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中职汽修专业的设置策略
2015-11-27王晓权
摘 要: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并剖析了其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设置对策。
关键词:市场经济 中职学校 汽车维修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F240;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53-02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比较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我国非常重视发展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最需要一线的劳动者,例如生产者、服务者、经营管理者等。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第一线劳动者的主阵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汽车产销量的增加,汽车维修专业成为这些年來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受到了很多中职学校的重视,所以,探讨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设置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下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市场引导,而不是完全由政府控制或引导,因此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单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是否成功,和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关系重大。具体看来,笔者认为市场经济下对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第一,市场机制。市场经济下,各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储备和争夺,人才商品化趋势愈加明显。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其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志,而市场机制通过对人才种类、人才数量的调节,影响着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合理与否,代表着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发挥的强弱。
第二,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经济空间内的产业构成和诸产业间质的联系及量的比例关系。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采用三次产业的分类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或变化,会引导中职学校主动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例如学校要根据产业结构变化来加设新的专业、合并相关专业、取消一些学科专业等。
第三,地方政府。市场经济中存在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效果,因而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积极干预,实施宏观调控措施。中等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也要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影响,政府不会对中职教育专业设置放任不管,会进行调控与干预。政府通过制定和颁布法规政策等手段,采取行政手段纠正市场机制对中职教育专业设置调节的缺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区域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应该立足于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满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使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轿车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使得我国的汽车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2014年我国生产汽车2372.29万辆,销售汽车2349.19万辆,产销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1}。据有关专家介绍,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占全球一半以上。所以,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汽修行业的发展,亟需一大批汽车维修人员。早在2001年,全国政协何光远、全国人大陆燕荪等人就提出了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汽车服务专业等方式,来满足我国汽车工业入世后的生存与发展。此后,汽车服务相关专业在各中高职院校逐渐发展起来。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设置方面,以笔者所在的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为例,学校主要招收应、往届初中及劳动预备制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汽车维修技能、驾驶技能和汽车营运知识,面向交通运输行业、汽车修理、4S店等行业就业;毕业时取得毕业证、驾驶证、汽车驾驶员中级资格证、汽车维修工中级资格证,每年招收春季1个班、秋季1~5个班。从师生的现状看,汽修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原理和理论知识,但没有汽车维修的实际经验,授课内容缺乏技巧性和操作性;学生主要是中考失败者,因此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很差,对汽车有关原理和理论知识掌握不深,但在操作上表现较好。教学方式方面,汽修专业学生一般在校学习2年,实习1年,学习课程包括基础课程(英语、政治、物理等)、专业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维修诊断、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电器与电路等)和实践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检验、修理和调试)。
(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教育资源较差。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例如许多民办学校)和财政支持有限,加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重重,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在师资、教学设备、实习实训条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发展滞后,满足不了教育教学需要,因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一些中职学校针对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发展,盲目扩大招生计划,一方面让正常的教学工作受到招生工作的影响,增加了招生压力;另一方面,让本来就紧张的教育资源更加不堪重负。一些学校缺乏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学生缺乏对汽车维修的整体掌握。
2.专业的特色性不强。汽车维修专业在许多中职学校都有开设,但普遍存在专业方向雷同、课程设置相似等问题,导致开设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间争夺生源的竞争局面。汽修专业在开设时没有综合考虑专业结构和方向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差异性以及学校自身的优势,盲目地跟风选择汽修行业市场需求较多的技能和知识,必然导致一些维修知识和技能的过热或过冷,难以全面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3.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汽车维修专业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和先进性,它要求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员不仅熟知汽车构造、相关原理,更要能及时排除汽车常见故障,与时俱进熟知国内外最新的汽车技术及装配在汽车上的许多智能化系统。这必然需要汽修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要深入汽修实践,练就过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大部分中职学校都会预留1年实习实训的时间给学生,然而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实习实训课程远远达不到要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设置对策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设置,应坚持市场导向、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性和特色性等原则,结合中职学校自身条件和优势合理配置。
(一)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汽修专业办学水平
中职学校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不顾办学条件,盲目地扩大汽修专业招生数量而压缩其他专业招生数量,要结合自身师资、软硬件等条件进行合理配置。同时,确实有条件开设汽修专业的学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此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师资前来教学,及时配全或更新相关教学设备和维修检测工具,如常用机械加工工具、测量工具、发动机检查调整工具及设备、底盘检查调整工具及设备、电气系统检查调整工具及设备、车身检查调整工具及设备、整车性能检测设备以及其他辅助工具及设备。设施的建设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也需要对此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利用,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学校可以对各种教育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
要提高汽修专业的办学水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首先,中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育,通过培训、学习深造等方式,实现由相关专业教师向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转型。例如,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定期举办教师汽修理论和汽修实践交流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邀请汽车行业高级工程师定期到校开展讲座,传授汽车行业新的技术和新的智能化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委派青年教师到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继续学习。其次,适时公开招聘优秀的汽修专业教师,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方式,确保教师结构的合理,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活力。最后,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优秀的汽修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有汽修从业资格证;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例如,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在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中建立了昆明市汽车维修专业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由1名专业带头人、9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4名外聘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汽修专业名师工作室的建立能有效发挥名师的“领头雁”作用
(三)合理定位,确保汽修专业的特色性
中职学校要避免汽修专业设置均衡化的现象,要合理定位自身在汽修专业设置上的侧重点和方向,结合学校的特点和优势确保汽修专业的特色,最大可能地根据市场细分直指目标市场,树立人才分层培养的理念,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例如,不同的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汽修企业的工种分类,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例如汽车电路方向、汽车钣金方向、汽车喷漆方向、汽车空调方向、汽车机械方向等。通过分层人才培养理念的树立和专业方向的细分,打造学校汽修专业的特色,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学校的市场名声。
(四)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中职学校以掌握技术作为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同时它培养人才的去向主要是生产一线,加之汽车维修是一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术的工作。因此,对优质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实践操作,校方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或者合资企业的强势合作,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实训环境,而且有利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扎实吸收。中职学校要积极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专业技术能力。学校可以与大众、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诸多品牌汽车公司合作,在校内举办汽车维修比赛等活动,以各实习点分组、组间比较,激发学生和企业的热情。通过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各种实习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汽修技术和操作技能,丰富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注释:
{1}京華时报.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http://www.jx.xinhuanet.com/
news/auto/2015-01/25/c_1114119455.htm
参考文献:
[1] 周发枝.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4(3)
[2] 吴中华.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3(6)
[3] 覃群.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9)
[4] 孙锦明.中职专业设置的若干问题探析[J].前沿,2006(7)
[5] 孙琳.转型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 云南昆明 650109)
[作者简介:王晓权(1971—),男,云南保山人,汉族,本科学历,经济师职称,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