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特点探究

2015-11-14张南

学理论·下 2015年9期

张南

摘 要: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作为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方式之一,是采取文本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的即时网络心理咨询。通过对现有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以及其他网络心理咨询相关研究的梳理与比较,将其特点归纳为:隐匿性、非言语信息的缺失性、即时文本的沟通特性(包括文本多样性、文字精确性)、停顿含义的不确定性和咨询记录的保存特性(包括易保存性、完整性)。

关键词: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文本沟通特性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051-03

引言

“网络心理咨询”概念于1995年由Murphy和Mitchell作为专业的研究者正式提出[1]。尹海兰、贾晓明将网络咨询在形式上分为即时网络咨询和非即时网络咨询两种[2]。

即时网络咨询是指在网络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以同步的方式进行交流,当一方通过网络工具传递消息之后的几秒之内,另一方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并即时做出回应。即时网络咨询分为即时视频网络咨询、即时语音网络咨询和即时文字网络咨询等[2]。非即时网络心理咨询主要包括Email电子邮件咨询、留言板咨询、专题论坛等形式[3]。

在赵建章、陈家麟于2013年进行的调查中,提供网络心理咨询的网站有471个。其中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为130个,占全部网络心理咨询网站的27.60%,位居第一[3]。可见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是网络心理咨询中极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网络心理咨询具有如下特点:节约性、便捷性、隐匿性、保密性、可补充信息量丰富;能满足更多不同需求的咨询者、体现更加平等的情感交互[4]。针对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特点的详细综述较少,故本文通过对现有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以及其他网络心理咨询相关研究的梳理与比较,探究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独有特点。

一、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界定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在即时网络心理咨询中,采取文本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的即时网络心理咨询。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和咨询师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也会使用其他的文本形式[1],如图片、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如:D、>_<等)、网络表情等。国内的研究者在进行个案研究时,更多选择QQ作为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媒介。

二、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主要受到即时文字和网络心理咨询两方面特点的限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隐匿性

隐匿性是网络的一大特点,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有其独到之处。来访者不必直接面对咨询师,可以选择不透露自己真实的姓名、年龄、相貌、声音、职业等身份信息。因此,相对于面对面咨询或是其他网络咨询方式(如即时视频网络咨询、即时语音网络咨询),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隐匿性程度更高。

1.隐匿性的优点

即时文字网络咨询的隐匿性,可以减轻来访者对于暴露自己身份的担忧,使来访者的自我暴露更加真实,也使来访者能够尽快进入咨询状态。张永红[5]和赵嘉路、贾晓明[6]的研究表明,来访者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呈现咨询初期卷入更快更深的特点,都证明了这一观点。

2.隐匿性的缺点

第一,在即时文字网络咨询中,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了咨询师的身份信息,如姓名、性别、所在单位等,但隐匿性仍会使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下降。在赵嘉路、贾晓明的个案研究中发现,来访者会表达希望得到更多咨询师的信息的愿望,以获取对咨询师的信任,包括咨询师网名、个性签名、照片等[6]。

第二,如果遇到危急个案或是重症患者,咨询师难以及时将其转为线下干预,难以保护来访者不受伤害[7]。

第三,隐匿性使咨询师信息(例如咨询师的身份、资质等)的真实性难以得到验证。如果咨询师的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对于来访者的伤害是难以预计的[8]。

第四,隐匿性使来访者的身份信息得到保护的同时,也会因为来访者身份的不确定,对咨询师与来访者双重关系的避免产生困难。因为只有对双方身份都确定过以后,才能确定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是否存在双重关系[9]。

(二)非语言信息缺失性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非语言信息的缺失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来访者和咨询师外部特征的信息,如衣着、相貌、表情动作[7]、语音语速、身体姿势[3]等;第二,咨访双方的互动信息,如目光视线的交流、姿势体态的互动性变化等;第三,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性判断的缺失[10]。

对于非语言信息的缺失的影响,研究者们的争议较大。

有研究者指出,非言语信息的缺失会对咨询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来访者和咨询师外部特征信息的缺失会不利于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的特殊性和严重性的判断[11];咨访双方互动信息的缺失会使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尊重、共情与积极关注难以表达[3];由于缺乏了对来访者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是否一致的判断,使咨询师无法重点关注个别不一致信息所代表的意义,有可能会导致咨询师在咨询中的失误[8]。

但也有研究者指出,面对面心理咨询与网络心理咨询相比,在对情感的理解程度及对个人的影响程度两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12]。石文山结合Walther等人的研究认为,来访者在网络咨询中能够更好地自我表露,若咨询时间足够长,通过网络沟通也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其人际关系的强度和面对面咨询并无两样[13]。

(三)即时文本的交流特性

即时文本沟通特性指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和咨询师采用文本的形式进行交流时的特点。包括文本的多样性、文字的精确性。

1.文本的多样性

即时文本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具有特殊含义的符号和网络表情等。多样化的文本形式对于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当传统的非语言性情感线索被剥夺时,人们可以使用一些代替物(如网络表情等)来发挥情感线索的作用[13],起到一定的补偿效果。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主动使用网络图标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会增加来访者的亲切感[6]。

值得注意的是,文字形式的多样性(不同的字体、字号、颜色等)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影响。研究表明,咨询师主动改变字体,与来访者使用相同字号的字体、使用比较深的字体颜色,会给来访者带来被尊重的感觉[6]。

2.文本的精确性

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因为交流以文本的形式进行,咨询师在对来访者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上会更加准确,在与来访者的交流中用词也会更加精确。

尹海兰,贾晓明等研究者的个案研究中发现,咨询师多次准确地使用来访者语言中所使用过的某些词汇(多为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会使来访者感到熟悉和亲切[2]。

咨询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访者语言中的含义,可以更精确地响应需要关注的内容。一方面,对来访者语言更充分地思考有助于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交流;另一方面,研究者张景然提出,对来访者语言更充分地思考有助于提升咨询师对心理咨询技术使用的胜任感[14]。

(四)停顿含义的不确定性

停顿指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的一段时间内,咨询师或来访者发送了信息之后,没有收到来自于对方任何形式的回应。

停顿的原因有很多,如网络传输速度限制、设备故障、打字速度限制、来访者同时进行多任务操作等,并不一定是传统面对面心理咨询中所界定的沉默。在徐琳、贾晓明关于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来访者言语反应类型的研究中,便没有设定沉默这一项[15]。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以及非语言信息的缺乏,对于咨询中出现的暂时性停顿的原因难以进行判断。

(五)咨询记录的保存特性

1.易保存性

咨询记录的易保存性,指在每一次咨询过后,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文本交流的全部内容均可以采取一定的软件技术保存在电脑或其他终端(如移动硬盘、网络云盘)上。

相比较于传统面对面心理咨询,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咨询记录,在储存与案例查询方面更加容易便利[16]。

2.完整性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记录的保存较为完整、全面;而且文本形式的资料所占据的存储空间更小。其咨询记录主要包括:时间记录与咨询文本信息记录。时间记录主要包括:咨询日期、咨询时间、每一次相互答复的具体时间等;咨询文本信息记录主要包括:文字、图片、特殊含义符号、网络表情等。

对咨询日期的记录,有助于咨询师与来访者把握咨询的总体进程。对咨询时间的记录,有助于提醒咨询师和来访者下一次的咨询时间,为下一次的咨询做好安排。石文山、陈家麟、曾晓青[17]等研究者都探讨了在网络咨询中,来访者责任意识弱化[13]、流动性大[3]、脱落率高等问题。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明确的咨询时间记录可以对上述问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对每一次相互答复的具体时间与对咨询文本内容的记录相结合,来访者重读咨询记录时,可以再次体验咨询关系和在咨询中的感受[2]、理解重要的问题和观念以巩固咨询效果[18];对于咨询师与研究者来说,这些记录将会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重要研究资料。

三、建议与展望

对于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的隐匿性,需要特别注意由隐匿性带来的对于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不信任感,网络咨询师资格认证和危急个案评估的问题。

在行业规范中,需要推出统一的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使得网络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认证可以做到透明化、系统化;一方面,增强即时文字网络咨询中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度;另一方面,杜绝没有资质的网络咨询师对来访者造成伤害的事件发生。未来还需要进一步针对即时文字网络咨询中危急个案的评估进行研究,使危急个案可以及时发现,并建议和帮助其转为线下干预。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资料的易保存性使得咨询师与来访者重新阅读咨询记录、再次体验咨询关系和在咨询中的感受成为可能;咨询资料的完整性,为来访者与咨询师在后续对以往咨询进行回顾、分析、探索等,提供了详尽的资料。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咨询资料的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建议使用专门的加密软件进行加密,并使用单独空间存储,以保证咨询内容不被泄露,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参考文献:

[1]周蜜,宗敏,贾晓明.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阶段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823.

[2]尹海兰,贾晓明.焦点解决取向治疗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应用的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846-849.

[3]赵建章,陈家麟.国内网络心理咨询概况及展望[J].镇江高专学报,2013,26(3):74.

[4]崔丽霞,雷雳,蔺雯雯,郑日昌.网络心理咨询的疗效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350-357.

[5]张永红.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原则性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86-88.

[6]赵嘉路,贾晓明.即时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模型初探:对来访者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841-843.

[7]刘志芬.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93-97.

[8]杨明磊.在网络上进行即时个别咨询的相关议题[J].学生辅导,1998(56):100-109.

[9]安芹,贾晓明,郝燕.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828.

[10]宋迅.我国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55.

[11]李伟健,孙炳海.我国大陆地区网络心理咨询的现实考察与未来展望[J].研究与思考,2004,6(13):702-703.

[12]Michae J Mallen Susan X Day,Melind A A. Green.Online Versus face-to-face conversations:An examination of rela-

tional and discourse variables[J].Psychology and Psychoth-

erapy: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3,40(1-2): 155-163.

[13]石文山.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虚拟性及其应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4):32-37.

[14]张景然.准谘商员的网络实时谘商经验:一个谘商训练课程的初探性实验[J].中华辅导学报,2000(9):89-129.

[15]徐琳,贾晓明.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来访者言语反应类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855.

[16]吴红骏.高校网络心理咨询职业化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4):36.

[17]曾晓青,陈美荣,刘建平.浅析当前网络心理咨询的缺陷与不足[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9(4):98.

[18]高媛媛.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心理咨询利弊探析[J].淄博师专学报,2008(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