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对策研究
2015-11-21方小英
方小英
摘 要 在当前形势下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改善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需要高职院校和学生个人共同做出努力:校方既要高度重视工学结合的人才模式并落到实处,还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培训等来改善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调整心态、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适应力。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0-0121-02
1 前言
职业适应力,是指准备进入职场或已在职场的个体通过自我调整或克服困难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或品质,即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已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如何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问题。在就业难度大大增加的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实现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顺利转变,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和高等教育体制造成的;另一方面究其根源,是由大学生的适应力差所引起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要符合社会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然而,当前高职院的毕业生存在诸多的不适应。
职业技能不适应 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职业技能是就业的基石,是发展之翼。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首先面对的是职业技能的适应性。职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即高职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操作技能使高职毕业生顺利适应职场变为现实。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招生规模主要是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来制定的,并未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出发,导致专业设置盲目化、课程设置脱节化、教学过程重理论化。结果,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素质低、能力差,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的要求不符。因此,高职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按照职业的规范化来要求自己,多参加实践和实习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以在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
职业人际不适应 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职场的人际关系不像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高职毕业生步入职场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着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状况、生活的感受和事业的成败。高职毕业生在刚刚走上职业岗位时,由于初经世事,阅历较浅,缺乏经验,往往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前茫然失措,苦于无法适应,进而导致工作能力不能正常发挥或很好表现,出现焦虑和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引起人际适应障碍的恶性循环。
职业心理适应 高职毕业生初入职场,从“学校人”实现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面对新环境会产生诸多的心理不适应。首先,高职毕业生进入职场,面对繁忙的工作安排、严格的岗位职责要求、特定的职业规范,有些力不从心;其次,90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中含有强烈的平等观念,自身价值观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也是引起职业心理不适用的因素之一;最后,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在职业定位方向上的偏差以及初入职场的压抑感等因素,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难以适应工作,甚至出现频繁离职和跳槽现象。
3 提升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对策
学校方面
1)重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生职业技能适应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行业发展的脱节,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需要的衔接,实现实习实训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融合,是一种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直接对接的开放式办学方式。高职院校要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和实训过程中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切实做到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适应力。
2)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意识和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可形成,因此,为了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高职院校要在大学生入校时进行择业意识的培养,可以分年级、分阶段进行职业前适应的指导。此外,学校还要重视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职业心理健康辅导。高职生在实训实习中亲历职场会产生不适应的心理,在这一时期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高职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评价他人,学会调试不良的心理压力,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学生方面
1)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职业适应能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高职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会为就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储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生在社会实践中要主动、自觉地按照社会的需要重塑自己的道德情感、知识结构,尽快缩短自己与社会期待的理想角色的差距,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调整和校正,从而在进入职场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2)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很多高职生进入职场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比如,刚进单位整天做一些小事或杂事,认为自己大材小用,或因为工资待遇不高,出现心理不平衡。对于这些问题,高职生应该抱有正确的心态,保持清醒头脑,勇敢去面对现实、积极化解矛盾。在生活中,高职生应主动去适应环境,要做好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3)平等待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新环境的陌生感、孤独感,顺利度过适应期,也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帮助,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高职生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时要做到: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个性心理;其次,要做到宽以待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诚恳和主动;最后,要灵活掌握和运用交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国兰,思源.练就职场心态,提升职场适应力[J].教育与职业,2007(25).
[2]王静.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适应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