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试中42个普通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2015-11-24朱正梅赵军华楼肖成吕学高
朱正梅,赵军华,楼肖成,吕学高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浙江东阳 322100)
浙江省区试中42个普通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朱正梅,赵军华,楼肖成,吕学高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浙江东阳 322100)
以2010-2013年浙江省普通玉米区域试验中东阳点的42个品种为材料,应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粒重、千粒重和出籽率对产量有正效应,秃尖长和穗长对产量有负效应。
普通玉米;产量;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文献著录格式:朱正梅,赵军华,楼肖成,等.浙江省区试中42个普通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 (9):1366-1367,14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904
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和更新换代的重要依据,参试品种是育种工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玉米育种的动向和水平。浙江省从2010年开始开展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由完全从北方引种到有本省选育的品种,且育种水平逐年提高。因此,对近几年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当前玉米育种现状,为玉米生产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设计
以2010-2013年浙江省普通玉米区域试验中东阳点的42个品种为材料,参试品种按照《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技术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0.54 m2,667 m2种植3 500株,四周设保护行,在相应生育期进行性状记载和考种。
表1 42个普通玉米品种不同年份间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及其变异系数
1.2 考查项目与数据处理
选取区试数据中的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分别有生育期(x1),株高(x2),穗位高(x3),穗长(x4),穗粗(x5),秃尖长(x6),穗行数(x7),行粒数(x8),穗粒重(x9),千粒重(x10),出籽率(x11),产量(y)。用Microsoft Excel对2010-2013年每年的数据分别计算平均数,用DPS 7.05对4年的数据计算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 19.0 for Windows,参照杜家菊等[1]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和农艺性状
从表1可知,普通玉米4年667 m2平均产量为459.6 kg,从2010-2012年平均产量逐年增加,2010年产量最低,比平均产量减少15.1%, 2013年产量比4年平均产量略有减少,可能是由于2013年玉米灌浆期高温导致产量降低。4年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秃尖长最大,穗位高其次,分别为68.38%和17.18%;变异系数以生育期最小,出籽率次之,分别为2.90%和4.22%。
2.2 相关性
42个普通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产量和穗粒重、千粒重均有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穗粒重和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子;生育期和穗行数,株高和穗位高、穗长,穗长和秃尖长、行粒数、穗粒重,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株高较高的品种穗位也较高,穗也越长,行粒数也就越多,也容易出现长秃尖;出籽率和株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具有显著负相关,说明穗长的品种出籽率下降,行数多的品种每行的粒数减少。
表2 42个普通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
2.3 回归分析
进行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自动剔除无统计显著性的变量,筛选出影响产量的重要性状,得到回归方程y=-179.957-12.800x4-11.812x6+2.069x9+1.562x10+0.409 5x11,F=11.626,相关系数r=0.889,决定系数R2=0.718。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这5个自变量可以解释71.8%的因变量变异,其中x9,x10,x11对产量的作用均为正,由其系数可将正效应排序为穗粒重>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秃尖长对产量的作用为负,负效应排序为穗长>秃尖长。
2.4 通径分析
通过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5个性状的通径分析,可以揭示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和综合效应。表3表明,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为0.706 4;千粒重和出籽率次之,分别为0.335 3和0.243 4。穗粒重通过穗长和秃尖长的间接效应总和为负,仅通过千粒重对产量的间接效应为正。千粒重通过穗长的间接效应为负,出籽率通过秃尖长和穗粒重的间接效应为负。说明在选育品种时要选择穗粒重和千粒重大、穗长适中的品种。穗长和秃尖长对产量的直接负效应分别为-0.304 2和-0.122 3,但穗长对产量总的间接效应为0.294 6,秃尖长对产量的间接效应为-0.035 3,穗长和秃尖长的综合效应为-0.009 6和-0.157 6,说明秃尖长对产量影响较大,在栽培过程中应减少秃尖的长度。
通过正负效应抵消,可得到5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列次序为,穗粒重>千粒重>秃尖长>出籽率>穗长。
表3 42个普通玉米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通径系数
3 小结与讨论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看出,穗粒重、千粒重和出籽率对产量有正效应,秃尖长对产量有负效应,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而通常认为对产量有直接正影响的穗长在本实验中表现为负效应,在前人的研究中,王敏等[2](黄淮海区)认为穗长对产量有负效应,英敏[3](贵州)认为穗长对产量有正效应,这可能和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有关。
因此,需要科学地进行田间管理,适时促进籽粒生长发育和正常灌浆[4],确保籽粒容积大、灌浆速度快且饱满,提高玉米的百粒重和出籽率,同时还要注意调整种植密度,保证全生育期内的水分和肥力供应,减少秃尖长度,才能保证产量。在育种过程中要选择粒大、轴细和秃尖短的材料,协调好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的关系。
[1] 杜家菊,陈志伟.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0,45(2):4-6.
[2] 王敏,徐萍,刘新江,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 (5):1229-1236.
[3] 英敏.贵州省杂交玉米区试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2):9-12.
[4] 郑跃进,王翠玲,郑和平,等.玉米区域试验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30 (4):68-71.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13
A
0528-9017(2015)09-1366-02
2015-06-15
浙江省农科院创新提升工程(2014CX030);浙江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2012C12902)
朱正梅(1980-),女,江苏宜兴人,硕士,主要从事玉米育种与推广工作。E-mail:qiuxin-19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