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配合拔罐治疗风热感冒发热疗效观察
2015-11-08刘洪玲吕鹤翎
刘洪玲,吕鹤翎
(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201)
感冒发热是临床常见病,往往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发热持续不退还会引发其他疾病。笔者采用放血配合刺络拔罐及背部拔罐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门急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28±7)岁;平均病程(7.0±0.4)h。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27±6)岁;平均病程(6.0±0.4)h。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中风热感冒的诊断标准[1]。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体温在 38℃以上,病程在48 h之内者。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④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安痛定2 mL肌肉注射,治疗1次;并口服清开灵颗粒3 g,每日3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先在大椎及肺俞穴刺络拔罐,每穴放血量约10 mL。然后沿膀胱经及督脉排列拔罐,均留罐10 min。在留罐期间,少商、商阳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从指根向点刺处挤压出血,待血色由暗红变为正常血色,停止操作。治疗1次。
观察记录体温下降 0.5℃的起效时间,体温降至正常的退热时间,3 d统计治疗效果。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2]
痊愈:治疗1 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治疗3 d以内感冒症状全部消失,且随访1星期无反复。
显效:治疗2 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治疗3 d以内感冒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
有效:治疗3 d以内体温较前降低,感冒的主要症状部分消失。
无效:治疗3 d以内体温未降或反升高,且感冒的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痊愈率为31.3%,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大椎、肺俞穴刺络拔罐,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出血,并配合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拔罐治疗风热感冒发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体温下降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
治疗组体温下降0.5℃的起效时间和体温降至正常的退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体温下降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 (±s,h)
表2 两组体温下降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 (±s,h)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n 体温下降0.5℃时间 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治疗组 28 6.11±2.181) 27.11±10.841)对照组 27 14.31±5.43 39.14±13.45
4 讨论
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入侵人体,使肺卫功能失调发为感冒,出现身热较著,微恶风,流浊涕,头胀痛,咽喉红肿疼痛,口干欲饮,咳嗽,痰黏或色黄等临床症状。肺俞穴位于背部膀胱经,为肺脏的背俞穴,既可治疗肺脏疾病,又可治疗与其相关的口鼻、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疾病,具有宣肺散邪、清热解毒的作用;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交会穴,督脉为阳脉之督纲,总督全身阳气;太阳主开主表;少阳主枢,主半表半里;阳明主阖主里。故泻大椎能祛除三阳之外邪,解表退热,主治外感发热[3]。同时风热之邪为阳邪,易犯阳位,大椎位于背部上极,为阳中之阳,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通阳的作用。取大椎穴能振奋一身之阳气,鼓舞正气,导邪外出,解表退热[4]。治疗组选取肺俞、大椎穴刺络拔罐放血,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排除一部分病理性产物(免疫复合物),使人体快速恢复抗病能力[5],达到疏风泄热、消肿散结、调整阴阳的作用来实现的。
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井穴,为肺经脉气所发之处,具有清肺热、利咽喉之功,少商点刺出血,不但能泻热,还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6];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点刺出血,能疏泄阳明热邪,清肺利咽,表里经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可加强清热利咽作用,协助大椎、肺俞退热,一般暗红色的血色变为正常,停止操作,即刻咽喉肿痛的症状就能得到改善。
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经之所,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阳中之阳,该经分布着与五脏六腑相对应的背俞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有总督诸阳经作用。沿背部督脉和膀胱经顺序拔罐,能够激发人体正气,鼓舞一身之阳气,调节脏腑营卫之气,从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7]。拔罐之后,血管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也增强了机体的抵抗力,促使疾病好转[8]。
治疗组通过刺络拔罐,井穴点刺放血及背部督脉、膀胱经拔罐疗法的共同作用,体温下降0.5℃的起效时间及体温降至正常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此综合操作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1-73.
[3]张智龙.针灸临床穴性类编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4.
[4]肖蕾,蒋戈利,赵建国,等.针刺大椎对感冒高热退热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3):169-172.
[5]王文,张侬.背部腧穴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7例[J].中医研究,2010,23(10):73-75.
[6]刘希茹,张蕴佳,沈卫东.少商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J].中国针灸,2011,31(12):1126.
[7]王志江,陈成.针刺养老穴配合背部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0,11(1):55.
[8]洪寿海,吴菲,卢轩,等.拔罐疗法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11,31(10):932-934. 收稿日期20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