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中医”

2015-11-28刘洪清

中国社会保障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书杏林杏树

■文/刘洪清

古代的“中医”

■文/刘洪清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为“中医”。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的《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的概念。古代中医既有“汉医”“国医”等多种称谓,更有“歧黄”“青囊”“杏林”“悬壶”等代称。

第一代称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炎帝神农至黄帝轩辕时期一位承上启下的医家)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歧黄”也就成了中医最早的代称。

第二代称为“青囊”。为古代医家的书囊,喻指医书,又引申为医术。现在知晓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有“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之称的三国时期的名医华 有关。华 生前行医经常游走四方,为了携带方便,他把自己的医学著作和生平所著的诊籍——医案,藏于一个青色的布袋,暂名为“青囊”。据说华 被曹操杀害之前,曾把那件装有他毕生所作医书的青囊,赠送给看守他的狱吏,后世把这些医书称为《青囊书》。此书记载了华 的行医经验和毕生心血,传说后因其徒守护不利而被焚毁过半,仅保留下“五禽戏”等记载。后世称中医也叫“青囊”。

第三代称是“杏林”。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明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代的一些医药团体、医学杂志刊物常以“杏林”命名。“杏林”也成为医界的别称。

第四代称为 “悬壶”。过去,中药店或医馆门前会悬挂一个药葫芦作为标记,人们称为“悬壶”。为什么要悬挂药葫芦呢?据传,很久以前发生了一场瘟疫,因为没法医治而死了不少人。这时,一个集镇上来了位神奇的老翁,开设了一间药店,门前悬挂一个药葫芦,专治这种瘟疫,凡来投医者,老翁就从药葫芦里倒出一粒药丸,给病人吃下去,病就痊愈了。后来中医和中药店门前都挂一个药葫芦作为标志,表示来此看病和买药可以“药到病除”,这就是“悬壶”的由来。

据史家考证,中医的鼻祖为石疗法,《本草纲目》中记载:石,又名针石,用于“刺百病痈肿”。第一部百科全书《山海经》记载“医源于 ”;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亦记载: 、针、灸、药和导引按 ,构成中医的5大医术。其中,中药的发现和应用,在我国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中药”一词是近代才产生和出现的。我国古代多以“本草”作为中药的代名词。“本草”一词首见《汉书》。为什么以“本草”作为中药的代名词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药,治病草也。”五代时韩保异也记载:“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药最多也。”这就是说,虽然中药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不同种类,其中以植物药最多,所以自古相沿袭,就把中药称为“本草”,同时记载中药理论知识的文献书籍,也多以“本草”命名。直到近代西洋医药学的传入,为了区分两种医药学,始有“中药”之称。

猜你喜欢

医书杏林杏树
杏树
神医的秘方
杏林组曲·蜀医经
杏林组曲·天使赞
杏林组曲·学子赋
杏林组曲·寻原曲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医史教材“万全撰成《万密斋医书十种》”说法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