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机制研究

2015-11-08周庆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发展

周庆

(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旅游经济与开发]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机制研究

周庆

(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驱动效应日趋明显。本文回顾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关的研究,发现了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三个方面,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社区、政府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探讨了两者互动发展的模式,提出了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互动机制;协调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经发展30多年,经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等一系列“三农”发展建设。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旅游+扶贫”政策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对于丰富人们休闲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分析

1.乡村旅游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国内外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大体上将乡村旅游概念分为以下两类:一类强调旅游的发生地,需具有乡村环境。如欧洲联盟(EU)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于乡村地区,建立在小规模的差异性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类型”;王云才认为“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应当是乡村,农民是经营的主题,目标市场应当是城市居民”。另一类是强调旅游吸引物,须具有“乡村性”。如Lane认为“乡村旅游的形式是复杂多面的,有些城市和景区旅游虽位于城市,但是也在乡村延伸,如一些主题公园和休闲宾馆等”;王兵年把乡村旅游定义为“旅游吸引物是乡野农村的风景和活动,主要的目标市场群体是城区居民,旅游目的是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

虽然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相关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在以下两个方面基本达成共识。(1)“乡村性”是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最显著的区别,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基础性特称。(2)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包括农业休闲观光游、农庄文化体验游等。

综上所述,本文所指的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环境为背景,以具有“乡村性”的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休闲体验、养生观光、求知养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2.新型城镇化

目前深入进行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与主体参与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方面能丰富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建设,另一方面还会加速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并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三农理论,有力地促进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杨仪青认为:“以人为本”应当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有聚集效应,推动城市走向生态可持续化,农村城镇化,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降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合理、空间结构优化、基层治理效率化,同时实现了文化与观念转型与升级。单卓然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框架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民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质量的城镇化。这三个层次通过经济层面、社会层面、体制制度层面、城镇建设层面来表现出来。

通过不同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本土化的概念,基本特征是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

二、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制研究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乡村旅游先行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另一种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对我国旅游竞争力的塑造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但两者的协同发展受到了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乡村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旅游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城镇化产业的聚集,提供城镇化直接动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还能强化地区间文化资源的交流,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1.促进城镇产业化的集聚

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方式不同,并不是单纯地以景点观赏为旅游吸引物的观赏性旅游,更多的是以乡村生活的体验为主的体验型旅游,这种旅游的形式具有较强的联动效应,可以形成类似于工业产业布局的服务型产业集群。产业聚集也是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走新型的产业集群道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欧意德、弗莱舍尔和哥特兹、巴顿(Bardon)认为,现代旅游业已经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仅可以带动经济走出低迷期,而且还可以促进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罗明义认为,通过对云南具体旅游案例的研究发现,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是推动旅游城镇化的最主要的动力。

2.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对劳动需求季节性强,能够有效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降低农村的季节性摩擦失业。SzivasE认为,旅游业门滥低、自主性强,吸引了大量当地或外地劳工放弃本行业加入到旅游行业中。Truly D认为,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质量动机,许多旅游者做出居住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客观上成为了消费导向的旅游移民,为加速城镇化的进程提供了人力资本。国内学者赵庆海认为,旅游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政府有预见地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3.强化地区间文化、资源交流

在居民收入增加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内涵标识,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两者相互交融、共同繁荣。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区域之间的交通建设和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与资源的交流,这有利于区域城镇化的发展。王兆峰、余含通过对湘西旅游城镇化研究得出,旅游城镇化客观上提高了交通的可进入性,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张干通过对重庆市三峡库区的分析得知,旅游业与移民工程具有交互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旅游业推动移民经济发展的构想。

(二)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

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社区、政府部门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影响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居民的收入增加,从客观上壮大了客源市场对“乡村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城镇化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城镇化不仅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界接触,接受大量的信息,而且会吸引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内外因的同时驱动,促使农民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学知识,便于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有利于农民要把乡村旅游做强、做大、做活。另外,在城镇化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民俗文化的包装、特色餐饮文化的开发等,都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

2.对旅游社区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旅游社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文化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宾馆的建设、旅游交通的改善,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会形成乡村旅游基础承载力,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最直接因素,虽然不能完全保留原有的乡村旅游文化,但是开发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会加强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的区域之间有利于实现异质化,带动文化的扩散与传播,也有利于培养开放型的文化。

3.对当地政府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制度模式,原有的乡村性、分散性会导致管理效率的缺失。新型城镇化强化了政府的力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有目的地进行干预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机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理标识的申报等保护方式,文化的保护就显得苍白无力。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成长与壮大,构成了“乡村性”文化保护的最后堡垒。

三、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协调模式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但是双方在各自的发展过程能为对方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

图1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模式

在互动模式中(图1),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处于交互发展的状态,两者的发展互相促进、互为基础。在这种模式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社区利益,提高社区参与度,政府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以城市景观来改造乡村景观,损失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四、引导乡村旅游与新城城镇化互动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应进行资金上的扶持,政策上的引导

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对乡村旅游进行职能化、规范化的管理。可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政策监管,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进行相关税费减免,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规范旅游市场交易秩序,并在总体上改造基础设施、加强推广宣传、进行统一规划,为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解决制度上的障碍、设施方面的短缺。开发乡村旅游的前提是环境保护,可适当地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和支持,为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可持续开发既符合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所追求的目标。

2.社区应建立品牌,实现区域联动

发展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需要产业的支撑,旅游发展形成产业化和品牌化是实现两者互动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是城镇游客,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是吸引城镇游客的主要内容。树立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提高当地居民的“衣、食、住、行”水平,完善社区的服务,强化社区的医疗、卫生、教育、商业等福利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完善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如民宿、餐馆、便利店等,拓宽丰富旅游交通线路,尽可能地提高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同时进行绿化,扩大生态面积,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

二是实现区域联动,形成统一协调的利益市场,实现“1+1≥2”乡村旅游大品牌。利益的趋同并不是景区的同质化,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参差不齐,要实现大区域环境下的联动发展,必须坚持乡村旅游的“独特性”,从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生活状态的对比研究中提炼出最能吸引城镇游客的基本元素,在发展大旅游的同时突出各个地方的旅游特性。

三是要通过具有地方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创造品牌,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打造品牌,依靠先进科技、科学培训、严格管理、人性化服务提升品牌,借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分析旅游市场的趋势,推陈出新,实现乡村旅游的产品的精准化营销、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能不断得到持续的发展。

3.居民应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乡村旅游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优秀的管理者的领导和优质的服务是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方面,对社区管理者应当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定期培训,不断调整发展的模式和路线,以实现目标精细化;管理人员应当加强服务意识,在坚持总的发展、大的方针政策模式的前提下,对从事旅游的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员进行技能指导和知识拓展。外聘专业化的学者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研究,让人才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开发多样化而且具有独特性的农作物品种,突破仅仅只是停留在观赏、采摘阶段的乡村体验,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针对化、专门化、精细化服务。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活动中来。如让农民当导游,这种形式的参与既能让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乡村性”特点,农民用当地的方言进行讲解,可以给游客带来独具特色的体验,同时这种形式也能调动农民投入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1]周兰芳,贺江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情况及政策建议[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0):61-62.

[2]刘健,董建文.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8,11(5):6-7.

[3]刘运国.济宁记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36-141.

[4]杨仪青.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4):385-389.

[5]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115-120.

[6]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7]钱津.产业集群与乡村旅游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7-62.

[8]Parlett G,Fletcher J,Cooper C.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old town ofEdinburgh[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5):355-360.

[9]Reichel A,Lowengart O,Milman A.Rural tourism in Israel: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ion[J].Tourism Management,1999,21(8):58-62.

[10]罗明义.小城镇建设带动云南旅游转型[J].小城镇建设,2006(6):50-53.

[11]赵庆海.小城镇的旅游开发[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3):91-92.

[12]Truly D.International retirementmigration and tourism along the Lake Chapala Riviera:developing amatrix of retirementmigrationbehaviour[J].Tourism Geographies2002,4(3):899-918.

[13]张干,曾姝,刘洁.重庆市实施旅游带动开发性移民的思路[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5(3)∶45-47.

[14]郑铁,刘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7(4):18.

[15]王旭科,赵黎明.旅游区规划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7(6):94-97.

[16]董峰.旅游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0 (11):35-37.

[17]唐鸣镝.国内旅游小城镇景观建设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28-32.

F59

A

1673-0046(2015)12-0017-03

猜你喜欢

城镇化旅游发展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家乡的城镇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