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儿童建构世界的主要途径

2015-12-02郝春东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同伴建构世界

郝春东

英语中有个谚语:“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杰克会变傻”(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玩即是游戏。玩是人之天性,个体的生命存在过程也是游戏。玩是儿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基本手段,是儿童生活的主要部分。某些传统文化中顽固地认为玩是对儿童发展起坏作用的,是影响儿童学习、影响品德发展、阻碍个体人生成功的因素,玩物丧志。

学前儿童所学的东西,是一生中学得最多的。如语言,如动作技能等。而这些知识技能是在玩耍中学到的。童年时没有机会进行各种玩耍的儿童,在人格、情感、社交、智力、职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速度,远不如拥有这种机会的同龄者。

玩是一种过程,玩和游戏都是很难界定的概念,但人人都知道玩是什么,学前儿童在清醒的时候就是把世界看成是游乐场。玩是自愿自发的,玩几乎都是出自内在需要控制的,玩是自由的,是自我选择的,玩具有真实强烈的本体感,玩能达到紧张与放松的目的。玩能让人随意创造。玩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同伴一起玩的过程中,儿童能够通过玩来宣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产生情绪的愉悦,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消除对世界的恐惧。

郭聪老师的《“多多”和“吃故事女巫”》反映了玩中虚拟性的特点,儿童可以通过假想的虚拟的方式来设计游戏和故事,童话故事正是以超越时空限制、超越逻辑规则的特点来解读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满足了儿童的想象适应和探索世界的需要。作者成功地在女儿面前扮演着“吃故事女巫”的角色,孩子也非常有创意地创造出许多系列的童话故事。看似幼稚的语言游戏却促进了孩子内心对世界的建构与认同。

杨修宝老师的《游历——不错的教育》中,按照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了认识世界的家庭亲子游,在全家旅游过程中,分年龄阶段来安排是非常用心的,也很适合儿童的游戏认知规律。认知自然世界知识的同时,也认识人文世界的知识。在孩子的假期里,玩是在精心设计下的,全面、乐趣、记日记、全家游是主要特点。

高文杰老师的《玩也是一种教育》直接提出了玩是教育、玩是学习的主题。作者把日常的玩与假期的玩结合,智力游戏与体力游戏结合,主体游戏与客体游戏结合,完全贯彻了玩是教育的理念。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反对家庭教育中的说教,倡导玩中快乐引导教育。正如作者所说,在玩当中:“训练了感统,培养了兴趣,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襟,了解了什么是与时俱进,永不言败。”

赵昭老师的《玩物立志》是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立意直指传统儿童游戏观。他说:“我坚信城市里没有亲近过泥土的孩子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童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是基于对人为专制主义教育的反叛。回归自然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的主题。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利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作者在家庭中设计了微型“植物园和动物园”,供孩子游戏。家长布置了游戏作业,促进了孩子的责任心、主动感的发展。学与玩得到了统一。

四位作者在儿童“玩是教育”的观点上是一致的。没有禁止,善于引导。在家长引导下的玩是非常有价值的。有一些玩是成人精心设计的,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有乐高积木的俱乐部活动等。然而,儿童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玩是自发的,没有计划和目的的玩。在我国当下,独生子女时代造成家庭中缺少玩伴的情况下,儿童同伴之间的玩显得特别重要。固定和不固定的玩伴都是特别需要的,在有同伴玩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建构。四位作者较多强调孩子与家长一起玩。孩子与成人一起玩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成人的压制与束缚,而与同伴玩的时候则更为自由放松,更能释放出情绪与创造力。在自然环境下的游戏更能释放儿童的活力与智慧,多鼓励儿童贴近自然,多玩主体性游戏,这种游戏中儿童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去设计,例如水、泥、沙、废弃的纸、蜡笔等,儿童往往喜欢在沙池、沙滩里玩,就是因为沙子可任意建构。玩本身就是儿童体验幸福的途径与权力,而游戏体验学习是儿童学习中最好的学习。

猜你喜欢

同伴建构世界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建构游戏玩不够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