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语外来词的研究

2015-11-17加纳尔哈那皮亚

唐山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借词哈萨克语外来词

加纳尔·哈那皮亚

哈萨克语外来词的研究

加纳尔·哈那皮亚

任何一种语言都会受其他语言一定的影响,语言都有充分的吸收功能,这种功能在很多场合比较明显地表现于语汇上,哈萨克语也不例外。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在哈萨克语中也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外来词。因此,可以说,对一个语言中的借词进行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学、历史学的意义。本课题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结合语言调查对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对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按照不同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举例论证了汉语借词对哈萨克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影响。

1 外来词的概述

1.1 外来词及其意义

外来词,又称借词,是指一个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它对丰富和发展一个民族的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外来词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发展形成的历史,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今天的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还可以了解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历史。因此,可以说,对一个语言中的外来词进行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学,历史学的意义。

1.2 外来词的性质

民族之间的语言接触广义地说就是文化接触,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又必然带来文化的接触。文化的融合可以体现在器物上,也可以体现在制度上和意识深处,而外来词则是文化融合的另一主要体现场所。语言既在文化之外,又在文化之中。从广义上说,语言就是文化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语言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种,从这一角度去看,外来词无疑也是语言文化的一种体现。因此,借词最主要的性质就是语言文化性质。

1.3 外来词产生的因素

(1) 语言外部因素

借词产生的语言外部因素,就是其产生的社会因素。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民族关系等。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接触、交流,各自都会从对方语言中吸取自己所缺少的成分来丰富自己。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需要。自秦汉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在过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之间就已经出现互补的关系。

(2) 语言内部因素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能够自给自足,限于其历史发展、文化进程、文化发达程度及其他诸种因素的制约,每一种语言在某些领域拥有十分丰富细腻的词汇和表现能力,但也在一些领域缺乏基本的概念知识及其相应的词汇。这时,为了表达这个民族语言中所缺少的概念,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借用一些经常接触的邻近语言中的语言,从而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其语言中拥有的异常丰富的畜牧业文化词语,就是一般非游牧文化民族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2 外来词的历史和背景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哈萨克族是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一。哈萨克族这一名称,虽始自十五世纪,但它的形成确是历史上许多部落、部族在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合而成的。哈萨克族族源之一的古代乌孙部落,在汉朝就和中央集权建立联盟关系,如:以乌孙主解忧弟子相夫为公主,置官属待御百余人,舍上林中,学乌孙语。由此可以看出,哈萨克族及其先民和中原地区的汉族之间的亲密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由于汉哈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杂居等形态的接触,哈萨克语中出现了许多汉语借词。这些借词不但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而且还有一些成为基本词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萨克人民的政治、经济以及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反映新事物、新概念的汉语词也理所当然地被哈萨克语借了进来。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影响,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进入到哈萨克语的词汇系统中。阿拉伯-波斯语借词是从14-15世纪开始,通过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等民族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传入哈萨克语的。这是因为哈萨克人和阿拉伯人、哈萨克人和波斯人并非相邻民族,从未有过直接交往。

哈萨克语和蒙古语之间的谱系关系不那么密切,但也有亲属联系。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从语言类型学分类来看,两种语言都属于粘着语,历史上哈萨克语从蒙古语吸收过少量词语,大部分涉及到畜牧业名称和军事术语。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这种接触,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交互影响。王远新先生认为,从语言接触的范围、程度、语言变化的结果上看,主要有四种类型的语言影响:浅层次的语言影响、较深层次的语言影响、深层次的语言影响、语言的混合。前两者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词的借贷。哈萨克族在其发展历史中,受到相邻民族的影响,出于文化借贷的目的,就把很多相关词语借过来。

3 外来词的种类

根据现有的各种材料,按借用语言,我们可以将现代哈萨克语的借词分为四大类,即:阿拉伯-波斯语语借词、俄语借词以及俄语吸收的国际词、蒙古语借词、汉语借词。

3.1 俄语外来词

民族间的频繁来往会产生语言接触和影响。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词汇,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都可以吸收外民族词汇。哈萨克族地处“丝绸之路”的古道,与新疆各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各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故此都吸收了对方的语言。加之我国西北部又和哈萨克斯坦接壤,哈萨克斯坦受俄语影响,吸收了大量俄语词。受哈萨克斯坦的影响,我国的哈萨克语也借入了相当数量的俄语词汇。

哈萨克语中俄语借词相当丰富,按照途径可以分为4类:

(1)与生活有关的词汇

如:sestəra(护士)、əstakan(茶杯)、lampa(灯)、pætenke(皮鞋)

(2)与科技、工业有关的词汇

如:ma∫jna(汽车)、zavod(工厂)、marəs(火星)、motor(发动机)

(3)文学、艺术有关的词汇

如:roman(小说)、dramma(话剧)、gjmnastjka(体操)、ærtjs(演员)、garmon(手风琴)、lenta(交卷)、gjttar(吉他)

(4)与行政、教育、文化有关的词汇

如:gæzet(报纸)、jdja(思想)、ekonomjka(经济)、wækil(代表)、pedagogjka(师范)

以上这些词汇大多通过口语借入,经长期使用,已经固定下来成为哈萨克词汇了。

3.2 汉语外来词

哈萨克族和汉族的交往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有不少汉人到了哈萨克草原。唐统一中亚及哈萨克草原后,在哈萨克草原设立军政机构。元代成吉思汗征服哈萨克草原后,不少哈萨克人进入中原,在生活交往中借入了一些汉语。同时哈萨克的康居部从汉代起就信仰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有了很大的发展。哈萨克族各部产生了不少高僧,他们到内地学习,不仅发展了佛教,还传播了汉语,在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汉语借词有以下几方面:

(1)政治方面的汉语借词主要是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名称。

如:gomjndaŋ(国民党)、ʤəgoŋdaŋ(致公党)、sanmjən ʤwj(三民主义)、ʤwsan ∫oe∫ə(九三学社)等。

(2)军事方面的汉语借词,主要是军事单位、长官的名称。

如:sænmwʤaŋ(参谋长)、sænmwbw(参谋部)、jəŋʤaŋ(营长)、lujʤaŋ(旅长)、ljanʤaŋ(连长)、twanʤaŋ(团长)、ʤjaŋʤjun(将军)等。

(3)蔬菜方面的汉语借词,主要是蔬菜的名称。

如:lazə(辣子)、ʧezə (茄子)、bæjsæj(白菜)、sæj(菜)、ʧjŋsæj(芹菜)、lobə(萝卜)、ʤjwsæj(韭菜)等。

(4)用具方面的汉语借词,主要是生产、生活用具的名称。

如:∫wtw(锄头)、∫anzə (铲子)、ʧjanzə(钳子)、losə(螺丝)、wadaw(瓦刀)、lwdw(漏斗)等。

3.3 蒙古语外来词

哈萨克语和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哈萨克族又与蒙古部落长期毗邻而居,形成了语言的相互影响。加之历史上哈萨克人和准噶尔蒙古军发生过多次战争。18世纪蒙古人入侵哈萨克草原。在清王朝的帮助下哈萨克人歼灭了准噶尔蒙古的侵略军,一些蒙古士兵就留在哈萨克草原,在长期的接触中,相互学习语言,使哈萨克语也借入了不少蒙古语词汇。

4 哈萨克语外来词吸收的方式

4.1 全借 全借又叫音译,就是把原词的语音和意义一起借入。例如:adam(人,阿拉伯语借词)、algebra(代数,阿拉伯语借词)、qaʁaz(纸,波斯语借词)、zuŋlj(总理,汉语借词)、saraj(宫,波斯语借词)。

4.2 意译 又叫仿造词,就是将其他语言的词按意义译成哈萨克语的词。这种借词方式是话语中最重要的,而且是最古老的借词方式,历史上哈语通过这种方式意译出许多新词、新词组或新成语。例如:

(1)来自汉语的意译词有:

xaləq qurəltajə(人民代表大会)、 sotsjaljstik tærbje(社会主义教育)、bejbitøzgertw(和平演变)、qəraʁəlqtə øsirəp, otandə qorʁaw(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等。

(2)来自俄语的意译词有:

alʁəsøz(前言)、bwən(音节)、qolʤazba(手抄本)、oqwləq(教材)、tøŋkerəs(革命)

哈语的意译,只吸收词的内容和意义,而不采用词的形式和语音。

4.3 半借 半借就是一半音译,一半意译。例如,哈语的:bjʤjŋ qalasə(北京市)、xwa ŋxə øzenə (黄河)、tjæn∫an tawə(天山)、∫ar pat∫a(沙皇)等。

5 结束语

时代在前进,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科技的发展,迫切需要增加新词,这使得借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借词要有一定的原则:一是符不符合社会的需要,即表达某种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本民族原有的词中是否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词,的确找不出对应词时,可以借用;二是看使用是否合理,即本民族现有的词汇在表意上或修辞上达不到一定思想效果时,可以借用;三是应按哈萨克语的语音规则借入,也容易掌握。如果人为地采用某个民族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词汇,是不科学的。

滥用借词将加重本民族群众学习语言的负担,并且造成语言混乱。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科学地对待哈萨克语中的借词问题,使哈萨克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彩。

[1] 巴合提奴尔·达尔坎拜. 关于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J].雷春芳译.乌鲁木齐:语言与翻译,1985,(3)

[2] 黄中祥. 哈萨克语中的汉语词[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1)

[3] 蒋宏军.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J].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835000)

猜你喜欢

借词哈萨克语外来词
从汉语外来词看民族文化心理变化
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析
中·韩外来词的对比分析
哈汉语中吉祥数字文化对比
汉哈语表女性谚语之文化比较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汉语与哈萨克语比较句研究的类型学视角
日语借词的模因现象及语用意义
Analysis of so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Uyghur loan words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新疆青河县阿热了乡哈萨克族聚居区居民的语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