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情感体验之旅

2015-12-02陈晶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巴金阅读课文本

陈晶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在我心中总是不同寻常。我提醒自己:要送给学生一节幸福的“开头课”。当我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时,觉得很亲切。因为对课文的熟识,更因为钟情于巴金笔下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

确立了教学目标后,我开始用心设计这节课,不敢有丝毫的草率与倦怠,生怕学生错失了美的体验。全文字数不多,看似平淡无奇、不加修饰,但语句错落有致,字里行间透着真实自然之美。考虑到个人思维的有限,我特意去网上博采众长,查找了好几篇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对其进行再加工,备好了我自认为完美的一节课。

当我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时,心中溢满的是骄傲和自信。当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抛出了第一问题:“在巴金爷爷的眼中,日出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我自信地认为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争着回答,万没想到的是教室内静静的,学生埋头在课文中寻找着答案,这或多或少让我有些始料不及。勉强地牵着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我所要的答案,尽管这完美的构思展示时“出师不利”,但我还是有耐性去等待预设的精彩。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时,学生积极地配合着我,但我并未捕捉到他们心里传出的信息。学生生硬地交流着,牵强地感受着。我、文本、学生似乎被什么隔开了,彼此的真切交流是如此地可望而不可及。备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练读的环节,但在此时的课堂上,看着学生那一张张没有表情的脸,我删去了这一环节。不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上,我有什么能力让学生读懂每段文字呢。本不入情偏要用情去读,这种为难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种痛苦吗?

下课铃声响起时,我收起了书,也把遗憾收进了自己的心里。虽然教育是门缺憾的艺术,但今天的这种缺憾我应该有能力避免。为什么会在课堂出现这样的“意外”?我在思考着:学生为何感受不到美文之美呢?“情由心生,意由情至”。我恍然明白了:是我错了,我挖空心思地在教学环节上求异求新,忽视了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未曾把自己带进课文中,未被生动的语言感染过,游离在文本之外的课堂引领者,凭借什么让学生感悟动情?所谓新颖的活动,除了带给学生一些新奇之外,无外乎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令学生无法潜心会文,怎能入情入境?恍然想起这样一段话:“掌握儿童的情感规律,尊重学生选择,调节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情感最佳整合境界,是每位语文教师应有的一种教育自觉。”品词析句,的确是积淀语感的美好经历,但须要栖息在“情”动的课堂,让学生在文本感知中入情,在寻找语言的神韵中悟情,在感同身受中融情,在语言训练中升情。无声的语言如果断了情,除了枯燥还能有什么?“字会、意会、情会”,方能“理会、神会” 。

想到此,我在头脑中清晰地梳理出了一种思路:为展现“张扬情感,喷涌真情”的课堂,我最需要做的就是像个学生一样,随着巴金爷爷的语言去寻找日出之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积极进取之情。当我能够寻到这份情时,要思考的是该以什么方式将文本所传递的真情实感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我试着开始努力了:不知课文读过了几遍,不知搜集了多少相关视频,也不知有过几次的闭目冥思。只是清楚地记得那轮喷涌而出的太阳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真切,那瞬间产生的美感愈加令我折服,思想浸润的视野越来越宽广。第二次上课时,我终于如愿地把我的所思所想完整地呈现出来了。那一节课,我不仅和学生感到了日出的美,也体会了作者语言的美,更感悟了语文的思想之美、情感之美。

虽说本该一节讲完的阅读课,我用了两节课来讲,但我认为还是值得的。重温文本,精心引领后的课堂带给我与学生的收获是无法言喻的,收获最大的就是我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情感体验之旅。我顿悟:阅读,离不开情感。以后的阅读课,我要努力带着学生完成一次次情感体验之旅,让这种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童年,奠基孩子的一生。

(作者单位:大庆市肇源县三站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巴金阅读课文本
海上日出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小巴金“认错”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