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人民共享之梦
2015-11-12姜万兰
姜万兰
摘 要:“中国梦”是包含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个层面的梦,其中人民性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之一,即“中国梦”是人民共享之梦。本文从“中国梦”的主体、服务对象、实现动力三个方面论述“中国梦”的属性,进而将“中国梦”与美国梦进行对比,进一步论述了“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共享;民本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053-02
人民生活幸福、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就有无数优秀儿女为实现这一理想进行艰辛探索,历久不衰,从而凝成了我们的“中国梦”。2012年11月,党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首次提出“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上发表就任宣言,再次阐述“中国梦”,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中国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比拟了,它呼唤我们对其进行科学解读和理论阐释。
一、“中国梦”的主体——人民
人民性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之一,由此“中国梦”区别并超越于美国梦,这是“中国梦”的特质,是一个社会归属问题,不容含糊。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实质是社会理想的一种表述。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首要内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为大家,家庭为小家,大家不存何有小家?鸦片战争后的百年屈辱史证明:国家不强盛,百姓权利与生命财产得不到根本保证。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国家强大,人民才会幸福,生活才能安逸。为此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实现民族振兴,超越盛世,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不败之地。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最大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实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家富强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归根到底是造就人民幸福之梦。只有人民实现了幸福梦,国家才能真正富强,民族才能真正振兴。人民幸福之梦。它既是一个整体概念也是一个个体概念。就整体而言,只有实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国家才能更充分地从宏观上创造条件,使每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就个体而言,“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反映的是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期待,是人民大众的小康追求。”中国梦”的最终价值归属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概括起来,人民的“中国梦”是“摆脱环境污染的阴霾,是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地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人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3]。
二、“中国梦”的服务对象——人民
中华文化历来以社会与国家为中心。“中国梦”也就是基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在认真总结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形成的关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和谐发展的社会理想。“中国梦”汲取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其中一个重要成分就是民本思想。战国时期的《礼记·礼运第九·大同篇》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大同”社会是历代先人竭力追求的梦想。到了先秦时期,思想家管仲认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表达了社会本位观思想,将人民大众作为国家富强的基石。儒家代表墨子在这方面也有表述,他主张“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他认为要治理好天下,就必须为全社会谋利益。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出“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具有人民性的中国梦就是源于这些优秀文化传统。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一步步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遭受了举世罕见的屈辱。从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使命。为此,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进行思考和探索,迈出了恢复中华和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的艰辛步伐。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纲领,为谋民族、民权和民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了我国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华民族的命运仍然没有被彻底扭转。直到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聚精会神地通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追梦旅途上。习近平中书记在阐释”中国梦”时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汇集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5]这充分说明”中国梦”是为了人民的梦,是为人民服务的梦。
三、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人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习近平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6]这段话在阐明了“中国梦”的主体的同时,也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和源泉——人民。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已经雄辩地证明了革命若要取得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人民群众在社会革命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没有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发挥的伟大力量,革命就无法成功。淮海战役一直被视为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我人民解放军以60万人面对80万国民党军队,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其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淮海战役中出动民工543万人,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后来陈毅总结这场战役胜利原因时曾经高度评价这场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一贯遵循着党的群众路线。江泽民曾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7]胡锦涛同志也曾深刻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8]“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明确揭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同样要依靠人民。凝聚起中华56个民族集体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源泉。实现“中国梦”,需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亿万中华儿女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付出共同的努力。因为“中国梦”,家国夢,是由无数个体的梦汇集起来的,家国梦是个人梦的载体,先有国,后有家。家国梦与个人梦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家国梦,就没有个人的梦,离开家国梦,个人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讲的那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一点已经被艰难曲折的中国近代史所证明。同时家国梦也离不开个人的梦,只有每个人的梦想都落到实处,家国梦才能最终实现。人民不但是历史的创造者,今天更是“中国梦”的追梦人、实现者。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13亿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好“中国梦”的主力军和建设者。
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为实现自身的国家梦和民族梦展开激烈的竞争。在这一点上,“中国梦”与美国梦也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国梦永远是以自己为轴心,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必须为美国梦服务。别国的梦想,一概被视之为是对美国梦的威胁和挑战。而中国梦,是和平与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与世界其他追求和平发展之路的国家梦是相通同融的,是世界人民共享之梦。对中国人而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和平崛起,我们既不希望回到古代的“天朝大国”,更不谋求世界霸权。中国梦的实现,基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的优良传统和美好愿望,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是实现中国梦的的现实途径,中国主张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携手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对世界人民而言,“中国梦”的实现将给更多的国家带来发展机会,意味着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人民共享之梦,她是开放、包容和共享的,她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2〕〔3〕〔5〕〔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A01).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07-02.
〔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