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5-11-20朱福权
朱福权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和真实意义在于从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概括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创设情景,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和真实意义在于坚持从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就要着眼于每个人的个性最优化发展,其核心是创造性,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对学生对一定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使之逐步具备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素质。那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思维过程有了想象的参与,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会凭着已有的表象,拘泥于某种框架,造成思维定势。在改变这种定势,教师就必须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采取恰当的方法,培养其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勤于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精神。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善于设置问题,使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调动其想象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爬天都蜂》一文中,我在学生知道“我”和老爷爷艰难地向上爬时,问:
他们为什么会爬得这么艰难?学生一听便会想象到天都峰肯定陡而高?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培养了想象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概括的能力
思维最显著的特性就是概括性。概括是掌握规律,是思维速度、广度和深度的基础,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逻辑性,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规律。如《我们家的猫》开头写到: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可引导学生认识这是概括地写,具体理解猫性格古怪,要从它老实、贪玩、尽职、高兴和不高兴等方面来领悟。这就是经常训练学生运用综合提炼的方法,敏捷而准确的归纳段意,概括课文主旨,掌握文章线索,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予以表达,在思维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考虑,提出相反的观点,阐发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训练可以拓宽思路,翻出新意,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刨设求异性问题,促进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干扰,扭转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学生萌发求异思维的新芽。比如:作文写牵牛花,可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逆向思考,讽刺它须攀着绳索、树枝上爬,分明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由于作者对事物的爱憎不同、确立的中心思想就不同,于是形成根本对立的逆向思维。
四、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标志是新颖独特。新颖就是不墨守陈规,破旧立新,前所未有;独特就是别出心裁,不同凡俗。教师应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分析问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寻求更多而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如教学《蛇与庄稼》,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当堂练习,可请两位学生任意说出一种事物,让其他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借助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事例,兴趣盎然,能把这两种事物的联系说出来。
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乌辛斯基指出:“所谓智力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因为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获得内在的知识结构。人是要靠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主观基础。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重点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对比、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逐步推导,获得合符逻辑的结论。如学《庥雀》一文时,讲到小麻雀从巢里掉到地上,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要吞噬小麻雀时,可让学生运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的情形。学生回答:“千钧一发,万分危急、生死攸关、危在旦夕”等,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借助鲜明生动的文字,揭示课文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品质。
六、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率就是全优了,兴致勃勃的学习不仅是孩子们的幸福,而且是教师的幸福,这就是当代教育和教育学家们的主旋律。”没有理想的教学环境就难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维持注意力,教学过程也不能顺利进行。情景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以情感动学生,以景感染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欢快的、凄凉的、悲哀的、高昂的、低沉的等各种情景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情景教学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可提供大量宏观或微观、遥远或隐蔽事物的动态与本质,将各种知识信息交织成一幅情景交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对认识对象引起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海上日出》,我刨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看彩色复合投影片《海上日出》,投影片上出现色彩缤纷的朝霞,拼搏欲出的红日。这时我提问:刚才你们通过观察,你内心有什么感觉?学生概括出“它能使人的心情愉快、奋发向上”。“它能使人心情振奋、思想高尚……”这样,学生从美的角度概括出了美的概念,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思维。
总之,新的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品质,是21世纪一种全新的人才观,是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集
[2]《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解析与教学指导
(作者单位: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巴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