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男子篮球运动格局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11-29王海龙吴维铭赵龙
王海龙 吴维铭 赵龙
(1.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2.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公共教学部 河北石家庄 050000)
1891年,篮球作为一项游戏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诞生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项世界上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篮球除了受自身的运动规律影响外,也受政治、经济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因此,世界男子篮球运动在世界发展历史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如今,回顾篮球运动格局改变的历史,了解世界篮球运动格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我国男篮水平的发展,逐渐找回亚洲霸主地位。
1 世界男子篮球运动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代表男子篮球运动最高水平级别的比赛有奥运会和世界篮球锦标赛,该文主要是通过观察历届比赛中排名情况,对世界男子篮球运动格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1 美洲称霸时期(1936—1955年)
自1936年男子篮球被列入为奥运会项目和1950开始举办世界男篮锦标赛开始,直至1954年第2届世锦赛结束,共举办三届奥运会和两届世锦赛。美国独揽三届奥运会冠军,同时有加拿大、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等美洲国家进入前三甲。而两届世锦赛的冠亚军分别为阿根廷和美国、美国和巴西。在这五次大型比赛中,也有菲律宾和波兰等个别欧亚国家进入前三甲。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美洲男子篮球称霸着世界篮坛,而欧、亚两洲处于第二层次的水平,非洲、大洋洲国家总体水平处于最低层次。
1.2 美欧争雄时期(1956—1973年)
自1956年底16届奥运会到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共举办五届奥运会和四届世锦赛。在奥运赛场上,美国队依然傲笑全雄,五届奥运会四次摘得冠军,而亚季军被苏联、巴西、南斯拉夫竞相摘得。而三届世锦赛上,的前三甲被巴西、南斯拉夫和苏联包揽,美国只在59年世锦赛上多的亚军。而各大赛事的4~8名,被乌拉圭、意大利、智力、法国、波多黎各等欧美国家获得。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此时的美国、巴西、苏联和南斯拉夫几乎包揽了前三甲的位置。而其他欧美国家处于世界第二水平层次。
1.3 三国鼎立时期(1974—1991年)
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却是美、苏、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几乎包揽了所有重大赛事的前三名,可见美、苏、南三国在这一时期的统治地位。在第二层次水平上依旧是欧美国家之间的竞争,而亚洲的篮球水平依然处在第三层次,不经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呈现衰退的趋势。
1.4 NBA统治时期(1992—2001年)
1989,随着国际业余篮联允许美国NBA球员参加国际篮联组织的比赛这一决定的通过,世界篮球发展史迎来了“梦之队”时代。“梦之队”所参加的前四次大赛,战绩全胜,且四届大赛场均净胜对手33.6份。但从净胜对手分数多少的趋势来看,世界其他篮球强国与美国“梦之队”之间的水平在逐渐缩小。在这10年间,欧洲篮球发展尤为突出,安哥拉、西班牙、克罗地亚、立陶宛等显示出超强的潜力。而美洲的篮球水平呈现衰退。澳大利亚和中国篮球水平的发展,带动了澳洲和亚洲篮球的发展。此时的格局为美国霸主地位不可动摇,在第二水平层次上,欧洲处于上峰,美洲中等,澳洲和亚洲处于较弱位置。
1.5 美国领先,欧洲崛起(2002至今)
自“梦五”世锦赛仅货第六名之后,世界各国强队有赶超美国的势头,就整体水平而言,美国篮球依然是霸主地位,我们不能因为美国队的比赛失利,就否定美国篮球霸主地位一去不复返。同一时期,西班牙、立陶宛、俄罗斯等国家的崛起,也都敢于同美国一争高下。并且随着欧洲篮球明星:帕克、诺维茨基、加索尔等等一些在NBA效力的欧洲球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抗衡美国的砝码。
竞技运动的开放性和如今日益密切国际交往,使得美国篮球运动的成功不再是秘密,同时一些外籍球员在NBA赛场上同样表现出色,使得美国的篮球霸主地位将被一步一步的缩小。篮球运动是团体项目,毫无疑问制胜的法则在于整体配合的打法。而欧洲篮球风格正是以整体配合为主,同时NBA的舞台也为欧洲篮球做出贡献,欧洲篮球水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领先世界。
2 影响世界篮球运动格局演变的因素
2.1 政治因素
体育与政治紧密相连,不同的政治体制的国家其体育发展模式不同。例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将篮球运动的发展完全交给社会和市场。而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篮球发展主要是政府的扶持。体育受政治制约,政治地位低,可能连获得体育竞赛的资格都没有。比如我国直到1974年才登上世界赛场和苏联解体干扰篮球运动的发展。体育还可以为政治服务,体育的发展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政治地位的提高。
2.2 经济因素
经济对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最直观的例子即使非洲的篮球发展,在篮球发展史上,非洲的篮球一直没有起色,很大原因就是没有经济后盾的强力支持。还有不同时期篮球水平处于较高层次的国家都是当时经济发达的国家,例如:前苏联的一直是世界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但美苏争霸使苏联的经济一蹶不振,而现今俄罗斯的篮球水平也同样消沉;“欧盟”的建立,经济一体化更是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而欧洲正是在这样经济的大力支持下,篮球水平开始全面超越欧洲。
2.3 种族因素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世界各地的人在体质、体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黑人在力量、弹跳以及爆发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亚洲人和欧洲人无法匹敌的。欧洲人则身材高大、身体强壮,并且速度、弹跳与亚洲人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而亚洲人虽然在身材、力量、速度以及耐力都不及前两者,但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尽可能缩小与两者的差距,并且亚洲人在灵敏、协调以及心智等方面具有优势。从此方面也可以得出亚欧美不同地域的篮球特点,而篮球是一项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高度结合的项目。这在一度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亚洲篮球早过去的一百多年一直处于世界二流到三流水平之间,但这并非绝对的,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发挥自己在灵敏、协调等方面的优势,必定可以在未来追赶欧美篮球水平。
2.4 文化因素
此观点所指的文化是指精神文明方面的文化,毫无疑问,亚洲、欧洲、美洲等等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以美国为首的美洲,历史上欧洲殖民地,他们表现出对胜利的渴望,极力的表现自己,而在NBA赛场上表现为表现出的强烈身体对象、鼓励进攻、极具观赏的个人表演。欧洲在历史上是殖民者的地位,体现出的是领袖团结众人,从而获得胜利。而欧洲篮球的团队打法同样受文化的影响。而姚明出入NBA时,球场所表现的避免对抗、无私传球这些在东方看来是优秀的品质,在美媒体看来确实懦弱、不敢承担责任。所以,文化的差异也影响着不同地区的打法不同。
2.5 国际交往因素
现今,随着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密切,篮球举办的赛事也越来越多,使得更多的国家之间有交流经验的机会。比如各式各样的邀请赛、热身赛;球员的“引进和输出”。并且世界篮球职业化的全面发展以及各国的经验交流,使得世界篮球水平不断提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NBA在世界篮球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一方面:其他各国与“梦之队”之所以差距逐渐缩短,就是因为各国在与美国队的交往对抗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适应和提高。另一方面:美国NBA职业篮球联盟吸收海外优秀球员,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发,其中一个表现就是部分季前赛放在中国。国际优秀球员的数量逐年增加,也正是这些外籍球员水平的提高,使得世界其他男篮强国与美国男篮实力逐渐缩小。中国的CBA联赛引进外援的政策也是一种国际交往。
3 结论和建议
3.1 从政治、经济角度
目前我国政治地位较高,经济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世界第二。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最主要的问题办我们自己的联赛—CBA:虽然如今国家作出一系列的措施,使得CBA联赛获得更多的自由发展。从国家角度出发应该更多的是支持CBA联赛的开展,而不是限制其发展。
3.2 从种族因素角度
人种的差异导致体质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但篮球是一项体能为基础,技术为前提,战术为制胜点的集体性项目。他不单单需要的是体能,还有更重要的技能和战术能力。虽然我们在体能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但我们可以从技术、战术的角度弥补我们的体能不足。应注意的是,我们虽然要重视技能和战术的训练,但不能忽略体能的训练。
3.3 从文化因素角度
有些人将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与篮球运动相违背作为中国篮球落后的因素之一,这种看法是对中庸思想片面的理解。中庸深层含义之一是指人要有一技之长,能坚守在自己岗位上。而篮球场上五个人是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形成高度默契的配合,五个人若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没能守好自己的位置,何来默契的配合,那胜利又从何而来。因此每个人要练好各自为位置基本技术,坚实的基础才是实战中出色发挥的前提,在各个位置打牢基本功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的整体战术训练。
3.4 从国际交往因素角度
在国际交往方面,我国所做的努力已经比较全面了,把年轻、有潜力的运动送到海外学习、训练,将外籍球员引进来,将优秀球员送出去。但在球员的“引进和输出”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篮球一直是以团体打法为主,为什么不更多的把欧洲优秀的球员引进来,把我们的球员送到欧洲去,而首先想到的是送到NBA联赛。2015年CBA总决赛变成了外援的总决赛,在这么关键的比赛为什么是外援主宰了比赛。现在我们的篮球水平还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如果一味的引进优秀外援并定会限制国内球员的发展,对于国内篮球水平的发展不但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1]陈强.世界篮球运动格局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7.
[2]孟祥波.欧洲男子竞技篮球运动的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D].苏州大学,2009.
[3]魏磊,徐建华.从第十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看世界男篮格局和中国男篮现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58-59,63.
[4]张宏成,孟祥波.欧洲男子篮球运动崛起及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2):51-54.
[5]陈庄.论欧美篮球风格对中国男篮未来发展的启示[J].福建体育科技,2006(1):19-21.
[6]马丽君.从2005年欧锦赛看中国男篮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0-132.
[7]牛洪涛,练碧贞.美国梦六队雅典奥运会失利原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282-283.
[8]熊少波.从雅典奥运会析男子篮球运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4):73,94.
[9]卢亮球,刘克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内外环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76-78.
[10]成惜今,谷晨.从雅典奥运会看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