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组织学习模式的研究

2015-11-14□徐

职教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职业院校

□徐 旦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组织学习模式的研究

□徐旦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需要以科研团队建设为平台,整合内部资源,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本研究以团队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的概念,形成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组织学习模式,从而为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实现科学、高效的发展奠定基础。

科研团队;职业院校;组织学习模式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成为职业院校整合内部资源,激发职业教育工作者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抓手。

一、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定义及特征

对于“团队”概念的阐述并不一致,基于诸多学者的研究和分析,笔者认为团队可以定义为由为数不多的,知识和技能互补,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责任的成员组成的群体。成员间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协作,获得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总和的团队绩效。科研团队可以定义为是由为数不多的,技能、知识和性格互补,具有共同科研目标和共同责任的成员组成,并实现1+1>2的绩效水平的正式群体。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是科研团队的特殊类型。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一种教育,具有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与高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跨界本质,因此,职业院校的科研团队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跨界本质的基础上。其次,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生产、建设紧密相连。

二、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理论及模型构建

Argyris和Schon(1978)以行动科学为基础,以克服组织学习中的障碍为主线,提出了组织学习的概念,认为组织学习是“发现错误,并通过重新构建和调整组织而进行修正的过程”[1]。Argyris(1978)把组织学习分成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两个类型,并对组织学习模型进行了构建[2]。Crossan(1999)等学者在Argyris组织学习模型基础上,从个人、团队、组织三个层面对学习的动态联系对组织学习动态模型进行构建[3]。该模型从组织战略的角度出发,将组织学习过程分为直觉感知、解释说明、归纳整合和制度化四个子过程,四个过程循序渐进并在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间相互溢出和关联[4]。随着跨层次学习的发展,产生前向反馈和后向反馈的需求,从而在个人、团队和组织之间产生相互影响。

美国Senge(1990)将系统动力学、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和模拟演练相融合,提出了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成员得以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令人满意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Senge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模式主要由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组成[5]。

很多时候,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经常被替换使用。但是从上述关于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的阐述、分析来看,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的基本思想是相通的。组织学习会导致组织知识和行为的改变。学习型组织是通过组织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的[6]。在这一基本思想上,两者并无多大差别。

区别在于,两者关注点不同,学习型组织关注学习质量,成员学习系统,原则和属性等关于集体的学习和生产。组织学习关注技能,流程的了解和知识的使用[7]。两者范畴不同,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形式,组织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两者指向不同,学习型组织中生产知识和新信息、创新和创造力不是特殊情况,而是组织成员都认同并坚持的一个共同的行为和方法,即学习型组织中蕴含组织学习[8]。只有存在创造力和知识转化为组织行为和功能,优化和改革活动的组织学习才能指向学习型组织。

Senge学习型组织理论侧重于学习型组织的塑造途径,以系统思考为主线把自我超越和共同愿景这两项动力机制结合起来,使组织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得组织能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因此组织学习的能力是Senge学习型组织的落脚点。日本野中郁次郎(1999)认为,Senge关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只是围绕刺激——反应这一行为概念进行阐发,忽略了组织学习的构成、过程和知识创造这些内容[9]。Crossan等人提出的组织学习动态模型对于Senge学习型组织模型的不足之处有较好的弥补作用。

因此,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应基于Senge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和Crossan等人的理论模型,从有利于职业院校科研团队更好的开展组织学习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立足点进行糅合和改进。

三、职业院校科研团队“5+4”组织学习模型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5+4”组织学习模型前提假设是:任何个体、团队和组织均存在学习行为,学习型组织伴随着有效的组织学习的进行而得到发展[10]。整体上看,此模型将静态的五项修炼和动态的组织学习发展过程有机结合,展示了动态的循环上升运行方式。离开了动态的组织学习发展过程和动态的循环上升运行方式,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就失去了有效发展途径,离开了静态的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就丧失了良好的保障条件[11]。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的“5+4”组织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5”是指团队五项修炼实务,如图2所示;“4”是指团队学习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包含五项修炼实务,在不同阶段呈现螺旋形上升趋势,从而推动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向学习型组织不断演进。

图1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的“5+4”组织学习模型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五项修炼实务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其中,核心是系统思考,基石是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推动力是自我超越和共同愿景。职业院校科研团队要围绕核心打好基石,才能产生团队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和共同愿景四项修炼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的成员要不断突破个人能力极限,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专业技能的娴熟精通。随着学习的持久和深入,团队成员的自我超越水平随之提升,新的技巧和推动组织方面的革新也日趋成熟,运用心智模式的能力也获得提升。在不断学习中,团队成员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的能力,个人愿景变得清晰而具体,来源于个人愿景并高于个人愿景的团队共同愿景也得到提炼,这又为团队提供了焦点与能量,使得成员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团队学习是团队成员互相熟悉彼此角色、责任,并不断协作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借助对话和倾听,团队成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交流,有助于改善自身的知识建构并形成团队的共同思维和共同语言。

如图2所示,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的学习模型是一个循环,循环的各个过程都以系统思考为核心,相互影响、不断提升,从而使组织学习的层次不断提高。

图2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五项修炼实务

四、职业院校科研团队“5+4”组织学习层次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的“5+4”组织学习层次,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四个子过程,这四个子过程是在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间自然过渡,并无精确节点。

第一阶段是个体直觉感知。直觉感知过程是对过去行为模式的再认识过程,是凭借团队个体经验及其内在潜力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认识过程。职业院校科研团队要重点协助和帮助个体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习,提高学术水平,掌握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接触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际,为团队的科研创新提供第一手资料[12]。在第一阶段,个体通过学习,成为学习型个体,影响和改变个体行为,并作用和影响团队其他成员。

第二阶段是介于个人和团队层次之间的解释说明。解释说明是通过语言或行为来解释第一阶段所得的学习过程。由于个人心智模式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对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果的差异性可望在解释说明这个过程中通过良好的沟通得到解决。职业院校科研团队要在第二阶段重视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的修炼,通过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之间、教师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形成和提炼团队常用的组织术语、组织共识和组织行为规范。第二阶段是总结、分析、提升个体学习层次实现提高团队学习层次的目的,团队学习也同时促进个体学习。

第三阶段是介于团队和组织层次之间的归纳整合。归纳整合是个体间通过相互沟通而形成共识,采取一致行动的过程[13]。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借助校外专家咨询会、团队研讨会等方式,打通学校与社会的知识流通渠道。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团队成员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工作任务,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破解生产难题,提高生产效率,或为企业传艺授徒,传承技术技能。在共同的科研行为中,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阶段是组织层面的制度化。职业院校科研团队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确保来自个体或团队的学习成果在团队内得以传播和发展,使一致认可和接受的行为越来越有规律,将其变成一种制度。当职业院校科研团队进入制度化层面,有些学习与整个团队、整个战略密切相关,即使团队的成员构成有所变化,规范的组织学习模式并不会随之改变。由于职业院校科研团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市场、行业企业的变化是永无止境的,团队还面临的组织学习的挑战是,处理已经制度化的学习成果和对未来新事物的直觉感知、解释说明、归纳整合及其制度化之间的关系。

五、基于“5+4”模型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主要特征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一般以一定的研究项目为中心,按照项目的研究内容由不同学科或知识领域中的具有不同研究背景的人员组成,通过共同的研究项目进行组织,以不同的概念、术语进行对话和交流,解决共同的困难。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的成员应具有显著差异性和互补性。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同时在技能、性格、年龄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也具有互补性。

基于“5+4”模型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主要特征有三个,分别是创新、转化和持续。创新指个体和组织在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改进;转化指学习的结果必须转化为组织的行为;持续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理想形态,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一个演化过程,因此要追求的是持续的学习、创新和转化。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应具有创新性。团队要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的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站在市场、行业和企业的前端,把握住市场大环境,随时调整发展方向,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应具有转化能力。首先是知识的转化。团队要建立和谐、活泼的团队文化,促进探讨和对话,使成员产生归属感,开放自我,愿意将个体知识、经验与心得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分享,增强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促进个体知识向团队知识的转化。其次是愿景的转化。团队在提炼个体愿景的基础上,建立团队共同愿景,并清楚的描绘,以作为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将共同愿景转化为行动,并进一步深入整个团队生活中。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应具有持续性。个体和团队均应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以工作为导向,以问题为资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内部,成员角色明晰、责任明确、职责清晰,以实现团队愿景为目标,开展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趋于扁平化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是扁平化的,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职业院校科研团队也应减少从最上层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的管理层次,管理重心下移,权利下放,让团队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结果负责[14],形成以团队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能让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加速知识流动,增加各层面的活动量,从而做出速度反映和速度决策以保证团队竞争力。

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应当是具备全员学习特征的团队[15],其发展过程是个体——团队——组织的顺序,并通过直觉感知、解释说明、归纳整合和制度化四个程序,呈现出螺旋形上升的互动学习过程。目的是能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调整自身,尽快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陈雅玲.学习型学校建设中的教师团队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3.

[2]C.阿吉瑞斯,D.舍恩.组织学习:行动透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Crossan M.,Henry L.and Roderice E.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ramework:From Intuition to Institu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Vol.24(3):pp.522-537.

[4][13]吕江洪,黄宝凤,曹家和.学习型组织整合理论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11(2):73-74.

[5][15]彼特·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篇[M].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6][7]戴万稳.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视角综述[J].南大商学评论,2006(11):156-166.

[8]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组织学习整合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4(2):246-255.

[9][日]野中郁次郎,竹内广隆.创造知识的公司——日本企业是如何建立创新动力学的[M].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1999.

[10][11]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管理科学学报[J].管理科学学报,2000(3):15-23.

[12]刘勇.论结构型“双师”教师团队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23-25.

[14]刘勤侠.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3.

责任编辑王国光

徐旦(1982-),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商业技师学院高级讲师,浙江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与管理。

浙江省技工院校教学业务调研课题“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技工院校教学团队组织学习研究”(编号:201402010),主持人:徐旦。

G717

A

1001-7518(2015)08-0058-04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