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冷暴力现象及其消解

2015-12-04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冷暴力体育教师体育

蒯 放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640)

1 前言

作为一种暴力现象,常见的冷暴力有家庭冷暴力、职场冷暴力和学校冷暴力三种形式。学校冷暴力又称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非暴力性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如教师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或其他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1]。学校冷暴力具有暴力性、破坏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且制约教师发展,如果不及时制止和消解,很容易转化为显性暴力,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伤害。因此,体育教学中冷暴力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2 体育教学中的冷暴力现象

体育课堂教学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培养、科学知识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过程[2],其受众对象是一群身心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年轻群体,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喜好程度、情感投入、个人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受天气、场地设备等多方因素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体育教师既要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又要进行安全管理与情绪管理,加大了体育课堂教学难度,教学过程中教师易于出现冷暴力心理与倾向。

2.1 体育教师对学生疏远与冷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对一些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态度冷漠,将其放在内心的盲区,对其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疏远与学生的时空距离,甚至不愿多看学生一眼,即使这些学生做出了与规范相悖的错误动作,教师也视而不见。对一些经常违纪的学生,教师不是采取教育引导的方式,反而直接把他们放到场边,禁止参加运动,甚至精神孤立,教学中,教师时常会对运动技能较好、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上进的学生产生偏好,并且记住他们的名字,而对于其他学生特别是表现不佳的学生在态度上则较疏远和冷漠,在学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体育教师教我们一年多了,还不知道我是这班级的学生”、“教师总是关注那些有个性的或者体育成绩好的学生”“体育老师好‘拽’,跟他说话爱理不理的”。

2.2 体育教师对学生讽刺与讥笑

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在运动中亲身体验,并参与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由于先天遗传的影响以及后天锻炼不足,不同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快慢和效果方面会呈现鲜明的个体差异。一些性格率直的“急性子”体育老师面对此种情况不会耐心的引导和细心的纠错,而是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讽刺与讥笑,如:“你如果能学会,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你的动作丑到家了”、“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真蠢!”、“再学不会就不要来上体育课了”。教师讽刺与讥笑的语言,使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备受打击,不敢尝试新的动作,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且会被班上其他同学边缘化。在校园当中,学生爱体育而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2.3 体育教师对学生无视与放任

在学校教育课程大系统中,体育课程属于一门基础课程,由于历史观念的偏见与大众关注的缺失,体育课程在学校一直处于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正视的尴尬境地,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也是采取“应付”的态度。许多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体育还处在“一个哨子两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而城市地区或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许多老师打着“快乐体育”的幌子,实则开展大家所熟知的“放羊式”教学,他们把“羊”放出去,任由其吃“草”,能否吃好、吃饱,均不是其关注的重点。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无视和放任,使学生内心感到被“冷落”,对“快乐体育”的误解和泛用“无疑偏离了体育教学原则,也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是不完善的体育教学,是不足取的体育教学。”[3]

2.4 体育教师对学生漫骂与训斥

教师在课堂中训斥学生是常见的现象,漫骂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漫骂或训斥学生的行为跟教师的个人素质、职业习惯、心理水平等因素都有紧密的联系。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教师常会因为生活、工作、情感、人际等各方面压力使心理产生困惑,这些困惑一旦出现教师就会把情绪转移给学生,通过漫骂和训斥发泄内心的焦虑。例如站队的时候学生动作不迅速或是站姿不正确时用“耳朵聋了?”、“站都站不好,滚一边去”等语言训斥,当学生学习速度慢或是动作不协调时,说“你真笨!”、“傻子!”、“你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你纯属弱智!”、“你除了吃还会别的吗?”等语言漫骂学生。当学生做出使老师不悦的行为时,就会用“神经病”、“缺心眼儿”、“二百五”训斥学生,或是当着大家的面骂学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是害群之马”等。教师的漫骂与训斥不仅危害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心灵造成永久性的创伤。

3 体育教学冷暴力的危害

3.1 危害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一项针对1426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4],教育冷暴力对学生的伤害不是个别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体育教学冷暴力严重危害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可能导致学生人格偏失。学生在遭遇冷暴力后容易出现“退缩性人格”现象[5],不敢尝试新的技术动作,不敢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团体运动,最终导致学生害怕上体育课,还有些学生可能出现“暴发性人格”,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的言行,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其次,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疾病。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容易自暴自弃,因心理压力过重而患上精神分裂症、忧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暴力倾向。第三,可能引发学生的认知问题。心理学研究显示,遭受精神虐待的孩子心智发展水平比正常的孩子低,缺乏认知新鲜事物的兴趣,对运动知识的运用能力、领悟能力都明显低于正常孩子。

3.2 制约教师进步与提高

教育冷暴力会损害教师的工作认知、情感和意向,降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肯定性评价[6],它既指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7]。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冷暴力的同时,自身也会陷入一种失落、沮丧、焦虑的负面情绪困境,长此以往,形成职业怠倦心理,减少对工作、教学以及学生的情感投入,造成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的职业倦怠,对体育教学工作失去认同感。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与职业认同的丧失,会使他们粗糙地应付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等各个环节,形成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有研究表明,教师懈怠与疏忽是导致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教师疏于对教学业务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对自己工作方法改进越来越少,最终制约了教师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3.3 妨碍师生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特定的关系[8]。师生关系的好坏可以影响良性教学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甚至有研究认为“今后教育的改革,急需着力推行的首要工作,便是师生关系的改革…因为教育效果的提高,精神的因素,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9]足见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学冷暴力通过影响教学双方“教”与“学”的情感投入,从而制约了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实施冷暴力的教师会从内心上树立起一道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屏障,受到冷暴力影响的学生遇到运动技能学习困惑时不敢也不愿意主动讨教老师,甚至有的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敌对与仇视的心理,在教学督导面前或期末评教过程中故意抹黑教师。冷暴力使本应和谐发展、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变得冷冰冰。

3.4 危害和谐的社会环境

冷暴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还会使这些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抗拒社会约束,甚至制造危害社会的事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师生互动理论,将学生进行冷处理不仅不能改变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反而会使学生背离教师的主观愿望,远离社会的基本要求[10]。学生的负面情绪一旦形成,会迁移到学生对其他事件的看法,使其始终以一种消极、仇视的态度来面对他人和社会,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会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和对抗情绪,不愿意再接受教师的教导,甚至采取与学校教育相反的方式来待人处世,借以表达内心怨恨与不满,有些学生因内心积郁无从排解,而采取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还有些学生因厌恶学习而就此沉沦,结识社会不良青年,加入犯罪团伙,做出许多危害社会和群众的非法行为,从而阻碍和谐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 体育教学中冷暴力的消解

4.1 明确教学结构规范、促进教师能动反思

“结构”的意义是规范[11],即通过教师“职责”这一结构的限定,明确体育教师以“教书育人”目的下的应该做的事情和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构规范可以通过以《教师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主的法律体系进行具体构建,通过培训、讲座、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深入和强化,“能动”的作用是唤醒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本质意义的认识回归,其强化的方式有多种,最佳路径是反思。教师的自我概念及教师职业认同,都是透过反思建立起来的[12],公众的期待和决策层的限制只有通过体育教师自身的反思,才会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认同,体育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并且发自内心的认可与追求,才能在教学中满腔热情的工作,从而避免冷暴力的发生。

4.2 消除教师“不平衡感”和“情绪衰竭”

教师的“不平衡感”和“情绪衰竭”会使其产生焦虑和疑惑,进而形成职业倦怠。不平衡感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包括亲戚朋友的厚望与现实状况的差距,体育教师成长所付诸的时间、经济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距,教师与其同学朋友之间的收入或实现状况之间的差距,乃至社会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偏见等。应通过媒体宣传与舆论导向,酿造社会重视体育教育、尊重体育教师的良好风气,加大教师住房、医疗以及相关福利的保障制度,让教师从内心上“以师为荣”。“情绪衰竭”源自于个人因个人情感、事业迷茫、家庭矛盾等负面事件,导致教师引发人格解体,对服务对象作出冷淡和没有感情的反应,国外的“工作组”和“教师中心”经验可为我们所借鉴,这些组织具有释放情绪、激发创造、催人上进的功能,随着时代变迁,我们应拓展传统“工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或是创新性的建立“校际教师联盟”,让这些组织成为消解体育教师疑虑与诱惑的有效平台。

4.3 优化“学校情境”和“教学活动”空间

“学校情境”是指要从教育体制上减少教师的压力源,通过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减少教育行政化的约束,进一步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制度程序进行体育教师的评与聘、奖与惩、科研与教学安排等工作,减少行政权力的干涉,让体育教师充分享受到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待遇。“教学活动”指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教师最大的支持,应严格按照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要求按照学生人数配备相应的体育教师,减少体育教师工作量与压力,给予教师更多的灵活度与自主权,从教务安排、后勤保障方面给予教学活动最大的支持,让学校的行政活动、文化活动等均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不随意侵占体育教学活动时间,积极营造体育文化活动氛围。

4.4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水平

“思想道德”包涵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意义和体育教师作用的认识程度以及价值评定。教学规范和教师约束会让部分学生厌教厌学,在思想上不但偏离“尊师尊教”的价值观,而且可能处于教师的对立面,而从诱发教师采用冷暴力。应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全方位入手,树立学生强烈的健康意识,养成热爱体育运动,尊重体育教学和教师的良好风气,学校教育中通过班会、主题活动、思政课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和教师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让他们明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理素质”指学生面临挫折和不悦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包括挫折教育和意志教育,应通过心理课、主体活动、情境教育、拓展运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分辨能力和处理能力,使他们形成一种勇敢、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

5 结语

冷暴力的实质是一种精神虐待,这种现象不但在体育教学当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同样存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关系错综复杂,人们的思想认识以及价值观念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各种压力下冷暴力现象呈现快速蔓延的趋势。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冷暴力现象应抓住教学双方这一主要矛盾,其重点还是在于解决老师的现实困境和内心困惑,提高其对体育教育工作的职业认同感,让其以满腔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

[1]李勇.警惕“学校冷暴力”的危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282):31-33.

[2]孟祥立.体育与健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06.

[3]孙辉.试论日本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及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02.

[4]鲁潇.从教育“冷暴力”现象看中小学德育[J].科教导刊,2012,02:50-52.

[5]任云霞.论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及其预防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2013,06:26-27.

[6]虞力宏.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6(47):136-140.

[7]谢谦梅,顾韶雄.自我的迷失与重建: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唤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08(25):102-105.

[8]王守纪,杨兆山.以尊重为核心的现代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30):34-37.

[9]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16.

[10]石猛,王树青.关注学校冷暴力——从一个退学女生说起[J].中小学管理,2007,5:48-49.

[11]洪瑞璇.国中教师专业认同之研究:游走在“结构-能动”之间[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2]Antonek,J.L. ,Mccormick,D.E.,etc.The student teacher profolio as auotobiography:Developing a profession identity[J].Modem Language,1997,81(1):15-27.

猜你喜欢

冷暴力体育教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家庭冷暴力引发离婚诉讼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行为冷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以四川省某市A学校为例
班主任工作应杜绝“教育冷暴力”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