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国医学伦理学导向、编年
——贺《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公开发行25周年

2015-11-25张金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伦理学医疗卫生医学

张金钟

为中国医学伦理学导向、编年
——贺《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公开发行25周年

张金钟*

时光荏苒,《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公开发行25周年了。笔者认为对《中国医学伦理学》在过去25年——1/4个世纪里取得成绩的最好庆贺,就是总结她的经验。

评价一本学术刊物的水平可以有三个维度。第一,一本严肃的学术刊物应是一个无形的学院,能以学术刊物特有的“科班”方式造就人才。我同意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杂志是为作者做“嫁衣”的。《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当然也不例外。但《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嫁衣”是高质地的,非达到一定学术水准的文章莫属。作者的稿子经过编辑的指点、修改,主题鲜明了、题目明确了、逻辑严谨了、遣词造句规范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作者从名不经传的小字辈逐步成长为学者、教授,甚至成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当然,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不是反映学者水平的唯一标志,学者的文章也不会都发表在一本杂志上,《中国医学伦理学》刊载文章的水平也有高下,但总体上看,《中国医学伦理学》在展示学者水平、培养人才上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第二,一本严肃的学术刊物应在一个学科、一个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导向、正能量作用。当前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应关注什么理论问题?当前中国医疗卫生实践中的哪些问题应当重视?哪些经验需要总结?哪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需要纠正?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满足了实践的需要,也引领着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方向。从《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设定的栏目、发表的文章,人们看到了杂志在选择、组织稿件上的刻意、精心和执着,看到了杂志对中国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引领作用。第三,一本严肃的学术刊物是一个学科、一个研究领域的“史记”。在1/4个世纪里,《中国医学伦理学》不仅记载了中国医学伦理学人才的成长,而且展示了中国医学伦理学学者的整体水平,记录了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的发展脉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期期相连的《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写就着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的编年史。在我看来,培养人才、学科导向、记录发展是《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三个基本职能,反映了《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社会作用和学术水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何以能够实现培养人才、学科导向、记录发展三大职能呢?我以为与它的两个特点直接相关。

首先,《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关注实践、思考实践,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思路、方法,是她的第一个特点。

实践是贯穿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一条主线。医学伦理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是应医疗卫生实践的需要而生的。医学伦理学研究主要是实践研究或曰主要是研究医学实践的学科。医学伦理学的源泉、动力是实践,检验医学伦理学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实践,检验理论深刻与否、有无生命力的标准同样是实践。正是要反映和回答医学实践中的问题,才有了伦理学与医学的交叉、结合,才有了医学伦理学学科,才有了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医学伦理学的实践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医疗卫生实践的历史总结,即通过对医疗卫生史上的实践的回顾性研究,揭示医疗卫生活动的道德传统、行业规范,揭示医学道德与医学传承规律、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二是对医疗卫生实践的现实思考,即对当代医疗卫生实践的同步跟踪性研究,揭示当下医疗卫生活动的特点,揭示医学道德进步与当代医学发展规律、趋势、医疗卫生行业职能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实践研究,需要通过深入历史、深入现实来完成。

历史上的医学实践是今天医学道德的由来,是今天坚持和弘扬医学道德的历史根源。道德是医学职业的鲜明特征。一部医学史,就是一部医学职业道德史。但是,不管是中国医学史还是西方医学史,都过于强调医学的科学技术内容,对医学道德的着墨不够充分更不凸显,没能把阐述医学史的科学技术基础、内容、评价与医学史的道德基础、内容、评价内在统一起来。事实上,如果把医学史比作一枚硬币的话,这枚硬币的科学技术一面和伦理道德一面是完整的统一,不可分割。可悲的是,近代以来直至今天,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质与道德性质被割裂开来。医学被归结为、等同于科学技术,医学的科学技术内容被人为地绝对化了。这是需要认真反思和纠正的。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刊载了大量的研究医学道德传统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医学的起源、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学实践揭示医学的道德基因、本质特征、传承,在弘扬医学道德传统上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历史从来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不但可以正衣冠,而且可以正心灵。弘扬医学的道德传统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正”更多现代人的心灵、行为、语言,更加清晰地照亮医疗卫生服务的现实。

现实的医学实践是今日医学道德研究和弘扬医学道德的根据,是医疗卫生行业被认同、医学职业存在、医学事业发展的需求和保障。《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研究当前医疗卫生实践的文章。近30多年来,中国医疗卫生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一次范围广阔、意义深远地变革,这是中国医疗卫生史上的重大实践,其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卫生保健水平,其背景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医改尚在进行中。一方面,医疗卫生基本保障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已经接近100%,医疗卫生服务普惠亿万家庭;大城市的大医院高楼林立,高新医疗设备堪比发达国家,医生们在高负荷地工作,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医学技术进步。但另一方面,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仍不绝于耳;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令人瞠目,病人和家属在抱怨,医务人员也在抱怨。人们在问,医疗卫生服务怎么了?这些医疗卫生实践中现实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多学科、多管理机构、广大医务工作者形成合力。但医学伦理学学者身在其中,必须发声,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医学伦理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现实的基本立场是积极、是恪守和弘扬医学职业道德、是有利于医学发展。面对市场经济,面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价值观与多元价值的冲突,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面对未来的和刚进入医疗卫生岗位众多年轻人的迷茫、疑惑,医学伦理学要给予正确的、清晰的、令人信服的回答。这些回答来自于实践,是医学伦理学学者深入实践的产物。我们看到,《中国医学伦理学》刊发了许多解决现实医疗卫生活动中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立意鲜明、直面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问题,有理论、有亲情,有味道、有解决方案、可操作,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作出了贡献,在中观更多是在微观层次上促进了医改。尤其可圈点的是,许多文章的作者是医生、护士。比如,2014年第6期护理伦理栏目在显著位置刊载了护理伦理《护士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防范骨科护理风险的伦理探究》《从关怀道德理论看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内容》《护理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护士的情绪劳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的中介效应》《职业危害对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的影响及其伦理对策》《21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伦理对策》6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是临床护理一线的护理工作者。笔者认为,这既反映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他们从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能力,也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笔者还认为,对一线医务工作者从事医学道德研究的评价要从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层面跃升到医学进步层面,因为,她反映了当代医学的道德追求和道德自我评价。

其次,《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具有深邃、宽广的理论视野。坚守理论、发展理论,用理论的方式探索医疗卫生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医学进步是她的第二个特点。

《中国医学伦理学》是本学术刊物,当然要刊载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但从刊载什么样的理论研究成果、刊载的理论文章能否切中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却可以看到这本杂志的水准。我认为,就前者而言,《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品质在于,在文化多样性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就后者而言,《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品质在于,言之有物,用科学理论为医疗卫生实践提供前瞻的、全面的指导。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理论与实践须臾不可分离。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脱离实际的理论必然是肤浅的理论。当前,中国的医疗卫生实践尤其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原因有二。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医疗卫生实践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交通便捷、信息无障碍传输,在促进中国医疗卫生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理论、多元化价值观也乘势而入,渗透进医疗卫生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在拓展国际视野,吸收、借鉴正确的伦理学观念特别是正确的医学伦理学观念之前,要重视比较、鉴别,防止照搬照抄,尤其要防止“西化”。我们看到,《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是一个开放的学术刊物,它不仅聘请了 Tristram Engelhardt、Ruth Chadwick、石渡隆司、五十岚靖彦等国外学者为顾问,精选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杂志上发表,而且重视对国外学术观点的评析。《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理论视野的开放还表现在注意刊载有助于将医学伦理学研究引向深入的文化学、经济学、哲学等宽广领域的文章。比如,2014年第5期就在显著位置刊载了一组生命文化学研究的文章。细读后就会发现编辑部组织这些稿件的深厚理论功底和促进医学伦理学事业的良苦用心。相关领域,特别是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恰恰是医学伦理学研究所需要的,就好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散文,不但形散而神不散,而且意境绵长深远。

还要指出,《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导向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理论有别于实践,但又离不开实践。人所共知,即使正确的理论,束之高阁,也会苍白无力,游离于实践之外,无外乎隔靴搔痒。理论是否正确、有无预见性、可操作性,要靠实践来检验。这是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走向。

当然,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刊物,《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也在发展之中,严格说还不够尽善尽美,比如,由于是双月刊,得以刊载的高水平文章还不够多,登载的个别文章有粗糙之处,个别文章的题目不甚严谨、主题不够鲜明。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医学伦理学尚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中国医学伦理学实践尚面临着许多新的未解之题,而从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学者队伍正处于青黄交接的时期。换一个角度分析,这也恰恰是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的生机所在,正是《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生机所在。

一言以蔽之,《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是广大医学伦理学研究者、实践者的学术舞台,《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刊载的篇篇力作奏响着气势恢弘的中国医学伦理学大剧的主旋律,我为她喝彩,为她点赞!

The Guidance and Annals of Chinese Medical Ethics——Celebrating the 25thAnniversary for the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Ethics

ZHANG Jinzhong

R052

A

1001-8565(2015)02-0140-03

2015-01-24〕

〔修回日期 2015-03-10〕

〔编 辑 李恩昌〕

张金钟,男,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原主任委员

猜你喜欢

伦理学医疗卫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医学的进步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