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的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分析
2015-11-22焦金梅
许 燕,焦金梅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2级3年制护理高职1班和2班学生,每班均为46人,女40人,男6人。将1班设为对照组,2班设为观察组,理论课均以讲授为主,实习课按学生学号为序,以学号为序分为8组,每组5人或6人。
1.2 教学方法 两组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案例完全相同,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观察组为学生提供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及测评指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表,将教学目标进行两个维度的分类,以确定其在分类表中的位置,再在分类表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测评活动,以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教学活动采用PBL教学法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每章教学均进行一个这样的教学设计,本研究以“考试恐惧症”的案例为例,介绍教学设计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1.2.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1:习得“行为主义疗法”的不同疗法及其适应证和各自的优缺点。教学目标2:为该女生选择合适的行为治疗技术。教学目标3:根据心理治疗和系统脱敏疗法的相关知识,为该女生设计治疗的程序和步骤。教学目标4:体验自己在面对考试时恐惧、焦虑的程度,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缓解,并评价疗效。
1.2.2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1:回顾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教学活动2:介绍行为主义疗法中的5种主要疗法。教学活动3:结合“考试恐惧症”的案例,为该女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程序和步骤。教学活动4:指导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的演练,报告自我感受。
1.2.3 教学测评的设计 教学测评1:通过课堂练习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行为主义疗法的记忆、理解程度。教学测评2: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不断巡视,一方面监控他们的进展,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学测评3:以小组为单位对“考试恐惧症”案例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给予评价。
1.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试题涉及认知领域教育目标中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创造5个层次。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观察组的46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教学效果。
2 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认知领域不同层次试题的得分率比较(±s) %
表2 两组认知领域不同层次试题的得分率比较(±s) %
组别 人数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创造 总得分率对照组 46 74.23±12.15 77.02±10.67 72.35±18.76 67.78±17.39 47.17±18.22 70.74±9.41观察组 46 73.80±11.41 79.27±10.85 79.83±14.60 73.79±9.97 56.09±12.91 74.96±8.18 t值 0.177 -1.004 -2.133 -2.033 -2.708 -2.294 P 0.860 0.318 0.036 0.045 0.008 0.024
表3 观察组教学效果调查结果(n=46) 人(%)
3 讨论
3.1 两组考试成绩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层次、分析层次、创造层次得分率及总得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尤其是有利于高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3]。目前,国外很多学校开展了高阶思维培养的研究,多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为基础,且多数研究者认为,发展高阶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高阶思维与课程和教学整合起来,才能形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4]。因此,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为指导的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两组记忆层次的得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高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上,忽视了对知识的记忆,使得该层次的得分率较低,而高等职业教育还要强调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方面的教学应进一步加强。
3.2 以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研究观察组学生认为该种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内容与深浅度符合学生学习特点,这可能也是导致观察组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的主要原因。教育目标分类学及其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及其与教学(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能使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既知道“教什么”,又知道“教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学更有针对性[5]。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帮助者和向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与创新,有利于培养其质疑、探究精神,树立严谨缜密的思考态度[6]。
3.3 以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存在的缺陷 由于师资人员的不足,在实施教学时,1名教师负责1个班级的教学,使教师的指导有时不能顾及到所有同学,削弱了教学效果,以后的教学中应至少增加1名教师,以便能及时指导学生的讨论,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由于这种设计首次在教学中应用,虽然教师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预演,但由于学生的课堂讨论时间难以控制,教学学时有限,所以,本次教学研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需要完善。教师的PBL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学时的合理安排,是保证PBL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7,8]。另外,本次教学研究采用的是随机分组,且为了保证小组学习的连续性,中途禁止学生换组,但个别同学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存在问题,因而不能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后的分组应提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姚红瑛,叶志弘.目标教学法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1-72.
[2] 李伟成.教学的目标、活动与评价之独立性与一致性刍议[J].教育导刊,2013(2):64-66.
[3] 许燕,焦金梅.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28-30.
[4] 沈之菲.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高阶思维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1(9):35-38.
[5] 张雨强,秦凤.认知目标分类研究新进展及其对学业成就评价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1(2):15-19.
[6] 黄卫东,刘兴山.PBL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作用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93-194.
[7] 肖倩,陈向韵,李淑兰,等.PBL教学联合情景模拟在《母儿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2B):472-474.
[8] 陈利颖,刘笑梦,王冬晓.P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4A):93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