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方向
2015-11-17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王翘楚
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王翘楚
再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方向
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王翘楚
在临床实践中注意于“证中求病,病中求证”,以不断发现新的病和新的证,有利于中西医汇通,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医学只有一个,即研究人类的生老病死规律,我国存在中医和西医二种不同医学体系,乃由于二种不同的文化发展历史所形成,临床证候辨证是我国祖先一大发明,我们应该把现代临床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证候辨证结合起来,于证中求病,病中求证,不断发现新的病和新的证,以提高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水平,为全人类健康服务,也是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方向。
证中求病 病中求证 中医
笔者曾于2006年5月在《中西医结合学报》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一文,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任务目标和方向,兹再就“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研究,在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如下探讨。
二种不同的文化发展历史,形成我国二种不同的医药学体系
从全人类来看,医学科学只有一个,再分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康复预防医学。我国的中医和西医,只是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同,而形成了中医和西医两大医药体系,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特别是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人的病史,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临床,总结提升的不同证候辨证和立法处方用药,是我国医学科学工作者的一大发明,也是一大特色和优势。西方医学主要是19世纪以后,与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同步,充分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医学所用,形成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微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学等,从而形成了现代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预防医学,它的特点是以形态学疾病诊断为基础,形成了所谓的现代医学科学,也就是它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有这二种医药体系存在,是一件大好事,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以互补其短,互取其长,就可以成为一种相对比较完整理想的医学科学,为全人类服务,这是当今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理想。
充分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继承发展我国传统医学
辨证论治是中国传统医学一大特色和优势,在临床上,西医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X光、CT、核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但不明确的疾病还有不少,或者诊断明确却无治疗方法的情况也存在,而使西医学者深感无所用事,此时,中医在临床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可作出证候辨证诊断和立法处方用药,有不少所谓疑难杂症被治好了,或者临床症状改善,这种事实使很多患者愿意求治于中医。这一点,不少有经验的西医也都承认。从现代医学发展的水平来说,人类对自已疾病的认识,还是比较滞后的,更加因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在发展,医学科学也必然要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继承传统中医临床证候辨证这一特色和优势,已成为当今中医人的一项神圣职责和任务。任何事物都是在历史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如果安于现状,停留在现有水平上,那是一定要落后的,落后必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甚至被自然淘汰。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引以为戒。如上世纪20-30年代从袁世凯、汪精卫到国民党政府,一直都是采取消灭中医的政策,除了他们的错误政策因素外,中医自身没有积极吸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而是相互排斥,固步自封,也是原因之一。有些学者提出“维护中医,以保存国粹”的口号,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抗争活动,这一历史事实和先辈们的抗争精神,值得后学者们深刻记取和学习,但是也要看到另外一面,中医理论和临床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中医人去研究和发展,才能跟得上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跟得上现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和需求。
证中求病,病中求证是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方向
医学的研究对象只有一个——人类,人类的生老病死规律,及其康复预防知识和方法,中医临床以辨证为优势,西医临床以辨病为优势,两个取长补短,就成为当代一种比较理想的医学模式。笔者曾于2006年5月份在《中西医结合学报》首先提出“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观点,目的就是提醒中医人,不要固步自封,更不应该只是跟着现代医学的实验方法转,以为只要做点基础实验工作,自然科学基金就有可能中标,并能争取在国外SCI发表论文,就是科研上取得了成果,这样的科研结果怎么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只跟着西方医学后面走,永远也不可能超越他们,即使有个别人能够超越,在现代医学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但也非常吃力和机会很少。既然这样,为何不拮取自己中医的优势——证候辨证研究?从今后世界医药发展的趋势来看,“证中求病,病中求证”应是中医人列为首选的课题,因为自辨证与辨病结合提出来以后,这几十年来,大家一致认为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辨病论治优势互补的结果,就是“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现在无论中医学院校教材,还是国家颁布的规范和专家评审成果、立项的依据,也都常以上述为标准判断学术的成就,这是对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结合的继承和发展。近几年来,也有一种趋势,即把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固定化,甚至有的以辨病为主,辨证为辅,在辨病下面再分几个证型,以致中医辨证成为临床上一种固定的模式,年轻的中医人照抄书本上的几个证型就可以了,当他照抄书本上几个证型处方用药时,又觉得效果不佳,从而就认为中药无效又麻烦,而西医诊断治疗对号入座,常多见效,这是导致全国中医院有的病房不姓“中”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个现状,特提出“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研究为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供同道研究参考。
主攻创建我国新医药学,为全人类服务作贡献
“证中求病,病中求证”就是要在中医临床辨别各种证候的基础上,再去注意发现新的病。如我们在按中医辨证,病人主诉尿频尿急难控,腰酸腿软,证属肾虚证候时,发现西医三种病,即尿道综合征、慢性尿路感染、更年期综合征的部分病人,都会有这种现象,这就说明中医辨证要注意把不同的疾病诊断区别开来,处方用药效果就不一样,同样补肾是基础,有的要加益气升阳药,有的要加清泄下焦湿热药,有的要加滋阴清虚热药,效果才比较好。
中医辨证中注意诊断辨别疾病的不同,这样才能提高辨证的水平和疗效。同样在明确病的诊断基础上,注意不同证候的表现,如失眠症临床上常见肝阳上亢,肝郁瘀阻型较多,但也有肝亢肾虚者,肝亢犯心或犯肺者,后二者,都是古人尚未发现的,而今,我们在临床上有新的发现,从而立法处方用药时有针对性地加减,可以提高疗效。所以如果我们能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注意于证中求病,病中求证,不仅可以提高病证结合的疗效,而且可以不断发现新的证和新的病,如果我国中医和西医能够团结合作,共同研究“证中求病,病中求证”,就可能把辨证和辨病结合向前再推进一步,从国家利益出发,创造我国新医药体系,使之走向世界,或为全人类所欢迎的新的世界医学,而不是现代西方医学,和把我国传统医药称为的所谓的补充医学了。
·流派研究·
R2-03
A
1006-4737(2015)02-0026-02
201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