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15-11-10郝玲
郝玲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方法;条件;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104—01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 介绍读物梗概,诱发兴趣。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完《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给学生;教完《将相和》《赤壁之战》后,教师可推荐《三国演义》(儿童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与学生进行对比教育,能够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在课余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 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作品,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1. 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图书角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余时间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教师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这样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2.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另外,教师还应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利用“早读”或“自习”时间进行阅读,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 开展阅读活动。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能够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应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其他学生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课外阅读是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作为语文教师,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