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时空量化特征研究

2015-11-26李秀寨夏华敏杨能杨志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楚雄市农家乐

李秀寨 夏华敏 杨能 杨志国

摘要:以走访及田野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楚雄市近10年来农家乐旅游的时空量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市农家乐时序总量呈现衰减趋势,年际变动趋于和缓,而空间数量高度集中,增长不连续,发展不一致。地方政策与大环境、镇域经济、交通及旅游资源差异是导致前述特征出现的原因。构建长效性地方政策调控机制,打造多业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强针对性帮扶引导等建议可以促进该市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家乐;量化特征;时序数据;楚雄市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1-548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1.071

Time-Space Quantification Featur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uxiong

LI Xiu-zhai1, XIA Hua-min1, YANG Neng2, YANG Zhi-guo1

(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675000, Yunnan, 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675000, Yunnan,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um from visiting, interviewing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thesis has studied the time-space quantification featur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uxiong city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rural tourism numbers are declining in time sequence, and the yearly changes turn to be moderate; while the amounts in space are highly centralized with discontinuous increase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caus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local policies and economic atmosphere, township economic status, transportation and differences in tourism resources. Many suggestions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by building long-term local policies of regulation mechanism, forging operational types of rural tourism with various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strengthening assistance and guidance with high pertinence.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quantification features; datum of time and sequence; Chuxiong city

近些年来,伴随传统农业趋向于生产、生态与旅游融合的进程,乡村旅游获得快速发展。在国内,乡村旅游被视为“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农家乐旅游不仅可以开发农村特色旅游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正得到各方关注。学界探讨过农家乐旅游的定义及内容[2-5]、发展现状与趋势[6]、发生地域范围及游客动机与行为[7]、发展因素[8]、趋势与经验借鉴[9]、产品开发问题及对策、经营与管理体系构建、发展模式与战略等,也涉足了其空间结构分析[10]、功能提升[11]及优化[12]研究等,其中定性分析居多,数据不连续的事实明显存在,这导致成果的实践指导效果受到置疑。因此,基于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时序数据开展深入研究颇有必要。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楚雄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元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东经100°35′-101°48′,北纬24°30′-25°15′,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国土面积4 433 km2,城市建成区面积23 km2,辖15个乡镇。楚雄市地处滇中腹地,东距昆明146 km,西至大理164 km,昆楚、楚大高速公路和成昆、广大铁路穿境而过,是云南省会昆明通往滇西8个市州及南亚各国的门户,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素有“迤西咽喉、省垣门户”之称。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走访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楚雄市农家乐旅游的起步、发展进行数据归总,然后以前述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该市农家乐旅游的时序动态与空间分布状况,探究其变动规律及致变因子,为促进该市农家乐旅游的平稳及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访谈中发现,楚雄市农家乐起步于2000年,当时仅扶持了5户农家乐,经2001年“爆发式”涌现后至2002年底剩余75户,因登记信息不全,无法判断其镇域分布;从2003年开始,该市完善了各镇域农家乐的备案信息,从而提供了本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该市农家乐主要分布在鹿城镇、紫溪镇、富民镇、东瓜镇、东华镇、子午镇、苍岭镇等7个镇域[13],但因时序范围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数量一直处于变动中(表1)。

2 研究结果

2.1 时序总量趋势

2.1.1 总量衰减趋势 表1显示,2001年时全市农家乐总数近百户,至2003年时,总数锐减到35户;虽然2004~2008年都有不同数量的增长,但2009年时仅余66户,较之总量峰值减少了31户,总量衰减比例达32%,总体衰减趋势明显存在。

2.1.2 年际变动趋于和缓 据访谈资料及表1发现,楚雄市农家乐的总量在2000~2009年中表现出先增后减、缓慢回升近峰值时又下滑的态势,由此可以将其分为特征较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即2000~2003年的“暴增暴减”变动阶段与2004~2009年的“轻柔缓和”变动阶段。在“暴增暴减”变动阶段,总量可由5户骤增到97户,暴增18倍,也可在两年内急速减少至35户,衰减幅度高达177.0%,增减速度与程度之“暴”由此可见一斑;在“轻柔缓和”阶段,总量五年间变动31户,总量变动幅度为58.5%,其中年均变幅9.7%,最大变幅16.4%,最小变幅3.0%,较前一阶段和缓得多。

2.1.3 各镇域总量先增后减,变动幅度不一 从各镇域逐年的农家乐户数来看,虽然其总量上有不小的差距,但在趋势上具有均一性,即都先增长而后下降。在总变动幅度上,最大的可达3倍,最小的仅0.5倍;在年均变幅方面,最大变幅为60.0%,最小变幅仅为11.0%;总体而言,变动幅度不一。

2.2 空间总量态势

2.2.1 集中程度高 从表1可知,研究时段内该市农家乐主要集中在鹿城、紫溪及东瓜3个镇域内。以前述三镇的农家乐户数占全市农家乐户数的比重来衡量其集中程度,则最高值可达91.4%,最低值也有83.3%;而其他四镇的比重却介于8.6%至16.7%之间,农家乐富集于主要镇域的现象清晰可见。

2.2.2 各镇域农家乐的增长不连续 以2003~2009年的统计值为据测算该时段内各镇域农家乐的增长速度。结果显示,各镇域农家乐的增长很不连续,年际变化相当大。这说明,楚雄市农家乐的发展还不稳定。

2.2.3 各镇域农家乐的发展速度不同 以2003年的统计值为基期测算研究时段内各镇域农家乐的发展速度。结果表明,鹿城、东瓜、富民及子午等镇域农家乐环比发展速度呈下降态势,苍岭、东华与紫溪等镇域农家乐环比发展速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在平均发展速度方面,鹿城、富民、东华、紫溪、东瓜等镇域的农家乐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而苍岭、子午两镇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3 原因分析

3.1 时序总量趋势及变动原因

楚雄市农家乐时序总量衰减、年际变动趋于和缓及各镇域先增后减、变动幅度不一的状态与该市发展农家乐的相关政策及国际大环境因素颇有关联。

3.1.1 政策扶持引发新兴旅游形式增长 农家乐是一种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的新兴旅游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亮点。基于这种原因,楚雄市委市政府借势在本地积极引导和扶持,大力发展农家乐。故此,楚雄市农家乐的数量在发展之初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规模,多达近百家。

3.1.2 环境风险与政策规范导致数量衰减 2002~2003年间,楚雄市农家乐数量剧减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第一,2003年SARS肆虐致各行业受到严重损伤,而以游客流动消费为主的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业中的一部分,故受到较大牵连。第二,鉴于楚雄市农家乐在政府引导扶持之后呈现白热化发展的态势,该市于2003年7月30日印发《楚雄市“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及乡(镇)参与管理“农家乐”的职责任务,制定扶持农家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强调农家乐管理应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这使得个别投机经营者撤出该领域。第三,草拟《楚雄市“农家乐”年度复核制度》,提出要“逐步淘汰低水平重复竞争的经营户,引导农家乐由常规发展向生态农庄与特色农家乐方向发展”的想法,使得意志不坚定的经营户自动退出该行业,从而导致农家乐总数减少。

3.1.3 转向扶持使得增长得到缓慢恢复 楚雄市农家乐经过大环境风险淘汰与政策规范引导淘汰后,迎来了稳定增加态势。2003~2004年间,响应新政策发展起来的农家乐最多,随后几年的增加量逐渐减少,但到2008年时总量仍达到了84家。值得指出的是,2005~2006年,农家乐只增加了两家,这是自2003年以来增幅最少的一次。究其根源,这两年乃禽流感发生的高峰时段,规避风险是潜在介入者的普遍选择。

3.1.4 “管办”落实再挤数量水分 2008~2009年间,因政府行业管理思路及办法发生变化导致楚雄市农家乐减少了18家。2008年7月楚雄市旅游局召开了农家乐专题工作会,会上明确了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服务管理、拓展经营规模和项目、趋向旅游生态农庄发展的思路,会后按照《楚雄市“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认真开展复核工作,去劣留优后农家乐总数虽较前有所减少,但促进了农家乐规范发展,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质量。

3.2 空间总量态势原因

据表1与前述分析可知,楚雄市农家乐空间总量上呈现集中程度高、增长不连续与发展速度不一致的态势,这主要由各镇域经济状况、交通环境及旅游资源不同等所造成。

3.2.1 经济差异影响 楚雄市部分乡镇农家乐数量的多少基本上与该乡镇经济发展呈同步增长态势,但部分乡镇(如紫溪镇)没完全呈现这种趋势[13]。由此可知,楚雄市农家乐的发展对经济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并非绝对依赖于当地的经济状况。

3.2.2 交通环境影响 交通是保证客流运输的前提,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基本条件。楚雄市各乡镇中,鹿城镇交通最便捷,其次为东瓜、富民、苍岭、紫溪等镇,再其次为子午、东华镇,最后为其他乡镇。通达序位与乡镇农家乐数量序位基本对应,即交通条件好的乡镇,农家乐的数量较多,反之则少[13]。由此表明,楚雄市主要乡镇农家乐的数量分布动态与其交通条件的改善基本保持一致。

3.2.3 旅游资源影响 紫溪镇虽然经济及交通都落后于东瓜、鹿城、富民和苍岭等镇,但2003年时农家乐数量却最多,并且在随后的年份中其农家乐数量一直保持在高位。究其原因,应该与该镇旅游资源数量多和质量高有莫大关系。实地调查发现,紫溪镇的紫溪山风景区(3A旅游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有农家乐13家,占全镇总量的68.0%以上;鹿城镇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域,如万家坝花卉基地、栗子园、果园及白沙冲和灵秀湖等聚集了该镇大批的农家乐(前者有6家,后两地分别有5家和7家);其他几个镇农家乐建立的资源环境条件与之类似。据此可知,楚雄市各乡镇农家乐绝大多数分布于旅游资源开发较好、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

3.3 时空总量变动的联动原因

政策环境等宏观因素影响了楚雄市农家乐的数量增减,各镇生态旅游资源、交通及经济状况也与这种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上旅游资源和交通条件的好坏是时间序列上农家乐数量变动的另一附属条件,时间序列上农家乐变动的数量增长,必然落在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条件较好、经济状况较好的乡镇。表1显示,楚雄市农家乐的发展进程中,紫溪、鹿城、东瓜、富民、东华、子午等乡镇的数量增长较为明显,这种结果恰与楚雄市农家乐富集乡镇的旅游资源、经济条件、交通状况紧密相关,呈一种同步增长态势。而其在时间序列上变动的数量衰减,又绝非多数落在旅游资源较少、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这主要缘于楚雄市农家乐的集聚分布态势,致使楚雄市农家乐的减势似乎背离了与增长相应的趋势。如2009年,楚雄市农家乐数量减少最多的还是该市中农家乐数量最多的乡镇。不过,从其减幅来看,楚雄市农家乐的衰减基本与其增长趋势相符。据此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楚雄市农家乐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呈现这样一个时空联动趋势:时间序列上农家乐的增长绝大多数落在旅游资源、经济条件、交通状况三因素较好的区域,而时间推移上农家乐的数量变减将绝大多数落在该三因素较差的乡镇。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时空视野探析了楚雄市农家乐发展的数量变化动态、趋势及原因,认为楚雄市农家乐的发展很不平稳,还没有形成一种自适调节机制。为促进楚雄市农家乐的合理分布与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4.1 构建长效性地方政策调控机制

如前所述,楚雄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时空数量变动总与大环境及地方性行业管理政策相关,环境适宜、政策得当,发展就快,环境变坏、政策趋紧,发展就慢。因此,为了促进该市农家乐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应因地制宜构建长效性的地方政策调控机制。

4.2 打造多业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楚雄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年际数量的衰减及空间变动与农家乐旅游的升级发展有关。事实上,“一哄而上”所带来的后果不仅是资源环境的破坏,而且还有品牌及口碑的损毁,而这都将影响到该市农家乐旅游的长远发展。以大环境的变动为契机,以长效性的地方政策调控机制为保障,适时淘汰落后的乡村旅游业态,发展更生态、更原真、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业态,将有助于丰富楚雄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增加参与体验和提高其效益。

4.3 加强针对性帮扶引导

楚雄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自主参与度不高,政府的引导曾经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期发展中,这种引导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应该加强,重点应放在针对性帮扶引导上。对农家乐集聚程度高的镇域,帮扶引导以提质转型为目标,强化服务质量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主抓技能、经营管理与人才培训工作;对农家乐集聚程度低的镇域,以建立和加强卫生管理为重点,做好基础建设和资金扶持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成都市“农家乐”演变的案例研究——兼论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发展[J].旅游学刊,2005,20(6):71-74.

[2] LANE B.What is rural touris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4(2):7-21.

[3] 田喜洲.论“农家乐”旅游经济[J].农村经济,2002(11):61-62.

[4] 赵永江.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6):351-353.

[5] 廖军华.浅析当前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9):2323-2324.

[6] 郭焕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途径[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地理学会,2004.18-31.

[7] LIBIA S R, PABLO A M, ROSA M H.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miliarity in rural tourism in Spain[J].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4):951-964.

[8] NANCY G M,KYUNGMI K, GAYLE R J.Gender and motivation for agritourism entrepreneurship[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2):280-289.

[9] 沈培玲,俞富强.我国农家乐持续发展的路径探讨:基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江苏商论,2011(7):85-87.

[10] 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

[11] 刘晓霞,王兴中,翟洲燕,等.基于城市日常体系理念的农家乐旅游空间功能结构提升研究——以蓝田县为例[J].人文地理,2011,26(5):138-142.

[12] 沈 佳,桑广书.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

[13] 杨志国.楚雄市农家乐发展的时空结构初探[D].云南楚雄:楚雄师范学院,2010.

猜你喜欢

楚雄市农家乐
杜鹃花红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云南民族地区“单独两孩”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楚雄市九台山彝族村落景观元素研究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现状及对策
一毛学琴记
——农家乐
楚雄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