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5-11-14□孔

职教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融合

□孔 原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

□孔原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机制下教育链与产业链的不融通、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利益的缺乏是影响校企协同育人良性互动的根本原因。文章提出借鉴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形成用户中心的职业教育文化,借鉴平台思维整合社会化资源推进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共同规律,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从社会方面看,当前中国正处在多元复合转型时期,在一系列的转型之中,行业、产业和职业等社会各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革。产教深度融合,可以显著提高劳动者素质,助推城市化进程,促进文化创新实现社会和谐。从经济领域看,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领产业升级[1]。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是个人技能的提升机,还是产业提升的催化剂,更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2013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产教融合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一、产教融合的含义及实施中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的含义

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这种融合式发展,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使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不仅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将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

(二)实施产教融合的主要问题

产教融合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问题,受社会、历史、文化、国家政策配套等原因的影响,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就合作双方来说,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行业协会理论上承担着行业标准制定行业人才培育等责任。但目前许多行业协会缺编制、缺少人员和运作经费,行业自身作用较弱,多数行业没有办管教育的职能,使产教融合缺乏行业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看,由于国家配套经济政策不完善,合作企业不愿意承担职业教育的社会公益责任,受经济利益驱动,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缺乏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合作,很多停留在“单一性合作”或“功利性合作”。单一表现为合作中学校信息向企业单向流动,企业无回流,互动不足;功利性表现为企业合作的功利性太强,要么是卖设备套取国家政策,要么将学校作为人力资源短缺的补给(致使学生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符)。

2.高职院校本身缺乏社会服务能力。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自身定位偏低,学校教育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建设,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职业发展分裂,学校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不匹配,学校知识体系与行业人才诉求不协调。高职院校没有高校研究和高校文化的高度,社会服务能力弱,社会认同度低。产教融合中,因不能给予合作企业有效社会服务,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不考虑国家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以及行业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来看,高职院校是推进产教融合的主体,因此,必须在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根本的转变。学校必须积极主动地从市场化角度切入产教融合,打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隔阂,以行之有效的校企互利互惠机制,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目标。

二、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产教融合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3]。深入剖析以小米、360、雕爷牛腩为代表的互联网思维企业,可以得到以下互联网思维规则:

1.用户思维。企业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企业必须根据用户需求按需定制,让用户参与产品制造,将产品做到极致,给予超出用户预期的超值服务并通过用户分享传播品牌,形成粉丝经济。

2.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企业通过社会化媒体、众包协作等方式开展企业生产经营,利用外脑,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贤才入吾彀中”。

3.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4.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科技与社会人文的交汇点,运用互联网思维跨界创新改造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的产品是职业教育课程,用户是接受课程学习的个人,这里的用户不仅有在校的学生,也包括接受课程教学的在职企业员工或其他社会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存在很深的学科体系印记,课程开发以学科理论框架为逻辑体系,开发以教师为主体;课程教学侧重课堂理论教学,教学以讲授为主体;课程实践以实验实训为项目载体,实践以仿真为主体[4]。这种以教师开发、讲授为主、仿真训练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三主体模式,必然导致课程用户体验差,缺乏学习兴趣,企业用人单位体验差,人力资源遭遇掣肘。改变三主体职教模式,借鉴互联网思维拓展产教融合是市场化背景下行之有效的途径,思路有以下两点:

1.以课程产品为主线,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文化。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以为用户创造极致的学习服务体验为根本出发点。职业院校必须从整个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服务育人的职教文化,通过订单班、工学交替等校企协同育人方式,根据用户需求按需定制,让课程用户(学生、企业、社会人)参与课程开发,形成开放式个性化的课程体验,提高课程用户学习体验。

2.以产学研为路径,构建校企协作平台,形成共赢互利的产教融合生态圈。有效的产教融合,需要职业教育在向度上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保持一致;在深度上职业教育必须与服务的产业企业需求密切匹配;在宽度上职业教育必须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的发展。产教融合中职业教育的 “向度、深度、宽度”实现,可以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解决校企产教融合的利益机制问题,形成校企合作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5]。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消除校企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扩大信息传递效率,消除原有冗长的科层体系创造校企一体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成校企间高效沟通联系机制,提高合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社会化整合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以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企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定制,以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外包服务,从而通过政产学研,形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文件精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研究市场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文化。

(一)以用户思维,推进用户参与式的教学改革

1.以人为本,以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学改革目标。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习实践、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开展“学以致用、供需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订单班、工学交替班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精准匹配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学院与无锡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合作开设的“年喜禾光班”为例,为配合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产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结合跨境电商产业融合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的产业特点,学院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四个专业中,选拔50名优秀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创新实验班通过工学交替将课堂搬到了产业园,学生根据专业方向及个人兴趣,选择在产品开发部、销售部、网站编辑美工部、物流部、信息采集部等各个岗位开展“学徒”式的项目化学习。教学组织由原来单一教师主体改变为包含“教师、企业师傅、学生、客户”的多元参与主体,通过多主体互动教学,丰富深化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2.在课程开发上,以用户思维为指导,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整合。例如学院与主营数字出版的睿泰集团合作参与在线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学院提供课程开发师资,企业提供数字化专业技术,校企合作为用户单位提供企业内训课程。课程开发由学校、数字出版企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并以用户思维实现了互利共赢。学校一方面通过参与企业内训课程开发,引入行业最新知识技术,缩小产教差距。另一方面通过所开发课程将企业岗位培训前置到校,为企业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理实一体化人才,专业数字出版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为课程用户单位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睿泰集团开发的在线职业教育课程不仅是岗位内训课程,它还包括为企业提供经过课程培训,认同用人单位企业文化达到上岗条件的学生;用人单位则通过校企合作,在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同时,以较低的费用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知识的内化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以平台思维构建社会服务云平台,推进政产学研市,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政产学研市注重多主体的协同创新,强调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多元实时互动,基于平台思维构筑面向企业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打通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实现产教融合。近年来学院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政产学研市”的有机融合,用学校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宽度”提高企业吸引力。

1.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政企校构建无锡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为积极融入无锡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服务工作,学院与无锡市中小企业局及相关信息技术企业合作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服务平台以促进无锡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为基本宗旨,以中小企业服务为核心,聚合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提供商等,通过Saas交付模式,为无锡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信息化管理咨询、电子商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围绕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服务模块,学院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协同创新、企业项目外包服务等方式,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在无锡市经信委政府网站上线运行后,受到企业广泛好评,同时也为学院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窗口平台(见表1)。

表1 服务云平台运营主要服务及学校参与内容

2.优化服务平台参与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云生态圈。为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对产教融合的促进作用,学院进一步制定优化了服务平台参与机制。第一,建立基于服务平台运营的政产学研协同互动例会制度。通过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产学研交流研讨会,每一个月召开一次企业项目交流发布会,以定期聚会制度,通过沟通和协调找到各方认同的利益分享机制,通过制度与规制等对权力进行约束,消除隔阂和误会,讨论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第二,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的人员由无锡市经信委分管领导、学院分管领导、平台合作企业负责人构成,平台营运管理由学院与合作企业负责监控和督导。实际操作实施采用项目制,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的项目实施团队来进行具体的分工合作和攻关突破。第三,做好“O2O”(Online To offline)产教融合工作,形成平台集聚效应。在线上,学院与合作企业协同开发基于中小企业价值链提升的服务平台,节约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消除校企间、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加强平台各个用户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互利互惠的生态圈。在线下,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市场机制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性。通过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度、教师工程实践制度等形式,积极鼓励学院与行业企业的人员交叉任职,改变单项聘任兼职为双向兼职,在师资层面上保证社会服务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拉动专业建设,为企业个性化定制专业人才,在人才输出层面上创造校企合作的基本利益点;通过设立无锡中小企业BPO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无锡市软件与信息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无锡数控加工基地等校中厂模式,在服务硬件层面上保障产教融合的执行力。

[1]许正中,等.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5.

[2]秦斌.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N].广西日报,2014-08-05.

[3]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26.

[4]徐平利.从学校到企业:路有多远[J].职教论坛,2014(25):4-8.

[5]杨运鑫,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39-43.

责任编辑王国光

孔原(1975-),男,江苏无锡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项目管理。

2014年无锡市软科学课题“加快产教融合校协合作,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编号:KX 14-A-18),主持人:孔原。

G717

A

1001-7518(2015)08-0062-03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