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市九台山彝族村落景观元素研究

2017-04-26杨正源卫跃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楚雄市彝族

杨正源+卫跃平

摘 要:该文通过对彝族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乡土植物和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彝族村落景观元素的特点,丰富了彝族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渠道。

关键词:九台山村;楚雄市;彝族;村落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112-03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Yi nationality villages on thesite selection,space layout ,architectural style,native plants and folk art,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featuresof the Yi nationality village landscape elements to enrich the channels of pro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at Yi nationality village culture.

Key words:Jiutaishan Village;Chuxiong City;Yi nationality;Land elements of villages

1 自然景观元素

1.1 村落选址及布局

1.1.1 人文地理 楚雄市九台山历史悠久,为彝汉杂居之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跳脚、刺绣、响篾、芦笙等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以九台山方广寺为代表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为推动九台山的文化建设,培植文化产业,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九台山主要有彝族、汉族两种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13 567人,占总人口的85.55%,汉族人口2 291人,占总人口的14.45%。九台山彝族文字消失较早,在生产生活中通用彝语交流,因彝族人口较多,汉族也使用彝语交流,日常使用彝语人口达98%。九台山的彝族人世代居住,傳说当地彝族先民从外地迁入,迁入时间无从考证。

1.1.2 村落选址布局分析 九台山在九台山蚕豆田村公所,距城约100km,因山有九台重叠而得名,各台名称是:大本、广珠、甘露、聚仙、大中、振羽、写经、满月、涌莲,计有33峰,山颠海拔2 361.8m,同附近的戛奈山(2 432m),小黑箐(2 505m)构成一组风光独特,彝族风情特异的旅游景区。九台山以明末知空和尚建大方广寺而闻名,在茂密森林古刹殿宇尚存,巍峨庄严。有知空禅师舍利塔、知空手植古茶花,胸径124cm,高16m的翠柏等古迹、古树[9]。村落背靠九台山,面朝小箐河,左边有一条秧田箐。村子前面村公路穿过,村落周围大部分都是农田,农田区地势比较平缓,地势相对较陡的九台山梁子是村里放牧的区域。村子中间是九台山“大方广寺”,全村布局的中心,右上方是土主庙,整个九台山村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道路基本上是网状形式,少量的之字式或环形式系统,这样的布局方式,邻里生活和劳动联系较为方便,村里的给排水基本上是沿着道路走的,村公路是连系村到镇的主要交通干道。

1.2 乡土植物景观 九台山由于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植被覆盖率很高,植被类型丰富多样,这也就为村落植物景观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但由于各种原因和因素的影响,村落里植被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名树古木越来越少。

1.3 水体 九台山村有小箐河和秧田箐两条河流,以及村落左边的九台山水库,形成山环水抱之势。

2 人文景观元素

2.1 民居建筑文化 村里的建筑主要是瓦檐土掌房、木楞房、土掌房,其中瓦檐土掌房是生活起居用房,木楞房用于圈养牲畜或其他储备用房,很少人居。土掌房现存数量不多,大多被瓦檐土掌房所取代,有人居也有用于圈养牲畜,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九台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宅院。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使得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民居宅院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 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民居宅院,沿地势而建,依山而立,土黄色墙体,青灰色瓦片、参差错落,各具特色,有一颗印式、合院式2种形式。

2.2 民俗宗教文化 九台山寺庙位于蚕豆田村委会境内,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大理下来的开山和尚修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取名“大方广寺”。建于海拔2 300m的九台山东面。四周青松翠柏,寺的规模雄伟神奇,一看上去让人顿觉雄伟壮观。后院中有胸径20cm桂花树一棵,前院存大茶花树一棵。寺旁有一棵胸径5m的柏树,据说是寺僧合种9苗生长而成,现是该寺的一大奇观,寺院的建筑和规模到现在仍依稀可见,农历3月19和7月15阴阳会赶集和进香的信徒络绎不绝,至今年年热闹非凡。九台山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之所,其建筑雕龙画梁,古香古色,尽管现已墙破屋漏,但进香的信徒仍络绎不绝,再加上千年彝乡的文化底蕴,将佛教文化和彝族文化融为一体,是留给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土主是彝族村寨及家庭的保护神,至今彝区土主庙林立,对彝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3]。土主是彝族祖先崇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彝族宗族制发展的必然产物,九台山土主崇拜的历史悠久。土主崇拜未产生之前,彝族盛行山神崇拜,最初的土主与山神相糅杂,还没有完全从山神中独立出来,因而在彝语中都称“咪西”。它是在村落背后择造型奇特的树,根部立一块扁石而成,祭山神即包含了祭土主,它是以血缘聚居的氏族或家族村落的保护神。

2.3 民族服饰色彩文化 九台山彝族的服饰种类繁多,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绚丽斑斓、款式多样,女服饰由头饰、蓝色或白色大面襟无领紧袖衣、脚边绣花的宽口裤以及挂嘴绣花围腰和绣花布鞋组成。无论是女服饰还是男服饰,做工都比较精细,尤其是手工刺绣工序,工艺色彩搭配十分复杂,村里彝族群众不但在民族节日和喜事场合穿着民族服饰,而且在弄耕劳作中都当生活装穿着,极富地方浓郁民族特色。彝族服饰从款式到佩饰,从色彩到纹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彝族民间信仰的观念和意识,折射着彝族文化结构中最深层的心理积淀,如火崇拜、虎崇拜。女装上图案以花卉为主,传统云纹、马樱花等,来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植物图腾崇拜。毕摩服饰的头饰以黑、深灰色仿羊毛毡高筒冒,两边分别用白、兰、黄、淡绿色的飘带,祭祀场合,冒顶上锦鸡毛和鹰尾毛,此穿着整体呈现出威严庄重,也体现出了彝族先民对色彩的运用和崇拜。

2.4 民俗艺术

2.4.1 民俗小品文化 九台山是楚雄市彝族较为集聚地区,原生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小品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民族聚居乡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它与彝族歌舞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

2.4.2 民俗歌舞文化 楚雄市九台山的歌、舞、乐三位一体,密不可分,九台山的歌舞文化以抽象化的舞蹈形式在民族中广泛流行,世代相传,从舞蹈、乐器、到音乐都是彝族人在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中积累的结果。从舞蹈内容上看,多数舞蹈反映了民族劳动者生产、战争、狩猎等生活内容,反映了民族群众祈求平安、欢乐吉祥的愿望,也有自娱自乐的舞蹈。各种民族舞蹈体现了民族的纯朴豪放之情,反映民族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风采,记载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可见,九台山歌舞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特点突出,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广泛。九台山是楚雄市彝族人口聚居地区,创造出了丰富的歌舞文化,具有典型的原生态传统文化特征。

3 结论与建议

3.1 村落选址布局 彝族村落的选址以其自身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它的村落的选址和布局可以看到彝族喜欢背山面水,前可耕地后可放牧,依山伴田的向阳坡地。村落里面的建筑依山型而建,多数行列式布置,也有少部分是分散布置,这样的建筑布局,建筑采光和通风较好,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日照时间,也有利于排水,村落排水系统以道路系统紧密相连,大多都是明沟排水。网状道路系统,一是地形的要求,二是便于村民日常生活和劳动。

3.2 民居建筑 彝族的风俗文化对彝家民居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它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使物质和精神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彝家民居。彝族一般居住在向阳的半山腰,现在村里的建筑主要是瓦檐土掌房和木楞房以及少量土掌房,瓦檐土掌房主要用来人居,木楞房和土掌房大多用于圈养牲畜。瓦檐土掌房的设计也根据地形来建构,木楞房和土掌房属单体建筑,规则的几何形状。建筑材料大多就地可取,土、云南松、青灰色瓦片为主要建筑材料。整个建筑与大自然挥然一体。彝族民居中色彩通过建筑材料载体产生象征意义,彝族先民对黑、红、黄等色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传统的建筑一般不向高度发展,这样就造成了天井开阔的视野,庭院中种植有花草树木,可以造成悦情、幽静舒适的境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通的观念,在村落中得到了完美、充分的体现。

3.3 乡土植物 九台山把村里的古柏树作为村里的风水树,古柏树据说是当年大方广寺的和尚种下的,两村由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差别不是很大,村里的植物种类差不多,只是个别树种赋予的文化内涵不同。主要是以下树种:云南松、山茶、马缨花、华山松、滇油杉、金丝桃、火棘、滇橄榄、杜鹃、冬瓜树等,草本植物以香茅、龙须草、野古草、金银花为最多。

3.4 乡土文化 (1)宗教文化:九台山村保留较完好的就是土主崇拜,村里现存寺庙一座,土主庙一个,村里每年都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土主庙里的供品是石头,是彝族宗教活动中“石头崇拜”的具体体现和缩影。村里的民俗活动受道教文化影响较大。(2)服饰文化:九台山地处山区,受汉文化影响较小,村民着装民族服饰随处可见,并且很好的继承了彝族的审美情趣。彝族的服饰种类繁多,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绚丽斑斓、款式多样,以黑色、蓝色、黄色为主,黑色代表高贵,象征吉祥和幸福,蓝色代表大自然,象征当地彝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求天人和一的境界。在民族服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3)民俗艺术:九台山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有着悠久的歌唱传统,他们的歌舞所表达的内容多与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联系在一起。大多通过歌唱的形式来反映,九台山的彝族民歌,热情奔放,曲调流畅,节奏分明,根据其演唱的风格不同主要有:阿苏着演唱、祝酒歌、祭祀说唱等。九台山是楚雄市彝族较为集聚地区,原生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小品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民族聚居乡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它与彝族歌舞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

综上所述可作为景观元素运用的素材有以下几方面:(1)人文景观元素:土主文化如土主树和土主庙里的彩绘壁画、羊皮褂色彩及形状。祭祀活动,毕摩和香通祭祀仪式、动作、舞蹈。瓦檐土掌房的宅院景观如布局、装饰、空间组合形式。服饰色彩和图案艺术,八卦图案。(2)自然景观元素:村落选址布局,山环水抱、依山伴田、山神或土主庙在村落左上方。图腾植物:高山栲、云南柳、云南油杉、杨梅、杞木等,有较好的景观效果。田园乡土景观元素,彝族传统的混农林耕作方式,着装民族服饰的劳动者+果树+地涌金莲+农作物,是彝族村落的一大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杨丽琼.毕摩文化与彝族旅游开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格桑顿珠,高广,杜玉亭.云南省志·民族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47-92.

[3]白兴发.彝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4]普忠良,杨庆文。中国少数民族风情游丛书[M].北京:中国水电水利出版社,2004.

[5]林萍,馬建武,陈坚.云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植物特色及文化内涵[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

[6]编写组.彝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7]杨甫旺.彝族土主崇拜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1.

[8]武光丽.彝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楚雄市彝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彝族器皿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云南民族地区“单独两孩”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