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PAP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2015-12-02尹成伟赵敏

山东医药 2015年23期
关键词:血气动力学气道

尹成伟,赵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心源性以外的原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后期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40%[1]。目前,临床上对于ARDS尚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手段,较为常用的方法是以机械通气(MV)为主的综合治疗,该治疗方法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但研究认为,MV可加速部分肺泡的塌陷,影响气体交换的效果,而部分学者提出的肺复张法可短时间内维持气体交换,但随时间的延长肺泡仍会再次塌陷[2,3]。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已在由心源性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对ARDS所致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尚存在一定争议[4]。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们在ARDS治疗中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加BiPAP行经鼻(面)罩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36~78(54.9±4.5)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2年柏林标准[5];②无明显NIPPV治疗禁忌证,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功能不全、气胸及腹部严重创伤者。原发病:严重全身感染55例,重症肺炎16例,急性胰腺炎11例,肺挫伤3例。参照ARDS柏林标准,按照入组时的氧合指数(OI)进行分级,其中轻度(200 mmHg<OI≤300 mmHg)21例,中度(100 mmHg<OI≤200 mm-Hg)51例,重度(OI≤100 mmHg)1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

1.2 BiPAP应用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给予限制液体入量、畅通呼吸道、氧疗、控制感染、早期使用皮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NIPPV,设定S/T模式,呼吸频率14~30次,呼气压起始3~5 cmH2O,吸气压起始6~8 cmH2O,5~20 min内提高至治疗压力。初始氧流量5 L/min,并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维持动脉血氧饱合度(SaO2)在90%~95%。治疗前3 d应持续使用,之后每天应用8 h以上。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血氧分压(PaO2)和SaO2持续下降等病情加重症状,则改用气管插管或切开有创机械辅助通气。

1.3 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肺功能监测 ①血气分析:采用Bayer 248血气分析仪,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12 h行血气分析,并记录 pH、PaO2、SaO2的变化。②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国产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CHMT 3002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12、24 h两组患者的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③肺功能检查:采用日本杰斯特公司生产的HI801型肺功能监测仪,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VC%)等肺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pH PaO2(mmHg) SaO2(%)观察组43治疗前 7.24 ±0.21 58.20 ±11.44 86.60 ±13.98治疗后2 h 7.28 ±0.18 64.20 ±10.72* 92.60 ±12.64*治疗后12 h 7.68 ±0.15*△ 71.70 ±13.72*△95.70 ±15.62*△对照组 43治疗前 7.22 ±0.16 57.30 ±10.23 87.10 ±13.43治疗后2 h 7.25 ±0.15 58.30 ± 9.85 88.90 ±14.13治疗后12 h 7.39 ±0.13 63.20 ±12.34* 91.70 ±14.53*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EVLWI(mL/m2))CVP(mmHg)CI[L/(min·m2 43治疗前 10.47 ±4.41 11.56 ±3.58 4.94 ±1.30治疗后3 h 9.82 ±2.47 8.47 ±2.55*3.93 ±1.95*治疗后12 h 11.91 ±3.16 12.15 ±3.59 4.97 ±1.43治疗后24 h 12.05 ±3.74 11.24 ±2.77 4.34 ±1.76对照组 43治疗前 11.22 ±4.84 10.44 ±3.33 4.81 ±1.42治疗后3 h 10.73 ±2.84 9.85 ±2.97 4.63 ±2.15治疗后12 h 12.38 ±4.24 12.26 ±3.94 5.14 ±1.54治疗后]观察组24 h 12.16 ±4.46 12.73 ±3.59 4.23 ±1.6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FVC% FEV1%观察组43治疗前 65.53 ±9.16 66.43 ±10.35治疗后2 周 74.55 ±7.75*△ 70.34 ±11.37*△对照组 43治疗前 64.46 ±6.42 65.56 ± 8.43治疗后2 周 70.22±5.63*66.85 ±10.25

2.4 两组预后情况 观察组中出现鼻面部受压、充血9例,胃肠胀气4例,经调整通气参数后均明显好转;无消化道出血、咯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5例因病情进一步恶化,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分别有1、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3 讨论

ARDS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肺泡—毛细血管的急性损伤、塌陷是其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一旦确诊,常规的氧疗效果往往不理想。MV仍然是目前ARDS治疗最主要的呼吸支持手段,但研究[6,7]认为,由于肺泡大量塌陷,部分肺泡会随呼吸反复塌陷、开放所导致的剪切力可促成和加重肺部损伤,这也是VALI的机制之一。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NIPPV可作为ARDS的常规治疗方法,且其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应用尚未达成一致[8,9]。

BiPAP是一种特殊的通气方式,其模式相当于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可在整个通气过程给予患者高低两个压力的通气支持,兼有自主呼吸与控制呼吸,可避免人机对抗,克服气道阻力,保持气道通畅,增加潮气量,减少呼吸机做功与耗氧,从而改善肺通气/血流比值,增加肺通气量和回心血量[10]。此外,呼气相时提供外加的呼气压,可促进气道开放,避免因气道闭陷造成动态肺过度充气并对抗PEEP,从而减少呼吸功,改善氧合状态,减少CO2潴留,缓解呼吸肌疲劳。张俊慧等[11]报道,BiPAP通气增加了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供的效果大于机械通气对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PaCO2、SaO2在治疗后2 h显著升高,且pH、PaO2、SaO2在治疗后12 h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合理应用BiPAP治疗ARDS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氧合状态,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阻止ARDS病情恶化,提高救治成功率。另外,观察组FVC%、FEV1%在治疗后2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BiPAP通气可有效减轻ICU病房中ARDS患者的肺功能损伤,从而改善肺功能。

研究认为,NIPPV可提高ARDS患者的PaO2,而不对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1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3 h CVP、C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两组其他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相对稳定,此结果与文献[13]报道相似,且未见咯血、消化道出血及VALI的发生。由于控制通气对气道压力的影响,使心脏前负荷降低,CVP、CI可相应地出现短暂性降低。但BiPAP更接近机体的生理状态,吸气峰压和气道平均压低,可迅速增加自主呼吸及回心血量,使血流动力学逐渐恢复稳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但Bi-PAP毕竟属于辅助通气功能,无法安全替代自主呼吸,部分患者可出现胃肠胀气不适,可在治疗过程中予以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处理。通气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若通气2~3 h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PaO2及SaO2等指标未见明显改善,应及时改用气管插管或切开辅助通气。

总之,ICU病房中 ARDS患者应用 BiPAP行NIPPV通气疗效显著,可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氧合与肺功能,且对血流动力学无负面影响。

[1]徐军,于学忠.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9):844-846.

[2]李茂琴,李家琼,许继元,等.反复肺复张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5):4377-4379.

[3]Adrian AM,Lewis JK.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ritical Care Clinics,2011,27(3):501-509.

[4]张俊慧,王印林,赵志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J].河北医药,2008,30(11):1694-1695.

[5]Ranieri VM,Rubenfeld GD,Thompson BT,et al.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the Berlin definition[J].JAMA,2012,307(23):2526-2533.

[6]刘延媛,夏家惠,叶初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547-549.

[7]赵小龙,李茂琴,许铁,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肺复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715-1718.

[8]Luo J,Wang MY,Zhu H,et al.Can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preven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meta-analysis[J].Respirology,2014,19(8):1149-1157.

[9]刘杰远,王艳春,贾光,等.舒利迭联合BiPAP辅助治疗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43):72-73.

[10]章隽,赵呈恩,马敏,等.肺复张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6(12):2862-2864.

[11]张俊慧,王印林,赵志国,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J].河北医药,2008,34(11):1694-1696.

[12]Merren MP.The use of NIPPV therapy to treat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JAAPA,2011,24(11):50-54,56.

[13]Thille AW.Ventilation strategy f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diaphragm at rest or at work[J].Crit Care Med,2014,42(11):2459-2460.

猜你喜欢

血气动力学气道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