目自信状态4种。统计可知,赛前32.6%的青少年运动员具备战斗准备状态,而其他3种赛前心理状态都会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其中,过度紧张状态占45.6%,淡漠状态占13%,盲目自信状态占8.6%。造成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消极心理状态的因素很多,如参赛动机、自信心、意志和情绪等。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易受各种突发情况的影响,良性影响促使比赛朝着教练员期望的方向进行,消极影响则会导致运动员失误。因此,训练中应重视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变化,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2.2不同参赛经历及竞赛激烈程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参赛经历对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有过全国性比赛参赛经历的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竞争激烈的市运会决赛时,通常会对比赛充满信心,赛前战斗准备状态与只参加过市级比赛的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应对压力的能力也显著高于其他运动员。究其原因,参加过全国性比赛的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技能、丰富的参赛经验,大多已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使其更加自信。只参加过市级比赛的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由于比赛经验不足、训练水平低、心智不成熟等,面对竞争激烈的比赛时,应对比赛压力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赛前过度紧张,从而引发失眠、心烦意乱和坐卧不宁等心理状态。因此,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与比赛经验、比赛动机密切关系。

2.3训练年限、运动等级的影响

2.3.1不同训练年限

统计显示,训练年限对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也有较大影响。调查可知,训练年限为3~5年和5年以上的运动员,心理状态相对更加稳定,达到最佳赛前心理状态者超过60%,出现过度紧张、淡漠、盲目自信等消极状态的情况较训练年限3年以下者(3种不良心理状态合计达84%)有显著性差异。经过一定年限的训练,青少年运动员对技战术的掌握相对娴熟,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能够应对赛场上的各种变化,表现出赛前心理状态相对稳定。而训练年限为3年以下的运动员,面对激烈比赛时对自身和对手实力没有做到正确评估,缺乏自信,导致无法在赛前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2.3.2不同运动等级

调查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应对策略呈现明显的训练水平差异,运动级别越高,运用应对策略越合理。统计显示,不同运动等级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一、二级运动员的“战斗准备状态”达到67%以上,而无级别运动员的消极赛前心理状态为65%。由于田径短距离项目独立性强、竞争激烈,运动员需具备良好的时间、空间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想象力及迅速灵活准确的判断力。与一、二级运动员相比,无级别青少年运动员因为训练时间短,掌握的心理技能不多,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赛前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其竞技状态的形成和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3 结 论

面对激烈的比赛,不同比赛经验与动机水平的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遵循心理技能形成的规律,安排各种模拟训练,磨炼运动员的比赛技术,提高比赛经验,使运动员形成最佳的赛前心理状态。不同训练年限与运动等级的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呈现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训练水平、级别的田径短距离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应找出影响其赛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帮助其减少心理压力,制订切合实际的比赛目标,激发其比赛的愿望和成功的信心。

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控训练至关重要。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情绪易波动、较易出现过于兴奋或抑制的特点,建议运用科学的心理训练方法提高其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教练员在抓技术训练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对运动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1]马启伟,张力.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2]万艳红.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

[3]刘正荣.田径运动员如何保持赛前最佳心理状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3)

猜你喜欢

短距离年限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轴对称与最短距离
短距离加速跑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静力性拉伸对少儿短距离自由泳打腿急效研究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郑树忠:职工基本医保缴费年限应与工作年限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