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作家评论》二○一四年总目录

2015-11-14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当代作家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学小说

(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文学(中国)批评论坛

曲折与激变的道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变异) 陈晓明(1·4)

现实主义与赵树理的困境(一九四〇、五〇年代赵树理的两种遭遇) 周 荣(1·29)

一九九〇年代以来鲁迅研究中的自由主义与后殖民理论 王晴飞(1·36)

“异类”的理论言说(论残雪的小说美学观念)王天桥(1·47)

启蒙理念与文学史叙述(评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史》) 陈晓明 丛治辰(4·4)

文论现代性的进一步思考:时空定性及当下中国形态 高 楠(4·14)

当代文学批评实践中的资源借鉴(以一九八〇年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成果为中心)方 岩(4·25)

张承志研究专辑

再造“人民之子”(从抒情的角度看张承志前期小说) 岳 雯(1·154)

张承志对红卫兵的反省和书写 李有智(1·163)《逍遥游——庄子传》研究专辑

一部极具个性特点的上乘之作(关于王充闾的《逍遥游——庄子传》) 黄留珠(2·49)

千秋神会,异代知音(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读记) 古 耜(2·55)

致意最在逍遥游(读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李炳银(2·61)

逍遥游拟学蒙庄(读王充闾《逍遥游——庄子传》)贺绍俊(2·63)

乘文字以自得的逍遥游(评王充闾新著《逍遥游——庄子传》) 王向峰(2·67)

葛浩文研究专辑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几点看法葛浩文(潘佳宁译)(3·188)

评《叙述中国:贾平凹的小说世界》葛浩文(王宇弘译)(3·193)

多即是好:当代中国文学阅读与翻译林丽君(王美芳译)(3·195)

葛氏英译:“异域”风情中的“归乡”情结(以莫言的《师傅越来越幽默》英译本为例)单 畅 王永胜(3·202)“马原归来”小辑

真人马原与《牛鬼蛇神》 瓦 当(3·127)

马原《纠缠》和《荒唐》读札 张光芒(3·129)

旧日的先锋与新貌的现实主义(论马原的长篇小说新作) 房 伟(3·133)

先锋文学回顾·格非专辑

主持人的话 张清华(4·83)

知识,稀有知识,知识分子与中国故事(如何看格非) 张清华(4·84)

论格非小说的创伤主题 李 敏(4·95)

隐者之像与时代之音(关于格非的《隐身衣》)张晓琴(4·100)

“古老的敌意”(谈《春尽江南》的知识分子叙事)褚云侠(4·107)

论“江南三部曲”中的传统叙事结构杜慧心(4·118)

先锋文学回顾·余华专辑

主义与逻辑:再谈理解余华的几个入口张清华(6·98)

从隐喻历史到强攻现实 刘 汀(6·110)

见证“疼痛”的写作 周 蕾(6·116)

永恒的化蛹为蝶 王 侃(6·127)

当代文学诧异“风景”的美学统一 刘江凯(6·134)

季红真评论小辑

我们的童年(序季红真长篇小说《童话》)莫 言(6·146)

被故事追逐的人(季红真长篇小说《童话》)杨 扬(6·148)

圆融世界与童蒙之心(季红真的文学世界初探)赵 坤(6·153)

生殖:人类最隐秘的创伤记忆被历史遮蔽的盲点季红真(6·161)

作家作品评论

三部小说,三重境界(阿来的文学世界观一瞥)贺绍俊(1·115)

沉郁雄浑的人生“中段”(评王蒙长篇小说《这边风景》) 王春林(1·121)

情智共生的雅致写作(叶广芩小说论)李翠芳 施战军(1·135)

《兄弟》:时代转折与命运重复 陈舒劼(1·146)

八九十年代“出走记”(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

《北去来辞》双论) 程光炜(5·4)

就差库切般的彻心彻骨的痛苦与忧伤(宁肯

《三个三重奏》与库切《凶年纪事》比较谈)马明高(5·14)

驰骋在丝绸古道上的骑手(从红柯最新长篇

《喀拉布风暴》说起) 李 星(5·18)

乡村书写的新路向(论《一句顶一万句》的民族化表达) 张谦芬(5·27)

轻与重、工与农、鬼与人(评王十月小说《米岛》)徐 威(5·33)

城乡交融下的成长书写(郑小驴乡土小说综论)刘阳扬(5·40)

奋斗相同 境遇不同(高加林、涂自强比较)刘好梅张翠华(6·165)

小说“大说”(谈《后土》的创作及对“大小说”的初步思考) 叶 炜(6·169)

王朔的文学阅读 程 旸(6·175)

耐性中的细小与阔大(陈谦小说论)陈 涛(6·184)

异乡人的焦虑与安静(评长篇小说《布尔津光谱》)桫 椤(6·191)

民族文化价值与当代小说(以《追月楼》、《白鹿原》、《笨花》中的文化遗民形象分析为例)苗变丽(6·195)

文化的沉思与创作的心曲(陈忠实笔谈录)贾晓峰陈忠实(6·200)

中国文学的“现代”与“当代”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丛皞(6·204)

作家作品新论

怀赤子之心,响天籁之音(贾大山散论)高 昌(2·77)

李应该和他的《公字寨》 李新宇(2·83)

残酷的慈悲(莫言《檀香刑》的存在原罪与悲悯情怀) 王学谦(2·90)

《绝秦书》论 杨光祖(2·97)

“底层文学”的性别偏歧(关于《那儿》和《北妹》)李 丹(2·105)

论李青松的生态报告文学 高旭国(2·111)

现代性之隐忧(结构主义视野下《丰乳肥臀》新读)段宇晖(3·166)

被错位搁置的《祖母绿》(重审并诠释张洁小说创作中的一次反常之变) 罗 艳(3·174)

《拆楼记》:拆解社会与人心深处的隐秘涡流宋玉书(3·181)

恋人絮语或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评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 叶立文(4·139)

地域、现实与经验叙事(论叶炜《后土》及对当前乡土小说创作的思考) 贺仲明(4·145)

莫言对域外元小说的接受与创新(以《酒国》为例)胡铁生 蒋 帅(4·151)

雪域高原的酒神精神(万玛才旦《嘛呢石,静静地敲》意象探微) 倪金艳 卓 玛(4·164)

当代文学观察

失去青春的中国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孟繁华(1·58)

媒介互动格局中的文学期刊 黄发有(1·70)

身体的空间转向:从文化记忆到商品展示(当代中国文学文本空间中“西方文本”的寓意)罗慧林(1·81)

守成启蒙主义的文化理念与文学言说李建军(2·4)

论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的“前现代”质素刘 骧(2·17)

世纪之交“农民进城”叙事的“空间想象”庞秀慧(2·29)

“中国新现代性”与百年文学史的“民生”主题张丽军(2·42)

新世纪以来“文革”文学研究述析(以学术期刊为中心) 王冬梅(5·71)

新世纪中国作家的母语自觉 韩文淑(5·81)

新世纪乡土文学与域外文学传统的关联性李明燊(5·87)

论当前文学创作中的“成长写作”与“反成长写作”徐 勇(5·93)

世界文学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 王 宁(6·4)

文学视域下的民间述史研究 任雅玲(6·17)

百年中国农民城市梦的审美嬗变 张丽军(6·25)

建构一种立体历史的努力 张贺楠(6·32)

胡适·鲁迅·莫言:自由思想与新文学传统庄 森(6·43)

论华裔美国文学对中国传统典故的“另类”改写包相玲(6·57)

国际文学视野

钱钟书与昆德拉:存在主义语境中的共融与相通杨经建(1·184)

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葛浩文访谈录)闫怡恂 葛浩文(1·193)

跨文化的想象与构建(《饮梦茶馆》的中国叙事与再现政治) 黄丽娟(2·185)

日本“私小说”与中国“私人化写作”(以志贺直哉与林白、陈染为中心) 陈秀敏(2·194)

一九八〇年代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塑造的当代中国文学形象 崔艳秋 白 杨(2·201)

小说的艺术(爱丽丝·门罗访谈录)爱丽丝·门罗 珍妮·麦卡洛克莫娜·辛普森(杨振同译)(4·185)

全球化与文学研究的民族意识(陈众议教授访谈录) 陈众议 潘佳宁(4·203)

跨文化视野下的聂华苓后期离散写作研究许燕转(5·194)

地母·佛性:严歌苓小说中“扶桑”、“葡萄”形象探析 马 炜(5·202)

“非虚构”文学扫描

出梁庄,见中国 杨庆祥(1·172)

关于“非虚构”文学的一些思考(兼评《寻路中国》)王 璐(1·177)

新锐作家巡礼

追寻内心深处的“天使”(论路内的长篇小说《天使坠落在哪里》) 曹 浩 洪治纲(2·117)

投向边缘人物内心世界的温暖目光(试析黄咏梅小说) 陈翠平(2·123)

被抛弃者和被侮辱者(肖江虹小说论)李海音(2·128)

青春想象与自我认同(张悦然论) 乔春雷(2·135)

小说叙事学研究

当前中国小型叙事及批评理念问题牛学智(2·142)

“下位”叙述者及其声音(对新时期一类小说的叙述学考察) 郭宝亮(2·154)

当代外国文学

献给爱丽丝的玫瑰(阿特伍德评门罗)赵庆庆编译(2·163)

照管者/护理者:爱丽丝·门罗对关爱的另一种表述

〔加拿大〕阿米莉娅·迪法科(史国强译)(2·168)

爱丽丝·门罗小说的生态女性书写姜 欣 时贵仁(2·178)

文学蓝皮书

新演变与新走向(2013年文情述要)白 烨(3·57)

艰难的追寻与重建的幻象(2013年的散文)王 冰(3·66)

追溯大历史与反思新现实(2013年的纪实文学)李朝全(3·74)

蓄势待发与酝酿新变(2013年的网络文学)马 季(3·86)

“七○后”作家研究

“七○后”的“文革”想象与叙述(以《花街往事》和《认罪书》为例) 李 振(4·127)

全球化进程与一代人的精神自救(评徐则臣的长篇新作《耶路撒冷》) 徐 勇(4·134)

中国诗歌论坛

先锋诗歌回顾:理想年代与北方诗歌霍俊明(4·36)

直面现实、历史与传统的新格局(论新世纪先锋诗歌

的精神转型) 刘 波(4·49)

诗人论坛

先贤声去远,兰窗诗话长(读《兰窗诗论集》)周锦章(1·92)

多维视野中的汉语新诗(“新诗国际研讨会综述”)王实玉(1·96)

当代新诗教育中艾青“经典”身份的丧失与重构黄晓东(1·100)

“没有诗歌,就没有未来”(2013年诗歌创作与现象考察) 霍俊明(1·108)

城市文学思潮

主持人的话 孟繁华(3·96)

智性写作(城市文学的一种样式) 晓 航(3·97)

我对城市文学的一点思考 张 楚(3·102)

寻找结晶体,而非漂浮物(关于城市文学创作的随想) 张 莉(3·104)

新道德下的城市小说困境 胡传吉(3·109)

没落风雅与乱世传奇:叶兆言的南京书写(兼论长篇新作《很久以来》) 沈杏培(3·115)

书写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故事(评虹影几部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 管兴平(3·122)

主持人的话 孟繁华(4·56)

关于“城市文学”的一种解读 郭冰茹(4·58)

想象中的城(城市文学的转向) 计文君(4·64)

当代青年遭遇都市(青春文学与城市书写的一个现象考察) 金 理(4·69)

如何构建新文明的影像(关于城市文学的随想)陈 涛(4·75)

身份迁徙与心灵蜕变(我对城市文学的理解)哲 贵(4·80)

新文明的建构与都市景观 孟繁华(6·63)

“文学城市”精神疏辨 李丹梦(6·65)

城市文学写作与中国当下经验表达 郭 艳(6·73)

日常的、寓言的和文化的 张晓琴(6·81)

漫谈城市文学 魏 微(6·87)

“城市”在哪里 朱文颖(6·93)

“非虚构”文学研究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毕飞宇的三重叙事汪 政(3·138)

当我们谈论生死,我们在谈些什么(论《生死十日谈》) 申霞艳(3·145)

《瞻对》:非浪漫化的历史叙事 解玺璋(3·152)

话语的聚变:张胜友报告文学创作的文体史意义刘 浏 丁晓原(3·154)

文学出版研究

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色经典” 黄发有(4·169)

新时期文学的半壁江山(纪念《十月》、《当代》创刊三十五周年) 孟繁华(5·154)

《收获》与先锋文学 黄发有(5·166)

批评视界

具象能拯救知识危机吗?(重评韩少功的《暗示》)敬文东(5·48)

“中国故事”:到底应该怎么讲? 李 振(5·64)

散文论坛

“起义的灵魂”(周晓枫论) 张 莉(5·102)

一位底层散文家的崛起(论刘志成及其散文创作)胡 平(5·111)

思想如歌:以文学的灵性行吟于思想世界徐肖楠(5·117)

知识分子与“代言式写作”(以1976年以来的当代散文为例) 周红莉(5·121)

网络文学研究

网络写作的困局与成因 欧阳友权(5·134)

新关系与新观念(网络对于当代文学的影响简论)王 莹(5·140)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对于当代文学史的建构功能龚举善(5·144)

文学教育研究

高校中文教育改革与“创意写作”学科建构葛红兵 高尔雅 郭彩侠(5·180)

“民国”以来的新诗教育研究 黄晓东(5·187)

《当代作家评论》二○一三年总目录 (1·204)

封面人物 葛浩文(第1期)

封面人物 爱丽丝·门罗(第2期)

封面人物 马 原(第3期)

封面人物 黄发有(第4期)

封面人物 孟繁华(第5期)

封面人物 王 宁(第6期)

英文目录雷·麦金(Ray Mclntyre)译校(第1-6期)

猜你喜欢

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小说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