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15-12-01李淑敏蒲爱华陈迪宇盛心怡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血糖值胰岛素泵降糖

李淑敏,蒲爱华,陈迪宇,罗 琼,陈 敏,盛心怡

(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内分泌科,浙江宁波315040)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李淑敏,蒲爱华,陈迪宇,罗 琼,陈 敏,盛心怡

(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内分泌科,浙江宁波31504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末梢7次快速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时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CGMS和7次/d指尖快速血糖监测两种监测方式,比较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的患者共41例,按照不同方法分为CGMS组(n=20)和快速血糖监测组(n=21),观察两组相同时间点血糖、3 d后平均血糖、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CGMS组各时间点血糖及3 d后的血糖均值均低于指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GMS组能发现更多的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结论:CGMS较静态指尖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更有效、更安全、更稳定,能够监测到更多低血糖的发生.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快速血糖测定;糖尿病

0 引言

近年来,临床上已经普遍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ynamic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与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联合用于治疗糖尿病,即通常所称的“双C”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该方法用于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报道并不多.我院于2012-01/2014-06对收治的20例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应用CGMS联合CSII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4-06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将心功能不全、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肝肾疾病以及感染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动态血糖监测组(n=20),男13例,女7例,年龄(平均58.44±8.65)岁;快速血糖监测组(n=21),男15例,女6例,年龄(平均58.28± 8.68)岁;入组患者均使用便携式胰岛素泵(美敦力712型),动态血糖监测采用美敦力生产的CGMS,血糖监测仪器为美国强生公司的稳豪型血糖仪.胰岛素选用赖脯胰岛素(商品名优泌乐,美国礼来公司).1.2 方法 CGMS组患者入院后同时佩带CGMS监测血糖及胰岛素泵,快速血糖监测组采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及佩戴胰岛素泵.两组每日在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起始剂量按0.4 U/(kg·d),将患者全天使用胰岛素总量的50%作为基础量,按照人体生理胰岛素、胰高糖素分泌模式分配基础量,将剩余的50%剂量作为患者每天3餐前的负荷量,按照1∶1∶1的比例分配.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的患者于次日导出前1日24 h的血糖波动曲线,根据血糖波动曲线,调整个体化胰岛素泵的降糖方案,持续72 h监测并调整胰岛素剂量.而快速血糖监测组患者入院后佩戴胰岛素泵,起始剂量同CGMS组,根据每天7次的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泵的剂量.

1.3观察指标 快速血糖监测组:7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分别为如下时间点:6 am、8 am、11 am、1 pm、5 pm、 7 pm、10 pm;动态血糖监测组:24 h动态血糖变化,将静态血糖监测组患者的7个时间点血糖值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CGMS组的患者与快速血糖监测组的患者入院治疗3天后的7次相对应时间点的血糖值相比较,CGMS组平均血糖均较快速血糖检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CGMS是一种血糖监测手段,利用CGMS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监控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患者血糖进行72 h的持续动态监测,根据每次导出的前1日24 h的血糖波动数据曲线调整个体化胰岛素泵降糖方案,使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有效、更安全、更稳定的降糖效果.强化胰岛素泵的治疗主要是对人体生理状态下的分泌进行模拟,对患者进行24 h的持续性基础量胰岛素输入,从而有效维持患者肝糖的输出,促进患者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1].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在很大程度上维持患者胰岛素的输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且用量相对较少,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机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就血糖监测来说,目前应用相对广泛的是传统血糖监测,该方式主要采用1天7个时间点的指尖血糖对患者全天血糖的情况进行检查,其缺点较多,主要包括:①每次监测血糖时需要进行采血,从而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②由于传统血糖监测的方式主要是静态点式血糖监测,容易遗漏未被患者所发现的低血糖,其夜间或无症状的低血糖不易被发现,同时由于部分患者在检测餐后血糖时将饮食量降低使其血糖值降低,这也使得传统血糖监测的准确性降低;③由于传统血糖监测无法有效的与运动以及饮食相连接,因此则需要经医生询问后进行分析.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在每10 s接受1次患者组织间的葡萄糖值的信号,同时将5 min的数值转化为血糖值,并将其储存记录,且24 h记录288个左右的血糖值,再通过计算机即可制作出血糖表.据相关研究[3]指出,经皮下组织间液对患者葡萄糖的浓度进行检测,可有效得出患者血糖的浓度,其动态血糖检测系统以及传统血糖检测结果显示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动态血糖检测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①皮下植入一次即可对血糖进行72~120 h的检测;②利用血糖的输入可直接分析患者血糖;③可在很大程度上发现高血糖以及低血糖,并对严重程度以及时间进行记录;④利用软件可直接将患者的血糖信息传输给胰岛素泵.由此可见,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可在很大程度上检测出患者血糖波动的特点.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值比较(±s)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值比较(±s)

aP<0.05 vs快速血糖监测组.

组别 n 空腹 早餐后2 h 中餐前 中餐后2 h 晚餐前 晚餐后2 h 睡前22 h CGMS组治疗3 d前 20 11.2±0.6 15.8±4.6 14.1±4.1 14.3±4.2 12.7±3.5 12.4±3.3 10.6±2.2治疗3 d后 20 7.6±2.3a 8.9±2.8a 7.4±1.9a 8.2±2.0a 7.6±2.5a 7.0±1.6a 6.6±1.5a快速血糖监测组治疗3 d前 21 10.8±2.4 15.5±4.6 13.8±3.9 14.3±4.2 12.4±3.4 11.9±3.0 9.5±1.8治疗3 d后 21 8.2±2.8 10.2±3.0 8.9±2.5 9.7±2.7 8.4±2.4 8.2±1.9 7.8±1.7

正是基于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仪两者各自在降糖和监测血糖领域的优越性,才将两者结合通过患者皮下输注胰岛素降糖及监测血糖,使得导出数据后能够更直观、个性化地对胰岛素用量进行具体地调控,并对血糖进行精细以及快速地管理.有研究[4]表明,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前血糖均已正常,但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发现大部分患者具有餐后高血糖情况,且其中50%的患者血糖高达16.6 mmol/L左右.有研究[5]指出,指尖血糖监测无法有效地将患者血糖持续时间以及峰值放映出来,从而不能发现患隐性的高低血糖风险,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在应用相同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的血糖监测方式,虽然都能达到术前要求的血糖,但是,CGMS能全时段监测血糖值,通过导出数据图像,帮助临床医生更直观地查看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能够更准确、个性化地调控血糖.结果显示,CGMS组与快速血糖监测组比较,在7个相同时间点的血糖及3 d后平均血糖显示更低,降糖幅度更大,低血糖发现率更高,尤其是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因为应用快速血糖监测,从晚上十点至第二天早上六点该时间段的血糖监测为空白,其中主要以接受胰岛素泵降糖的老年患者的夜间低血糖最易被忽视[6].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容易被误诊,若能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则预后良好,反之预后较差,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而且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CGMS图像来确定进餐、锻炼和胰岛素对血糖值的影响,通过这些动态的信息,可以对胰岛素剂量进行更准确的调整.这些都是多点快速血糖监测所无法实现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用CGMS尤其在降糖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面更能体现出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的优越性,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加优越的监测与治疗.

[1]马学毅,尹士男,贾军宏,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1):19-21.

[2]夏美娜,刘新婷.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5):13-14.

[3]Niemeyer NV,Janney LM.Thiazolidinedione⁃induced edema[J].Pharmacotherapy,2002,22(7):924-929.

[4]Boland E,Monsod T,Delucia M,et al.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lessons learned from 3 days of continuous glucose sensing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1,24(11):1858-1862.

[5]De Block C,Manuel⁃Y⁃Keenoy B,Van Gaal L,et al.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ssessment by continuons glucose monitoring[J].Diabetes Care,2006,29(8):1750-1756.

[6]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4.

R587.1

A

2095⁃6894(2015)10⁃015⁃02

2015-09-15;接受日期:2015-10-08

李淑敏.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Tel:0574⁃87996143 E⁃mail:15506358@qq.com

猜你喜欢

血糖值胰岛素泵降糖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