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就业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模式研究
2015-11-27杨佳怿
关键词:就业服务;优势资源;拓展模式;高校图书馆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优势资源的组合体,拥有大量文献资源、优雅阅读环境、高速网络接入、先进硬件设备等明显优势。文章在分析图书馆就业服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优势资源和服务理念,丰富就业文献资源推送内容,改进推送方法,构建面向就业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就业,提高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1-0076-03
本文系2015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改课题“郑州航院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hjy15—24。1 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现状
笔者自2012年起就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问题长期关注郑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黄河科技学院、万方学院等二十余所高校的图书馆,基本涉及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院校和三本院校,另外还选择了部分专科院校和郑州之外的高校图书馆,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样本已经包括各种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研究基本上能代表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在就业方面现行服务模式的现状,而河南省高校分布也和中国高校分布略同,区域优势明显,分布差异明显,能代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笔者经三年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在就业服务方面的现状如下。
1.1 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意识开始体现
在调研的高校图书馆中,基本上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列入了图书馆工作之一,说明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有了就业服务理念。但在具体的服务模式调研中,却发现更多的高校图书馆仅仅是“文件”服务意识,虽然列入了工作清单,但是没有具体的服务措施,也没有纳入日常服务流程中。
1.2 就业服务模式简单,效果不佳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笔者发现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就业服务模式比较简单,基本包括以下几种:①开设就业文献阅览室。将图书馆的就业文献资源集中在一起,内容包括就业指导的图书、成功就业和激励的图书,还包括一些杂志等。此方法虽然减少了学生检索的时间,但内容较少,且很多内容通过其他途径可以获得,并无吸引力。②增加就业宣传力度。不少学校图书馆的就业服务,其实主要是宣传服务,内容主要涉及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技巧、招聘会时间和地点的通知等,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设备和较高的学生流量,实现宣传目的,对实际就业指导帮助不大。③举办就业讲座。举办讲座是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之一,举办就业讲座既能完成日常工作,又增加实用性,且能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优雅环境吸引学生。但在实际举办过程中,因为各院系已经从大一开始就已经在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而图书馆举办的讲座因要面向全校,故内容常宽泛,难有吸引力。④提供网路信息支持。随着网络建设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普及,数字馆藏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借阅平台、微博、微信也成为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内容[1]。虽然也有图书馆将就业内容纳入网络平台、云平台、数字馆藏建设中,但更多的是特期或针对某项活动,不具有持续性,且形象工程的因素占主导影响地位。
1.3 差异明显,缺乏先进性和主动性
通过调研发现,不管是服务意识还是服务手段,高校图书馆存在着明显差异,重点大学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胜其他高校,这主要是由于教学资源不均导致的。但值得探讨的是,部分民办院校图书馆虽然综合实力不佳,但在就业服务方面举措众多,效果不错。笔者研究认为,这主要是学校和图书馆的领导比较重视就业工作,而且举措虽然比较多,具有持续性,但缺乏先进性,故能良好体现。而且,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就业服务时,主要是学校有规定,而非自发的主动行为,其举措多流于表面,浮于形式。
2 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研究现状
笔者以“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为关键词,或“大学”+“图书馆”+“模式”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等文献资源库中搜索,得论文三百余篇,纵阅相关文献,发现其研究现状有以下特点。
2.1 从直接就业支持到信息服务支持
早期的文献资料,在研究高校图书馆的就业服务模式时,以具体的、短期的就业支持为主。如举办就业讲座、提供文献资料、增加宣传力度等,现在则更提倡进行信息服务,不少文献认为,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应该发挥图书馆的天然优势,扬长避短。当前高校图书馆对就业服务的相关信息,收集加工数量和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够,缺乏互动。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小组,积极主动长期地为大学生开展信息服务,而且要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资源,完善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指导体系,如进行就业礼仪的学习等[2]。
2.2 就业服务的内容逐渐丰富,形式多样
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的内容上,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内容逐渐丰富,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文献资源外,还包括就业视频等,甚至提出开发模拟招聘系统。形式上,有的研究借助了Web2.0技术、微信技术、短信支持等,提出手机等移动阅读设备为主的“掌上推送”服务,内容也主要是就业招聘信息的通知,并无新意。存在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现象,指导参考意义不明显[3]。
2.3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再到贴心服务
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最初的就业服务模式多是一种被动服务,主要是“应应景”。随着个性化服务、主动服务等理念的提出,图书馆开始深层次地挖掘潜在优势资源,提出面向高校科研、高校教学、学科建设、产学研转化等各个方面的主动服务模式。同时,也包括主动为就业提供服务,这种主动体现在图书馆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有针对性地进书、购置资源,提供有效服务和反馈。在贴心服务方面,除了考虑建立心理健康的就业指导外,还尤其注重态度的影响,要求从内心出发,将学生的就业当成自家子侄的就业,从细节入手,全面服务[4]。
纵观所有研究,对就业服务的支持内容、形式、技术都日渐丰富,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是研究者总是追逐主流理念,但不考虑对就业的实际帮助,或“物”超所值,难以应用。
3 就业服务需求和高校图书馆优势资源分析
3.1 就业服务新需求
杨佳怿:面向就业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模式研究*
杨佳怿:面向就业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模式研究*
笔者通过了解就业部门、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关于就业方面的需求,整理如下。
3.1.1 尽早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虽然就业工作是学校尤其是各个院系特别重要的工作,而且各职能部门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实际效果很差,很多学生一直没有就业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方向迷茫;就业选择跟风严重,主要集中在考研和考取公务员;就业技能低下,简单的简历都不会制作;对专业前景认识不清,不知道专业具体的工作岗位设置,更不用说岗位技能要求了;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相关流程,尤其是档案托管、报到证的作用与领取、就业合同的作用;就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多数没有职业规划,人生目标不强,易受别人影响,易选择“体力劳动”[5]。诸如理工科学生从事“市场营销”之类的例子不但屡见不鲜,且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这都反映了就业意识比较淡薄,需要尽早地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并且要始终贯穿整个学习生涯。
3.1.2 就业信息太少,针对性不强,缺乏交互性。目前,学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收集就业信息:①学校招生就业网站的通知。此方面的通知对本校学生来说,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但往往集中于某项专业,涉及面不够。②就业招聘网站,就业招聘网站上的内容比较多,可选择范围比较广泛,但更多的是针对已毕业学生,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各网站转载信息情况严重,滞后性严重,往往都已经招聘完了,信息却依然停留在页面上,没有自动更新。另外,网站对招聘信息审核把关不严格,培训信息和虚假信息较多。③企业的招聘网站。各个企业都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自己的招聘计划,这些招聘计划公布时间较早,应该是学生关注的主要对象,但因为学生并不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平时也没有及时关注,结果总是有“相见恨晚”“措手不及”之感。而且,上述就业信息基本上体现的都是企业的意志和思想,对学生的考虑极少,缺乏主动性。
3.1.3 就业技能培养内容与形式缺乏。据不少学生反映,目前不管是职业规划也好,还是就业技能培养也好,主要侧重的还是理论教育,实践指导很少;相关课程的大作业中,对诸如简历等更多地是指出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操作,这主要是因为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但动手能力不够,就业模拟课程中,多关注就业的细节,但对专业技能方面,因为专业的问题,无法给予太多指导,甚至不能给出指导。在形式上,也多以课程为主,实践模拟很少,甚至连专业实习都流于形式。
3.2 高校图书馆优势资源分析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文献资料的集中地,也是大学象牙塔的形象代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学校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聚集了高校众多的优势资源,深挖这些优势资源,发挥其潜在作用,将更好地为图书馆在就业扩展服务功能与模式方面实现价值。
3.2.1 丰富的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中心,拥有丰富的纸质文献资源和海量的数字资源,随着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虽然其就业方面的内容较少,但可以尽量地、有针对性地补充,使之日益丰富,种类繁多,满足需求。
3.2.2 优雅的阅读环境。高校图书馆的阅读室,满足上自习的所有条件,且更加优雅。宽大的桌子,较远的座距,明亮的空间,满眼的图书,安静的读者,这些都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将高校图书馆作为除了上课和休息之外的不二选择。而且,这样的环境更易于学生接受原来不太感兴趣的事物。
3.2.3 高速的网络接入和先进的硬件设备。高校图书馆作为资源中心,一般都拥有较高的网络接入速度,不少高校还开发了具有推荐能力的图书借阅系统,网络资源丰富。另外,有的高校还使用了电子阅览室,在图书馆的走廊或阅览室,有大屏幕导航或宣传。无线WiFi接入也是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设施。
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在就业服务的资源保障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应该为就业提供更为丰富、有效的模式。
4 面向就业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策略
本着简单、有效、深挖潜在资源的原则,笔者构建了面向就业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拓展模式,主要分以下4点。
4.1 建立专业服务团队,树立一切为就业的思想意识
高校图书馆为就业提供服务的人员,大多数为兼职,应该抽调流通部、馆藏部、信息部,包括招生就业处、院系就业人员、学校信息中心、计算机专业、多媒体专业的人员,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图书馆的业务重心转向就业,而是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高质量就业是其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最直观的表现。甚至可以这样认为,高校图书馆中的大多数资源,其专业类图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等图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业类图书则是直接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因此,对普通高校来说,一切为了学生就业并不过分。那么,专门成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小组,树立一切为就业的思想也是应该的,甚至主要资源都应为之侧重。
4.2 丰富、完善和开发就业资源库
虽然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丰富,但能直接提供就业支持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应该加强就业资源库建设,包括收集完善就业简历库、自荐封面库、考研、考公务员试题库、就业礼仪视频库或电子书等。除了丰富和完善相关资料,还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就业资料进行专门归纳,或者进行二次开发,使学生使用更加便捷,效果更加明显。比如摘录和编写有关就业技巧、励志案例、专业前沿讲座等,而这正是图书馆采编人员的特长,远胜院系和学校就业人员。而且,特色资源库建设正是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主流方向之一,但就业特色资源库却少见哪个高校建设[6]。
4.3 就业情况跟踪、分析与建议
就业现状分析、往届学生就业跟踪、企业就业需求调研、岗位职业素养调研是招生就业处的主要工作。但招生就业处的人员平时工作繁忙,对上述数据更多的是网络平台收集和简单数字汇报总结,更因为其专业往往与情报跟踪、数据挖掘大相径庭,缺少专业能力,而高校图书馆的不少工作人员,多是信息资源管理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中也不乏硕士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更适合进行就业的研究工作。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图书馆的借书系统,跟踪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和就业的调查工作,就业的数据积累更具有持续性,且能避免或减少偏差。
4.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微阅读环境
目前,不少高校的图书馆开始推荐功能的试用,之所以是试用,是因为推荐技术虽然已经比较先进,但在图书馆方面的应用还是不太理想。一则关乎成本,二则大学生在校期间,借书次数越来越少,数据充满偶然。但在主动服务的前提下,结合专业,积极宣传,尽量吸引学生借阅图书,分析爱好。另外,和教务处的数据共享,关注其选修课程和成绩,进行图书推荐,增强其专业技能;和招生就业处合作分析各专业就业趋势,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服务[7]。
在就业资源的推送过程中,要考虑目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工具。以手机、平板为阅读工具的移动阅读平台是阅读的主流方式,视频和语音类的就业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内容简单、目的明确的微阅读模式也应是建设的主流。
高校图书馆在图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面向就业,深挖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根据软硬环境,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既实现了个性化服务、主动服务和建馆新理念,又发挥了真正的作用,应根据各校校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贴心且持续性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朱立红,张萌,康璇.微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策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123-124.
[2] 张丽娜,张广科.依托大数据构建河北省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J].才智,2015(1):171.
[3] 沈海燕.基于4G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拓展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5(2):68-70.
[4] 付永华.公共图书馆的贴心服务及其举措[J].图书馆学研究,2014(7):80-84,92.
[5] 邓颖.新就业模式下图书馆与企业合作共建探微[J].兰台世界,2014(8):129-130.
[6] 罗木华.高质量就业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拓展[J].图书馆学刊,2014(5):61-63.
[7] 王伟强,宋小燕,王亮亮.高校图书馆拓展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的新途径[J].图书馆建设,2013(4):73-75.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