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

2015-12-04李申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辽源1362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教练员

李申(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辽源 136200)



关于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

李申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辽源136200)

摘 要:如今,人们已经迅速进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时代,人们对于田径运动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有效推动了田径运动的飞速发展。在实际的田径训练过程中,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两者既是单独存在的,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安排时,应该重点考虑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平衡性问题,并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促使运动员能够得到更好的训练,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为此,笔者就对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田径训练运动量训练强度素质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已经拥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民互动的运动,尤其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田径运动也是一个国家整体体育水平的主要体现。因此,想要促进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将更多先进的理念知识应用于田径运动训练教导中,尤其是在对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进行安排时,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比赛要求等情况进行考量,从而设计出合理的训练方案,避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以下该文就重点对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 田径训练的概述

实际上,田径运动主要是对人进进行了生物学的改造,使其能够慢慢适应,其中,大部分的变化都是发生在血液、肌肉中,并不是人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因此,当训练完成以后,运动员是都掌握了基本的技术要点,训练的好坏等,都是与教练员的经验和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训练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讨论。通常在实际的田径训练过程中,一般主要是由训练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组成的,其主要是指运动员身体各项机能从消耗到恢复的过程,以此来不断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其竞赛水平。

2 田径训练强度的变化取决因素

2.1专项特点

训练强度的水平是由运动的专项特点和特性决定的。田径运动往往在比赛阶段的训练强度能够达到训练总负荷的70%~100%。

2.2训练环境

相对于从运动本身增加训练强度来说,训练环境也对运动员训练有着很大的影响。环境的不同,如在沙滩上跑步、高原缺氧锻炼训练等,都可能会使得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增加。

2.3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运动水平

由于运动员之间水平的差异,相同的运动项目往往会用不同的训练强度来进行。教练员必须在训练中采用不同方案的训练方法以满足不同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3 关于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理念创新

运动员要想在田径运动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摆脱传统的训练理念和方式。具体做法为:首先,田径训练中的训练强度要以训练量为基础,不能一味地增加训练强度而忽略了相应的训练量。其次,应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素质和田径运动的特点,将训练强度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最后,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应保持稳定性。

4 对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思考

可以说,田径训练是一个有规划、针对性的综合系统工程,而在这一系统中,运动员是主体,教练员则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通常都是由教练员对训练方法、内容、强度等方面进行制定安排。想要取得理想的竞赛成绩,就要加强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通过加大训练强度来不断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但是,一般大强度训练需要满足一下三点要求:一是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负荷较大的训练量。二是拥有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扎实的技巧。三是作为一名运动员,一定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实战比赛中,都要保持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和冷静沉着的头脑,这样才能却得最终的胜利。

4.1田径运动中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

在实际的田径训练中,运动员的训练量是由训练完成时间和距离所决定的。其中,速度又决定了训练强度。如果是在科学合理的训练量情况下,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能够确保身体机能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过大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也会在无形中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很容易让运动员感到莫名的紧张感,也会影响训练质量。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只要加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就是最好的,若是只是简单的增加或减少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势必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并且,强硬式的注重训练量,反而忽视了训练强度的重要性,将会极大限制运动员的训练状态,致使运动员无法得到更好的突破。而单方面侧重训练强度,减少了训练量,又会导致运动员无法保持在一个平衡的训练状态,很容易使运动员失去力量的基础。所以,如何才能衡量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只有这两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才能达到十分理想的训练成功,促使运动员得到实质性的飞跃。简单来说,例如在跳高运动中,运动员最好的跳高水平是2.5米。那么,在对其安排训练时,就可以将2.5米作为一个参考标准,对运动员进行相应的强度训练。这样一来,在长期的训练刺激之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已经能够很好的适应于这种强度训练模式,此时教练员可以适当的增加训练量,运动员的跳高水平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4.2合理的负荷安排

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十分自然,而又普遍的现象,在平时的田径训练中就能够看到。通常运动员在改变战术时,都是运动员在大量训练过程中所累积的。如果没有量的累积,很难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因此,运动员想要提高自身的竞赛成绩,就要不断积累,适当的加大训练量。当然,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训练方法与手段,在田径训练中的大强度训练中都是非常艰苦和枯燥的。可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大负荷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才会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快量变到质变的实现。

一般运动负荷主要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部分。因此,教练员在对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进行安排时,可以将负荷量近而训练

强度达到最大,甚至也可以稍微超出一定量的负荷训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制定出合理的负荷安排,否则很容易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曾将有一位著名的力量训练专家通过长期实践调查之后,提出了力量训练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要将负荷强度和负荷量达到最高,就要对运动员身体的局部部位进行分散安排,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最大量化的负荷强度,并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身体某个部位的过度疲劳,确保可以快速恢复到良好的状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田径运动的训练中,无论是对负荷强度,还是负荷量,以及身体的各负荷部位,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与此同时,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要达到比赛要求,不要认为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越大越好,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身体情况、项目特点等方面进行训练内容的制定。所以,只有对比赛项目的强度和量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握以后,才会以此作为根据,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另外,由于每个项目类型不同,各个运动员掌握的技术风格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4.3年龄变化对训练量与强度的影响

在田径训练中,运动员年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年龄小的运动员来说,应该采取训练强度少、训练量大的训练方法,这样有利于帮助运动员身体机能更协调的成长。但是,因为年龄在不断变化,人的身体情况也会随着发生改变,这就要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调整。而对于已经处于二十岁左右的运动与阿基诺而言,身体处于最佳的发育阶段,能够接受较大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5 结语

我国使用传统的训练理念在田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理念上。要跟上国际的步伐,就必须更新理念,在田径训练中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把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从而提高训练的质量,使我国在田径运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大超,孟建斌.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进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56-57.

[2]罗超毅.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2):1-5.

[3]社会科学II·体育文献来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王海生.对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创新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8):78-79.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a)-0047-02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