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2015-11-27闫青会

经济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高职教育创新能力

摘 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高职学院的生存发展出发,指出高职教育要生存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从以下方面讨论创新能力的培养:合理设置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21-0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表现出增长速度进入新区间;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推动力增强;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一改长期以来高增长低就业格局;重化工业低迷,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民众需求变化更加多元等新特征。在这样的经济新常态、新特征下,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更是逐年上升,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我国高职学院多数由大专改建,或是从中专升格,各类职业学院层次、特色等不尽相同。截至2012年,我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共1288所,在校生人数突破了1000万,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在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力和学习能力上高过技校生,在一般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上又胜过一部分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经过一定时期的适应和提高,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着一线经济建设发展的重任,较好地改变了当前我国各个行业人才队伍的结构,提高了各行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当然,高职学生在各个行业中重要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高职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力培养的基础上。只有高职学生真正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效益,真正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新阶段,满足各个行业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求。高职学生大多处在可塑性极强的18~22岁之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独立性逐渐增强,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未来,思考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的关系,是开发潜力、发展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而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对于高职学生毕业后参与社会竞争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学生和高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高职学生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对口升学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动力不足,学习认真程度不够、自控能力较差,网络干扰太多、学习注意力分散等问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普遍存在着自卑感,缺乏信心,学习习惯不良,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不能安心于课程学习,上课不积极,不善于与教师交流。很多高职学生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竞争压力,这三重压力使学生产生了明显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茫。

2.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比例存在问题。高职学院的办学特色决定了高职学院不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大多数高职学院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不同的地方经济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所需要的技能人才自然也不同。因此,不同的高职学院应当根据学院自身特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设置模式。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高职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轻基础”的情况,普遍的做法是减少公共基础课,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的设置比例,加大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比例。而且在基础课的理论教学部分讲得少,讲得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没能传授给学生,使得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不能很好地衔接,教学效果不好。另外的问题是,有些专业课的开设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过度地重视实践课程,造成的现状就是为实践而实践,在公共基础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作用的情况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好。

三、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思考

1.高职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键是要培养在企业岗位中所需要的能力。所以,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进行各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要进行详细的社会用人情况调查,把具体课程与社会用人所需要的知识支撑相对应,體现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意识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确保获得相应职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应当成为编制高职课程的基础,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标准。这既是编制高职课程的出发点,也是编制高职课程的落脚点。不同的高职学院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方向,不同的培养方向自然就需要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各个高职学院之间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直接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不同上,所以,高职学院的开设课程之间的设置比例和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对每个高职学院来说,不能简单以理论为主,成为“微缩型本科”,也不能只是以实践为主,简单套用技校的模式,成为“扩大型技校”。而是要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贯彻够用原则,根据社会经济,尤其是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根据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连贯性需要,根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科学比例等来进行课程设置。在高职教育中,只有课程的设置比例恰当,才能帮助学生们有效地学好门课程,有效地开展各项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素质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高职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只有真正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不能否认,在高职教师队伍当中不乏没有教学效率观念的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只管上讲台讲课,不太去管讲完课后学生的收获或讲课的效果。他们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更多的是“内容”教学,而不是针对性地“创新”教学,这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通过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当成为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考虑的重点问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创新精神和责任心的“双师型”高职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行为懒散、思想僵化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任何人来说,学无止境,教师更是如此。学习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信息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更要与时俱进,高职教师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和补充才能跟上时代要求,才能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更好地教学,夯实基础,这是创新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定期到企业实训或挂职,和企业、本科院校等联合做科研,培养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高职教师需要能够掌握多种教育教学理论,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入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在前文也提出,高职学生普通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动力不足,学习认真程度不够、自控能力较差等问题。所以需要老师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逐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3)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教师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双师型”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也需要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双师型”教师需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需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需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結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就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在高职学院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学生,这些学生缺乏创新动机,不愿参与创新活动。他们或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无所事事,毫无目标,或注重吃穿、过度消费、盲目攀比,在大学期间得过且过。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积极努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向上的追求和强烈的自尊心。尤其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类比、抽象、联想、综合、想象等能力,培养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对于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想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缺乏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们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尽可能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理论是实践的升华,理论能指导实践,能提升实践能力。现实的实践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实际工作中的高职学生只有具备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进一步思考创新。没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高职学生充其量只是掌握了某一种技能,不能自主及时地更新知识,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有可能只是成一个简单的操作者,不会改进或创新。在未来社会中,不能及时就业或可能失业的就是不会学习,竞争力不强,不能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轻理论重实践,也不能简单地轻实践重理论,夸大某一方面的作用或者只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所以,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是离职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始终应当坚持的原则。比如,在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重点帮助学生领悟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践教学中,和学生专业课联系紧密的项目必须实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一些验证实验就可以选择性去做,够用就行。和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让学生反复思考,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总之,创新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是我们民族发展振兴的新动力,更是高职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高职学院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本文为山西省教育厅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S20140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定君,陈吉林.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思考.中国冶金教育,2000(5)

[2] 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2000(3)

[3] 陈列.当今国外教学方法改革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01(1)

[4] 刘鉴农.职业技术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 陈华.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新体系.辽宁高职学报,2005(5)

[6] 钱军.高等教育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对建设创新型高校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07(6)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8)

(作者简介:闫青会,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高职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