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林专业人才“免费契约”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015-11-27于纯海赵鑫

经济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外部性

于纯海 赵鑫

摘 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地位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人们对从事农业工作的偏见,农林类专业招生“遇冷”,报考农林类专业的考生数量连年递减。文章将从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两大角度论述农林生免费教育制度是解决我国农林领域人才短缺和农林高校招生困难且农林专业毕业生学成后不愿回基层就业这一矛盾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免费契约 投资乘数 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36-0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阐明了农业科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作用,以及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作用。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实现科技强农目标,扩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然而近年来,我国基层农林领域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基层农林领域亟需高等农业专门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支持不够,目前农业院校数量日渐减少,招生占全国高校招生的比例也在降低,生源质量受到很大影响{1},且农林专业毕业生学成后回基层就业的也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要从公共政策入手,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导向、经济激励,大力培养农林专业人才,并引导其流向发展现代农业亟需的领域和岗位。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当前基层农林领域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2}{3}。然而与此不相应的客观情况是,我国高等农林专业教育发展水平较低。2010年,全国农业和林业高等教育合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总数占全国高等教育的百分比分别为3.56%、3.61%、3.92%(见表1),比例较低,反映了我国农林专业教育的发展程度较之于其他领域(如医药、师范、财经、政法等)较低,这和我国农林产业的基础性地位极不匹配。

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招生情况看,包括华中农业大学在内的国内农林高校,招生情况都不容乐观。很多同学都是“服从专业调剂”而被调剂过来的。其他不服从调剂的高分考生,学校只能退档。2006年,涉农专业未报到人数占全校未报到总人数的64%。与此情况相类似地,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农林院校,录取依然压最低投档线。四川农大等高校的涉农林专业,依然靠征集志愿和调剂完成录取任务{4}。可见,传统意义上单纯运用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来提高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已经行不通,因此,政府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进行引导和调控已经尤为必要。

在此情势下,面对农林类专业生源每况愈下之势,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5}、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6}、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长生{7}等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已呼吁国家像师范生免费教育一样,推行免费农林教育,形成面向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与就业的长效机制。

笔者认为,农林专业人才“免费契约”培养模式是指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报考全国农林高校或普通高校涉农林类专业的学生,由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形式,有条件地(后文详细设计政策条件)推行免费农林专业教育的培养形式。如采取这一举措,将通过政策导向,给青年学生发出“国家重视基层农林领域并加大投入”的信号。这样,将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政策引导,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农林工作者,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扎根基层农林领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科技兴农事业。

二、免费农林生制度安排的经济学与非经济学分析

(一)農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乘数效应

1931年,英国年轻的经济学家R.F.卡恩建立了乘数的概念{8}。反映在农业经济领域,由于劳动力异质性的存在,人力资本投资乘数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也就是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投资,其投资乘数不能通过代数法推导得出。人力资本既不可消费,又不能储蓄,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通过经济学界大量学者的经验研究{9},一定量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带来成倍的国民收入增加。且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的乘数效应更显著。

综上分析可知,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具有乘数效应,甚至,其程度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农林专业人才“免费契约”培养模式作为政府公共财政的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自然也具有投资乘数效应。因此,可以断言,免费农林生制度作为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林领域的人力资本投资是高回报的,应该政策化、持久化。

(二)政府公共财政人力资本投资与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比较

1.政府公共财政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正外部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罗默,以及中国学者张凤林等等都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外部性问题。客观地讲,作为一项公共物品,由于其产权难以界定,教育投资的效果具有扩散效应,它能够在提高人的素质和生产技能、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同时,使整个社会文明、和谐、向上。教育的正外部性自古以来为执政者所重视。《礼记·学记》载:“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西汉董仲舒《对贤良策》曰:“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管仲·权休》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教育是国家的根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当前国策,而人才依靠教育的力量,所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皆仰赖教育。百年大计,当教育为先。

2.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负外部性。在劳动力市场存在需求约束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竞争,居民投资者总体上缺乏专业知识,对未来社会职业需求难以准确估计,因此居民进行分散的、无序的人力资本投资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会造成人力资本在某些专业领域集中的过度浪费。对他人而言,“一窝蜂式”人力资本投资会使他人人力资本遭到贬值。对社会而言,无序的人力资本重复投资会增大社会就业压力。这便是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负外部性{10}。只要劳动力市场存在需求约束,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负外部性就会凸现出来。

从居民个人投资偏好的角度而言,其无序的投资往往集中在社会短期内经济利益较高或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总体上倾向于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这种“一窝蜂式”集中,在快速推进了几个产业、几个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国家更多领域、广大地区人才资源贫瘠,严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如上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热”、本世纪初的“航天热”。相反,由于短期内经济利益不高、就业环境较差等原因,很少有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偏向于农林经济领域,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除了居民之外,由于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农林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存在诸多顾虑,也制约着非公共财政的人力资本投资。

综上,政府公共财政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正外部性,而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负外部性。因此,在国家需要而居民没有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的农林经济领域,由政府利用公共财政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的。

(三)投资成本收益分析

1.投资成本。按照贝克尔(G.S.Becker)人力资本投资模型(见式1){11},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和影子成本(Implicit Cost),比较投资的收入现值和成本大小,即可判断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是否合算。考虑到政府公共财政投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然使得人力资本的宏观布局有所改观。个体对政策的反应是显著的,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众多个体的人力资本流动,其合力,不能影响国家的整体人力资本状况。因此,可以认为影子成本近似为0(即=0),免费农林生的投资成本仅包括学费一项。

f+Ct= Et/(1+r)t……式(1)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农业院校81所,其中,大学和专门学院41所,专科院校40所(含38所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7974321人(其中本科4012148人,专科3962173人)。全国共有林业院校18所,其中,大学和专门学院7所,职业技术学院11所,在校生915793人(其中本科598385人,专科317408人)。按照学科分类,普通高校农学在校生总数为399634人,其中,本科226030人,专科173604人{12}。成人高校、网络教育暂不考虑。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的计算,每个农科学生的学费约在2000—3000元/年,普通高校近40萬农科在校生的学费每年才10个亿{13}。即,F=10亿,为定值。n约为30年,也是定值。考虑到免费农林生的制度设计,仅基于农林高等教育学费而言,不涉及追加成本。

2.投资收益。如果考察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林领域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就要比较接受高等农林教育和未接受高等农林教育的劳动者的纯收入差别。如果纯收入之差大于投入成本,则认为政府公共财政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有效的,其差值即为人力资本投资纯收益。如此,基于贝克尔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收益公式为:

Rt= (Yt-Xt)/(1+r)t……式(2)

式(2)展开为:

Rt=(Y1-X1)/(1+r)+(Y2-X2)/(1+r)2+…+(Yn-Xn)/(1+r)n

……式(3)

根据经验曲线效应,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劳动者工作熟练度的提高,接受过和没有接受过高等农林教育的劳动者,其年纯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即(Y1-X1)、(Y2-X2)、…、(Yn-Xn)是递增的,(1+r)、(1+r)2、…、(1+r)n也是递增的。但前者递增速率高于后者。因此,(Y1-X1)/(1+r)、(Y2-X2)/(1+r)2、…、(Yn-Xn)/(1+r)n为不收敛的无限发散数列。也就是说,随时间t的增大(时间推移),接受过和没有接受过高等农林教育的劳动者,其收益逐渐拉大,且速率递增。

经上分析,可以得出,政府对农林领域的公共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将是显著的。

三、农林专业人才“免费契约”培养模式设计

前已述及,既然基于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免费农林教育政策是可行且迫切的,那么在国家层面,就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合教育部、农业部、财政部力量,制定统一的一揽子政策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促进免费农林教育的贯彻实施,并确保政策效应的最大化发挥。具体而言,免费农林教育的实施方案包括政府如何投资、高考录取上给与怎样的优惠、如何保证免费农林生毕业后到基层服务等几个方面。

(一)投资方案——设立专项教育基金,用以扶持高等农林教育

可以考虑由政府出资,组建农林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金,用以支持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培养经费,其中包括学费,也包括其他学费之外、目前由国家投入的培养教育经费。另外,从高校的角度,也可以考虑辅助减免学费等措施。在具体方案上,可以由银行给予政策性的助学贷款,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期间,由农林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金代为偿还助学贷款本息,服役年限届满则助学贷款清偿完毕。其间如离开农林基层单位,则农林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金终止代偿助学贷款。

(二)录取优惠

1.提前批次录取。免费农林生的录取,在制度上可以仿照部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方式,择优选拔热爱农林事业、有志于长期从事农林基层事业的高中生{14}。

2.录取分数优惠。既然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为了向全社会发出政策信号,吸引广大优秀青年学生投身农林领域的基层建设,仿照国防生录取政策,对农林生的录取给于优惠政策,分数上的倾斜。

3.有志于在基层发展并符合条件的非农林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二年内,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农林相关专业,以银行助学贷款形式返还学费、住宿费,由财政拨款补发生活费补助,以后大学期间其他年限的学费、住宿费由银行助学贷款冲抵。免费农林生可按照学校规定在农林相关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

4.条件成熟后,可以推行我国台湾地区的免试入学政策{15}。

(三)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

实施农林生免费教育不应局限于本科层次,还要覆盖到研究生层次,真正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人才,终身服务基层农林事业,而不仅仅是以五年或十年服务基层农林领域刚性契约为服务目标。在此,笔者建议,应当为免费农林生制订一个完整有序的继续教育计划,由中央财政配套专项基金支付在基层农林领域就业的免费农林生的继续教育费用。

(四)回归农林的“刚性契约”

为农林院校定向免费生提供或指定就业去向。凡享受免费教育的学生,原则上应到区、乡、镇等农业第一线工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农村基层行政管理等工作,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兴办农场以及农、林副产品加工、流通和贸易企业或经济实体,繁荣农村经济{16}。

具体而言,在制度设计上,可以考虑:

1.根据协议,免费农林生需工作满五年才能离开基层;到城镇农林行政主管单位或者农林领域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的免费农林生,应先到农村、农场等基层农林单位服务二年。

2.原则上还可以自主创办现代化大型农场,以及农林产品加工、流通和贸易企业。当然,如果农林生接受免费高等教育后,不愿意到基层农林领域就业,或者在毕业生和农林领域基层用人单位之间的市场选择过程中,未能在农林领域就业,可以在支付培养经费(含学费及其他培养教育经费,具体指自行清偿国家助学贷款,农林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金不再代偿)和违约金的基础上,可以自主择业。

3.免费农林生毕业后到农林领域基层就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并在农林领域范围内有条件地实行双向选择。

4.免费农林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如确因岗位工作需要进修提高专业素质水平的,报请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自脱产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基层服务期限终止计算,待研究生毕业继续服务基层,服务时间累计计算,总计满5年方可离开基层。

四、可能性政策效果:以浙江和台湾为例

免费农林教育的政策效果,实际上已经在部分地区得到验证。我国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2012年4月23日修订的《产业特殊需求类科免试入学及免学费奖补助作业要点》圈定了职高和五专的9个学科群19个学科方向为产业特殊需求类科,免试入学,并免除学杂费。其中,第(六)项为“农业群:农场经营科、野生动物保育科、畜产保健科及森林科。”第(九)项为“水产群:渔业科及养殖科。”根据文件的要求,从2012年起,农业群和水产群的农林类6个学科推行免试入学、免除学杂费政策。这是自2007年起,台湾地区连续六年针对产业发展亟需的学科实施免试入学和免学费政策。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台湾地区针对产业特殊需求类科的免试入学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面试名额、报名人数、录取人数、报到人数等指标,每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见表2)。

五、结论

用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尺度审视,农业人力资本的公共财政投资对农业摆脱增长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政府公共财政人力资本投资的乘数效应、外部性、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免费农林生制度从经济学角度和对社会的意义来讲都是合理可行的。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林高校毕业生向发展现代农业亟需人力资本转变的路径和对策研究》,编号:10YJA790263,主持人:赵鑫]

注释:

{1}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0913/1230530.shtml,2012-4-

30登陆

{2}《重慶日报》,http://news.163.com/11/0311/03/6UR9RTQE00014

AED.html,2012-4-30登陆

{3}《中国教育报》,http://edu.qq.com/a/20080128/000017.htm,2012-4-30登陆

{4}中国教育报.2007-11-20.第2版

{5}http://www.edu.cn/dbsy_11210/20110315/t20110315_587806.shtml

,2012-5-6登陆。

{6}《中国农大校长:农业院校学生应无条件免费国家只需投10亿》,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0913/1230530.shtml,2012-4-30访问。

{7}光明日报.2009-3-14.

{8}R.F.Kahn.The Relation of Home Investment to Unemployment.TheEconomic Journal.Vol.41,No.162 (Jun,1931),pp.173-198.

{9}刘宇辉(博士论文,2010)、崔姹(硕士论文,2011)、唐祥来(2008)、胡德龙(2005)、胡永远,刘智勇(2004)、周晓,朱农(2003)、潘海红,程培堽(2002)等。

{10}杨晓天.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负外部性分析[J].当代经济.2005,(11)下:64-65.

{11}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M].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2.

{12}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2-35.

{13}《农林高校校长论坛:两校长呼吁农科学生免学费》,载《南方日报》,http://edu.163.com/09/1108/13/5NJPE41G00293L7F.html,2012-4

-30登陆。

{1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参见http://www.gov.cn/zwgk/2007-05/14/content_614039.htm ,2013-5-12登陆。

{15}产业特殊需求类科免试入学及免学费奖补助作业要点,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文件,2012年4月23日修订。

{16}夏庆友.尽快实施农林高等院校免费政策[J].教育与职业.2012,(22):9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投资外部性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情况分析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公共投资的计量分析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化的研究
基于非参数检验的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和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异性研究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