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2015-11-13李楠王璐梁颜鹏
李楠 王璐 梁颜鹏
摘 要 专业学位作为一种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学位,自从其1991年设置起,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建设培养出了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状况,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以全日制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例,初步探析了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发展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培养机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0.014
On the Full-time Economics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echanism Reform
LI Nan, WANG Lu, LIANG Yanpeng
(School of Economic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gree as having a specific degree of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since its set up since 1991, it has b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high-level talents. Postgraduate Degree Training statu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economic class train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for example, of the necessity of initi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echanism reform, and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echanism; reform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职业化需求而培养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除了具有理论性、研究性、创新性等学术学位的特点之外,还有其独特的职业导向性、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
1768年,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授予专业学位的国家。从那时起,专业学位慢慢在全世界发展迅速并日渐得宠。目前,我国已有509所培养单位开设了共3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近年来,国家对研究生的招生政策全面向专业硕士倾斜,各招生单位进一步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比例,各高校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让位于专业型硕士。专业硕士也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和社会的认可。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总报名人数为172万人,比2013年减少4万人,而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比2013年增加9万人,考研总体人数略有减少,但报考专业学位的人数却有上升,而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报考比例达到1:1。本文对全日制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改革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期对我国专业学位的培养体系建设及长足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我国全日制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呆板,学术化倾向严重。在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入学条件、导师选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培养方式上,其培养体系仍大多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套路。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单一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方法,形式枯燥,学生亦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培养体系特性的缺失,导致专业学位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比较固定和呆板,研究生往往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现行的培养体系往往忽略了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虽掌握经济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却缺少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导师资源匮乏,导师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源匮乏,一个导师同时指导多个学生,甚至十几个学生的情况大有存在。导师的科研压力大、行政任务重,在对研究生的指导上显得分身乏术。有的导师既指导学术型硕士又指导专业型硕士,导致在对专业硕士的指导上往往忽略其培养要求和特点。
另外,我国现行导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导师管理体制和激励政策。“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校外导师作用发挥不够、责任不细化、职责不明晰。
(3)实习实践环节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在现行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对学生的实践环节亦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和实践成果反馈体制,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研究生实践内容缺乏校内导师及实践导师的专业指导,很难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此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匮乏,大部分研究生通过投简历应聘的方式寻找实践地点,这也是研究生将毕业实习与实践二者之间错误混淆,实践内容缺乏专业性的因素之一。endprint
(4)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位教育评估体系。培养质量将决定研究生培养水平,然而,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之间、不同专业之间评估体系及评估指标区分度不高。因此,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专业学位评估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
2 全日制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
2.1 加强教学与培养的专业程度
专业学位强调的是培养方式的专业性。因此,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专业领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在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前提下,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身心特点,尊重研究生一定的选择权利,制定适合本学位授权点的培养方案。在教学方式上,应采取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演练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经济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前沿性,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最新的经济学前沿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
在经济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美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包括听课、课堂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学习,这些都与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写作息息相关。美国竞技类研究生教育十分注重课程教育,课程任务十分繁重。任课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书籍并从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他们对经济类基础知识及经济前沿问题的掌握往往比中国学生更加扎实和广泛。日本对研究生的培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日本高校多与企业合作,研究生在导师的分配和指导下深入企业进行科学研究和实习工作,有的工作报告即是学生的毕业论文。
2.2 充分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作用
首先,应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监管责任和力度,避免放任自流的情况发生。导师应积极引导研究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中来。鼓励导师推荐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实习实践,并从专业角度加以指导和帮助。平时,导师应多与研究生沟通、谈心,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及生活情况,了解研究生在科研中或生活中是否有困难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做到不仅仅在学术上是“良师”,在生活中亦是“益友”。
其次,应大力引进既具有较强学术水平,又具有相关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应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奖惩制度,充实导师队伍的师资力量,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培训。最后,应加强对导师的管理。要创新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各自的职责,加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双向交流,采取措施激励校内外导师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来,保证“双导师制”的有效运行。
2.3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校企合作,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与企业科技研究相结合,不仅能够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高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将有利于企业利用人才资源发展科技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应大力发展企业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在实践环节中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应规范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实践环节所占学分的比重,并建立实践成果定期反馈制度。
2.4 建立健全专业学位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工作
评估工作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整体水平。应建立一整套合理、完善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估工作体系,并严格按照评估标准,定期对各专业学位授权点开展评估工作。主要针对学位授权点的招生情况、培养情况、教学资源、课程体系设置、案例使用、师资力量、兼职导师、实践基地、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学生评教体系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估和考核。评估过程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弄虚作假,且评估结果应在网站上公示,接受其他培养单位及全社会的监督。
2.5 发挥职业资格考试的作用
把专业学位教育与任职资格考试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从事某种相关职业的必备条件,也是发展专业学位教育“职业性”的必经之路。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与劳动就业严重脱节,这种状况制约了专业学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专业学位与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有效衔接。笔者认为,可以将相对成熟的职业资格考试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减少复习职业资格考试的压力,另一方面,目的性明确的学习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由此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2.6 继续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水平
我国已分别于2012年9月1日、2014年9月1日起实施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及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以奖励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此外,我国高校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还包括: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企业资助奖学金等。应继续大力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水平,建立学校、企业、导师三级奖助学金体系,保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亟需大量高水平经济类人才。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日制经济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恒,胡体琴.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
[2] 聂名华,刘莲.财经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J].经营管理者,2009(1).
[3] 申姗姗.从“专业性”看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
[4] 陈云萍,杨晓明.德国、美国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10).
[5] 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肖远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
[6] 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