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引养生中的动物行为仿生:缘起、分类及其现代价值

2015-12-04赵海涛王柏利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仿生学节律动物

赵海涛 王柏利

(1.山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2.河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1 前言

美国仿生学家D.S.哈拉西所说“自然界是人类进化、获取生命资源的物质空间,在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空间里,人类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劳动,成为‘万物之灵’”。[1]对生命的渴望和健康的追求是人类关注的主题。导引养生在中国早已有之,养生家们在传统医学、养生学、传统哲学的理论指导下,从动物的觅食、运动、呼吸等行为的特殊形式和形态中受到启迪,用动物行为仿生这把钥匙开启导引养生技术的宝库,使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导引养生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从动物行为仿生学的视角,对传统导引养生形成过程中模仿动物行为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期为当代人类健康长寿提供参考的依据。

2 导引养生中动物行为仿生的缘起

探讨导引养生动物行为仿生形成的历史原因,首先要从导引养生模仿动物行为的目的入手,其次,是分析传统导引养生动物行为仿生形成的文化背景。

2.1 “长生”是人类生命的主题,人类模仿动物行为的目的也是为了寻求“长生”

在古人看来,导引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寿世等,是一种摄生的手段。《老子·五十》曰“摄,养也”。他们将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称为“五福”,将凶短折、疾、忧、贫、恶、弱称为六极。[2]古人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运用了各种方式方法,如丹药、吐纳、修炼、存想等等,这些方式方法经过长期养生实践,发现了许多人类之外的生命体的“长生”之道。如:古人把龟、龙、凤、麒麟列为四灵,认为这四种动物是长寿、福运、安康的象征;把龟、蛇、鹤、猿等视为长寿、灵慧和健康的象征。[3]这些被人们视为“长寿”的动物,其行为方式也被古人研究“摄生”所采纳。在东晋葛洪《抱扑子》中记载有龟咽、蛇屈、龙导之术,他说:“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宋代张君房《云岌七签》内有“虾蟆行气功”、“龟鳖行气功”等模仿虾蟆、龟鳖呼吸方式的导引养生功,他认为:“长生之道在于行气,灵龟所以长存,服气故也”;在《洗髓经》中认为:“龟蛇集与鹿,食少而服气,乃得享长年”。在古人看来,龟、蛇、鹤等动物长寿的秘诀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缓慢的行气和静养,通过细、匀、深、长的呼吸方式和松、静、守一的身体状态,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能力消耗降低,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如“龟鳖行气法”“龟鳖行气,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微鼻出纳气。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如鳖取气”。[4]要求练功者意守丹田,进而“入静”,使大脑处于一种特殊保护性的抑制状态,仿效鳖息深、长、细、匀的呼吸方式,使元气到达丹田,起到以气养生的目的。

古人对“长生”的追求,也是一部导引养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发展史。导引养生模仿动物行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的产生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引养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不断成长。

2.2 传统文化为导引养生模仿动物行为提供思想源泉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地域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从文化类型来看,文化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游牧文化;二是商业文化;三是农耕文化。[5]“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和“天人敌对”的商业文化,决定了这两种类型的文化非依赖性、唯心性、外倾性的特征,因此他们把“上帝”看作是一切心灵的归宿。而以农业耕种、马拉牛耕、风雨天赐的农业文化,决定了其物质性、天人合一、内敛性的文化特征,农业文化则把“神”作为信仰的归宿。游牧文化和商业文化所信仰的“上帝”是抽象的,在物质世界中找不到其原型,农业文化所信仰的“神”是“实物的”是对人或物夸大的崇拜,可以寻找到其原型,如八仙、关公、蛇、鹤等等。农业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使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现象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依赖感和崇拜感,古人认为千年不死的龟、蛇、鹤等动物是“神”的化身,以至于把他们作为神灵加以崇拜。如在神话中神仙驾鹤而去,在古迹中也会经常看到载着巨型石碑的乌龟,即使华夏崇拜的龙图腾也是由鹿角、牛嘴、狗鼻、虾眼、蛇尾、鹰爪、鲶须、狮鬃、鱼鳞九种不同动物混合而成的。“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导引养生与“农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们把自然界中许多动物的形态、动作、意念、心境都作为导引养生的素材。在华佗《五禽戏》中选取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这五种动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如虎有威风八面、震慑百兽、虎虎生威之气势;鹿有天生灵性、性格温顺、气质轩昂之天性;熊有憨态可掬、性情怪异、大智若愚之形象;猿有形似人类、攀爬跳跃、机灵好动之性格;鸟有展翅飞翔、灵活敏捷、上天触地之本领。华佗从这五种动物的生活姿态中获取了活动经络的灵感,建立起虎扑、鹿转、熊伏、猿灵和鸟飞等经典的导引养生之术。人们也仿效龟之引颈呼吸而创养生之“龟息”方法(如引颈前伸,缓缓呼气至头部低于两膝;缓缓吸气,上身徐徐抬起至端坐状),引申出“辟谷食气”之养生目标,并进一步开发了其他呼吸法(如胎息、喉息、毛孔呼吸等)。[6]长期以来,根植于“农业文化”的古代导引养生,在内敛性“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引领下,为人类的养生、摄生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为现代动物行为仿生学拓宽了研究领域。

3 导引养生中动物行为仿生的分类

现代动物行为仿生学认为“动物行为从形成机制来看,可以分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育幼行为、空间行为(归巢行为、定向行为)、社群行为、通信行为、学习记忆行为、运动行为等,”[7]导引养生模仿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觅食行为、运动行为等。

3.1 动物“觅食行为”与导引养生

“觅食行为是动物为补给营养物质而发生的基本行为,是保障动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8]觅食行为包括主动出击、守株待兔、培育食物、集体掠食、使用工具获取食物等。动物在觅食过程中,首先使运用感觉器官发现搜寻食物;其次根据所需食物的种类运用自身的觅食技巧获取食物。不同食性的动物觅食的技巧、形态有很大区别,如虎、豹、豺、狼等食肉类动物一般采用伏击、偷袭和设陷阱等捕食策略,它们利用强大的力量和奔跑速度的优势,常常是先偷偷靠近猎物,然后再突然发动攻击,而鹿、猴、猿、兔等以素食为主的动物,它们在食物链中属于被肉食类动物捕猎的对象,它们常以果实和草叶等食物为主。例如:在导引养生《五禽戏》的虎戏和猴戏中,生动地体现了虎与猿两种不同食性动物的觅食过程。

虎乃兽中之王,其体型庞大,气势威猛,有捕食猎物的独特本领。“虎戏”是模仿老虎快速勇猛、迅速果断的捕食过程,由“虎举”和“虎扑”两个动作构成,虎举动作体现了老虎身强力壮,克敌制胜、力拔千斤的本领,如同老虎发现猎物开始闭气、俯首、蓄力、扒地、后撑,等待捕食的最佳时机。整个虎举过程要体现“物之重、拳之力、举之轻”。虎扑是模仿虎跃前扑、饿虎扑食的动作过程,如同老虎在扑向猎物时一跃而起,腰腿发力,双掌前扑,有排山倒海、威慑百兽的气势。

猿似人形,以鲜果为主要食物,动作机灵敏捷,擅长攀登跳跃,肢体较长,常在林间攀援摆荡。“猿戏”取自猿猴采摘果实时的灵活机警、左顾右盼的动作形态。动作分为“猿提”和“猿摘”两部分。“猿提”取向于猿窥之势,形似猿猴在保护和采摘食物时敏捷的眼神和机警的心理。“猿摘”的用意正如明代刊本《五禽图》中所描绘,“如猿爬树,一支手如捻果,一支脚如抬起,一支脚跟转身。”[9]猿摘这一动作好似猿猴在寻找果实,发现果实,摘取果实,享受果实的摄食过程。

3.2 动物“运动行为”与导引养生

运动是动物的基本特征,也是动物实现行为的手段和外在表现形式。动物的运动行为有节律性运动行为和非节律性运动行为,节律性运动行为指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的变动,包括昼夜节律、季节节律、生物钟等,节律行为一般不需要大脑高级中枢参与。而非节律性运动行为指动物在特定环境下做出的反映,一般包括感知、决策等,需要大脑高级活动的参与。[10]

导引养生模仿动物节律性运动行为一般是模仿“两栖类动物具有不完善的肺呼吸和不完全双循环形态。”[11]如蟾蜍、蛇、蛙、龟等,在《太清导引养生经》中,记载了相传上古长寿者赤松子、彭祖等人以蟾行气法、龟行气法、虾蟆行气法、龟鳖行气法等模仿动物呼吸吐纳运动的养生方法;明清时期著名养生家高濂编著的《遵生八笺》[12]中记载了“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等模仿动物咽津的养生功法;在《苏沈良方·书辟谷说》中记载了“晋武帝时,洛下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坠入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蛇无数,每旦辄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随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古人模仿龟蛇辟谷食气的节律性运动行为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模仿动物非节律性运动的导引养生方法也有很多。在张伯端《悟真篇》的内丹修炼养生功法中,“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以虎跃、龙腾等非节律性运动,在丹田中修炼内丹,以期益寿延年;[13]《五禽图》中“鹿戏”是模仿鹿群在嬉戏玩耍时,调皮的梅花鹿用自己的鹿角不停的抵触对方、挑逗对方。鹿在嬉戏时屈腿、拧腰、举臂、扭头等非节律性动作折射出万种鹿群打闹嬉戏的场面。鸟类非节律性运动表现鸟在空中滑翔、翱翔和扑翼等不同的飞行方式。[14]张广德先生在“舒心平学功”中有模仿飞行动物非节律性运动的“鹞子钻天式”、“彩蝶双飞式”、“羽翼护雏式”、“紫燕侧翼式”等;汉代“百戏”中“冲狭燕濯”的“燕濯”就是一种对燕子戏水非节律性运动的模仿。

4 导引养生中动物行为仿生的现实意义

4.1 导引养生能使人类健康长寿,彰显时代价值

人的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受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环境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据有关资料显示,原始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足20 岁,奴隶封建社会(中世纪至1788 年)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仅为33 ~35.5 岁,资本主义社会(公元1838 ~1945 年)人类平均寿命为40.5 ~66.7 岁,中国建国至1974 年,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2 岁。对于影响现代人健康长寿的问题,很多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寿命除了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因为人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外部因素对神经、内分泌、新陈代谢、免疫系统、自由基、溶酶体酶、体细胞突变等人体内环境造成的破坏。古人通过模仿动物的觅食、运动、呼吸等行为,结合传统医学、经络、导引、吐纳等理论,从动物的行为中发现疏通经络、增进健康、调节情绪、修身养性等理论。在熊经鸟伸、蟾龟行气等动物行为仿生的作用下,使人们的寿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尚书》)。这些模仿动物行为的导引养生,对于人类延长生命和增进健康来说,有及其现实意义。

4.2 导引养生拓宽动物行为仿生学研究领域,体现科学价值

动物行为仿生学作为仿生学的交叉学科,在军事、医学、航空、通讯、工业等领域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射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化学武器[15];卡内基-梅隆大学根据昆虫的爬行模式研制出一种用于心脏医疗手术的“毛毛虫”机器[16];美国科学家根据蝴蝶鳞片纳米结构变色的功能,研制出能随意改变颜色的“变色衣”与周围环境色彩相融合,达到隐形的目的[17];F-22 和F-35 隐形飞机的锯齿形的飞机翼片以及在飞行中降低噪音,是根据猫头鹰轻而宽大的鸟翼和锯齿状边缘结构的消声原理研制出来的[18]。从这些现代科学研究中发现,很多现代动物行为仿生学都用于科学技术、军事战争、医疗器械、航空飞行等领域。用于研究人类健康的动物行为仿生学却未曾涉及。我国导引养生的很多内容都是通过模仿动物的行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把自然界的动物行为与增进人体健康的手段紧密结合起来,这在现代动物行为仿生学的领域中也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由于动物行为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研究导引养生动物仿生性的过程中,既要搞清动物行为调控系统的机制,又要符合人类科学、人体结构的基本原理。

4.3 导引养生能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快速的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压力、紊乱的生活安排造成了人们在心理、生理、行为上的不平衡。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不平衡的因素,除了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外,更多的是由人们的心理因素、身体状态、行为习惯等造成的。缓解社会生活给人们造成的种种压力,需要从平衡心态、调节心理、修身养性出发,为构建社会和人类和谐发展,寻找到一种“标本兼治”的有效方法。导引养生通过动物自然本能行为的仿生把肢体锻炼和精神修养紧密的结合起来,把修德、养心和练身作为根本。如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动作就是模仿动物行为来调整其情绪,清虚其心灵。在《导引养生功全书·养生卷》中提出“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在之以其苦。”其核心内容就是戒怒、畅怀、莫愁、信寿等。著名养生家孙思邈说:“凡人不可不思,当以渐遣除之。”是说人生在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烦恼之事常常会困扰我们,我们应当养成自我驾驭的能力,善于调节自我,把紧张变为松弛,将不良情绪降到最低限度。著名现代导引养生家张广德先生也强调练习导引养生要做到“四乐八互”的行为准则,“四乐”即助人为乐、苦中求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八互”即道德上互敬、思想上互促、精神上互慰、信息上互通、功法上互学、功理上互步、工作上互帮、生活上互助,并告诫习练者“能守一而弃万苛,见利而不诱,见害不惧,宽舒不行,独乐其身。”[19]导引养生通过模仿动物行为实现了锻炼身体、延年益寿的健身和养生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传统和谐观和人文价值观的社会意义。

5 结语

导引养生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丰富了动物行为仿生学的研究领域,为人类健康养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对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新世纪,导引养生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和人类的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1]D S 哈拉西.仿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1.

[2]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52.

[3]刘树军,王苑苑.仿生与古代导引养生的起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67-69.

[4]钱穆.文化学大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26.

[5]周世荣.马王堆导引术[M].湖南:岳麓书社,2005:241.

[6]戴国斌.武术的仿生性生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6):6-10.

[7]孙久荣.戴振东,动物行为仿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

[8]沈寿.明代刊本五禽戏图说试释[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3,(4):2-11.

[9]孙久荣.戴振东,动物行为仿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1.

[10]孙久荣.戴振东,动物行为仿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

[11]王大淳.遵生八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12]孙久荣.戴振东.动物行为仿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0.

[13]张广德.导引养生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76.

[14]Davis P G.The bioerosion of bird bones.[J].Ostearcheology.1998,7.

[15]Eisner T.For Love of Insects[M].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and-London,England,2005:7-13.

[16][EB/OL]Caterpillar robot“treatshearts”.http://news.bbc.co.uk/2/hi/health/6569283.stm[2012-08-01].

[17]Sotzing G A,Reynolds J R.Steel P G.Electrochromic Conducting Polymers via Elect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Bis Monomers[J].Chem.Mater,1996,8:882-889.

[18]Hileman J I,Spakovszky Z S,Drela M,et al.Airframe Design for Silent Aircraft[M].AIAA2007:453.

[19]张广德.导引养生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92.

猜你喜欢

仿生学节律动物
GmELF3s调控大豆开花时间和生物钟节律的功能分析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老年人工作记忆成功恢复
人体仿生学装置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鸡的仿生学应用
仿生镜片
爱的节律
算算你俩的高潮重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