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贝当元帅和法国维希政权

2015-11-14魏王笑天

学理论·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菲利普

魏王笑天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机械部队绕过法国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后对法国发起全面进攻,仅六周便攻克巴黎,法国沦陷。在国家的危难之际,菲利普·贝当作为当时法国领导人选择对德妥协,之后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成立维希政权。从此,人们对这位一战功勋人物的评论便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出卖了国家,也有人认为贝当的妥协是为了在军队已经溃败的情况下保护法国免于纳粹铁蹄的蹂躏。一些文献和档案表明,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贝当元帅和维希政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菲利普·贝当;一战功勋;维希政权

中图分类号:K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068-02

1940年5月14日,绕过马其诺防线的德军开始对法国进行大规模全面进攻。法军战线一再被突破,抵抗被迅速的瓦解,整个法国处于巨大的恐慌之中。

一、受命危难之际,选择对德妥协

5月18日,当法兰西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之时,内阁和最高统帅部进行了改组,希望新的领导团体可以领导法国人民抗争到底,菲利普·贝当元帅以耄耋高龄被推上国家的最高政治舞台,担任副总理兼国家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然而,事与愿违,年迈的贝当元帅渴望的并非胜利,在他心中早已丧失了全部的希望,面对丢盔弃甲的法军,此刻这位叱咤凡尔登战场的一战功勋对于战争的态度早已没有了捍卫国土的满腔热血。

总之,我相信在以前任何时候,贝当元帅都是不会同意签署投降书的。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觉得选择战争的方式是错误的,虽然很多人认为胜利仍然存在可能,法国有胜利的希望。但是,在机关工作的这么多年,已经将他的个性消磨,年龄使他更偏爱政客的行为方式,使他对战斗感到厌倦。衰老是一种灾难,没有人可以幸免,贝当元帅的衰老将成为法国的灾难[1]。

在索姆河战役打响前贝当就表现出这种逆来顺受的悲观主义,体现为只坚信德国必将赢得战争;他认为应当毫不迟疑地去争取可能最好的和平环境,终止法军士兵不必要的牺牲,保全法国还仅存的一点军事力量[2]。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做法更为现实,虽然他的不作为致使40万英法部队在敦刻尔克身陷重围,但是相对于让心理防线早已完全崩溃的法军对抗德国的虎狼之师,在贝当看来也许投降是更好的选择,战争的结果已经难以改变,倒不如保存有生力量避免无谓的牺牲。直到建立维希政权乃至战争结束贝当元帅所秉承的一直都是这样的思想,他的做法也许为人们不齿,但是的确是一个处于毁灭性打击的民族所必需的,正如同一时期蒋公在中国演讲中的一句话“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二、军旅生涯的辉煌和马其诺计划的破产

1856年菲利普·贝当出生在法国北部加来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母的他从小立志参军,20岁便考入圣西尔军校。这位法国历史中具有传奇色彩人物的前半生是在默默无闻中度过的,贝当所推崇的防御型战略在一战之前并不为主流所接纳,那时还是以坦克掩护步兵突击战法为主导的年代,福熙提倡的进攻战略倍受推崇,贝当一直未得到重用。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58岁的贝当也只是上校团长。一战期间,贝当实现了人生的最大的飞越,他的堑壕战法和防御战略理论在欧洲战场上大放光彩,1914年9月,在马恩河会战中贝当被提升为少将师长,1915年5月在阿尔萨斯攻势中率部突破德军坚固防御后受命指挥第二集团军,1916年2月贝当奉命接手凡尔登战区,在他的领导下,法军依靠坚固的堑壕工事抵挡住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狂潮,最终取得这场一战中最具战略意义的战役胜利,贝当被誉为“法兰西的救星”,1918年11月由于战功卓著,贝当被授予法国元帅军衔,彼时他是民族的英雄,也正是一战的胜利和贝当元帅的防御战思想将法军打造成为“欧洲最强大陆军”。

二战爆发前夕法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可以从军事和政治两方面分析,其中军事态度秉承的正是一战堑壕战的防御思想,贝当元帅正是这种军事态度的主导者。早在一战刚刚结束的20年代,法国军方便着手策划下一次战争的应对措施。其焦点集中于边境防御问题。围绕着防御工程的类型、目的和地点选择诸问题,法国军方在20年代即展开激烈持久的讨论[3]。

20年代后期,由于主导人物的老去进攻派系的力量大幅削弱,加之国际环境产生变化和国内兵役制度的改变使得陆军缺乏训练有素的士兵开展主动进攻,形势逐渐发生了有利于贝当的变化,其意见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为当权的贝当等防御派逐渐上升到“保护国家不受侵犯”的安全目的的高度,即把国家安全的赌注全部压在防御工事之上。

1927年10月12日,最高军事委员会正式采纳了贝当拟制的设防方案。边境防御方案通过后,1928年2月,军方在三个试验地段动工,实验结果颇为满意。1929年11月,马其诺再次出任陆军部长,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促使国会在1930年通过了防御工程的预算拨款,于是防线全面动工。1935年底绵延数百公里的地下钢铁长城基本竣工。

马其诺防线是一战法国军事理论发展的产物,是法国战略思想的体现,它的建成及军事领导人不恰当的过高估计又对前者产生了极大的反作用。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部队建设、军事学说、军事训练及战争计划无不带有马其诺防线浓重的影子[4],也具有鲜明的贝当式特点。最终,这道法国人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被德国人的坦克以戏剧性的方式从旁绕过而成为摆设,将坐拥“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兰西帝国置于纳粹的铁蹄之下。

三、建立维希政权

如果说贝当元帅墨守成规的军事态度所造成的结果是一次战争的失败,那么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表现出的政治态度,却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时期极大地影响了民族的命运。

1940年6月25日,贝当授权查理·亨茨格将军作为法国代表与德军凯特尔元帅签署停战协议,希特勒一再要求协议签署的地点定于贡比涅森林中一战德国向法国投降的那节废旧车厢,这对于整个法兰西无疑是莫大的耻辱,但是贝当默默地接受了,连同德国的全部苛刻条件:法国必须割让巴黎在内的三分之一国土;法国政府必须每天为德国占领军支付3亿法郎的占领费;法国的空军、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法国政府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与德国保持一致[5]。停战协定签订后贝当在非占领区的法国中部小城维希建立政权,并出任政府元首。

在众多人看来,贝当的这一举措是难以饶恕的投敌叛国,的确历史上大部分对于维希政府的评价也是离不开“傀儡”“懦弱”“背叛”这样的词语,但是,一切站在旁观者位置上做出的评论都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当时的情况,也不了解当事人做出选择之时面对的是怎样的压力,于是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地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附加于历史事件之上,而缺乏换位思考和更深一层的剖析。二战中,贝当元帅所表现出的政治态度,是每一个在战局中处于劣势的国家所必须具有的,这不是说被侵略的国家只能委屈投降,面对侵略和战争的失败必然会产生多种战争态度,或血战到底,或宁死不屈。但是当处于全面劣势,现有力量已经无法与敌人一战的时候,贝当元帅这样的态度则为必须。明知是以卵击石,带来的只有无谓的牺牲,倒不如做出一些暂时的退让换取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时间和机会。勾践卧薪尝胆自是这样的道理,中国抗战前期张自忠将军也是以这样的缓兵之计与日本人周旋,然而这样的角色注定是悲剧性的,他们为保国家不至于落到亡国灭族的地步而向敌人做出妥协,背负起的却是卖国贼的骂名。自忠将军尚有机会抱必死之决心上阵杀敌,终得马革裹尸还,洗刷耻辱,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中央政府得以用空间换取时间组织反攻。相比之下,法国从战败初期便被德国全面控制,维希政府所谓的非占领区其实也是任德国人摆布,贝当元帅年事已高,这一切已不允许他可以得到如张自忠那样的平反机会了。他是处在台面上的人物,自然无法在纳粹的监视之下组织反抗,对抗德国人的工作是该交由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去完成,贝当所做的是保护好法国人民不受战火的摧残,他没有对希特勒唯命是从,尽自己有限的力量为国家日后的光复做出一份贡献。

希特勒曾经要求贝当组织舰队攻击英国海军,他断然拒绝了,主持维希政府的时候他一直秘密地与英国保持着联系,从没有清剿国内的反抗势力。以退让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挽救更多的生命,这就是贝当元帅对于战争的政治态度,他签署了停战协议,但是并没有成为纳粹的帮凶。

对待任何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态度,做出自己的选择,于战争这样沉重残酷的主题也不例外。然而战争相较于其他事物又具有其特殊性,我们所面对的大多数情况是发生在和平的环境下,这时对于一个人态度的评价应当出于人类社会所形成的法律、道德等准则,但是在战争背景下,这些准则并不能完全地适用,因为在战时,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其行为态度在受到法律、道德约束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应取决于对生存的考虑。因此,当我们研究战争中的行为和对于战争的态度时应当多一些设身处地想一想,不要一味地将稳定时期的社会准则作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明确其结果与影响。

在民族危机存亡的时刻,贝当元帅通过退让避免了人民不必要的牺牲,但他并未完全趋附敌人。当一个民族在战争中溃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是更为理智的,但是直接面对纳粹,他无法也无力组织反抗,这样的角色注定是悲剧性的,必然会背负历史的骂名,战争结束后贝当元帅作为战犯受审,最终被流放荒岛。

参考文献:

[1]Charles de Gaulle,Mémoires de guerre Ⅲ:TomeⅠ[M].L'A

ppel  Pocket,1987:78-79.

[2]Henri Michel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les succès de lAxe(1939-1943)[M].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77:

153.

[3]A肯普.马其诺防线,神话与现实[M].伦敦:伦敦出版社,1981:17.

[4]杨凯二战前法国军事战略透视[J].学术界,1995(4):47.

[5]魏文刚,李亮,朴虹.从“民族救星”到“叛国贼子”——亨利菲利普·贝当元帅充满争议的一生[J].环球军事,2009(11):210.

猜你喜欢

菲利普
菲利普总是丢东西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活跳板
射箭游戏
菲利普
菲利普·(冯)黑克(1858~1943年)——一位伟大的德国法学家的生平与作品
大笨熊巴纳比
大笨熊巴纳比
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