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沟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可能性

2015-11-07徐文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5期
关键词:建设

徐文杰

(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市200235)

共同沟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可能性

徐文杰

(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市200235)

阐述了共同沟的优势、成本、国内外经验、碰到的问题、推行的可能性,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关键词:共同沟;市政管网;建设

0 前言

共同沟是指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是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各管线需要开通时,只需通知有关负责部门,接通接口即可,既便于修理,又节省了国家的资源。

1 共同沟的优势

由于共同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做法是各市政管线负责自己的系统,并且将其埋在地下。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这种传统的做法必然会让各市政管线相互竞争,夺得有限的地下空间,而且给检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路面的反复开挖也有损道路的正常功能。因此,建设共同沟能够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让各市政管线井然有序,整齐划一,既方便维修,又有效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地下空间天然的易封闭、低能耗、内部环境易掌控等优点,给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提供了可能与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运行,保障了城市很多功能的发挥。对中心城区来说,人口密度大,防灾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共同沟在抗震、抗台风等方面也有极大的优势。

具体说来,和传统的各市政管线方式比起来,管线建设采取共同沟的方式有如下优点:第一,避免道路反复开挖,保证交通通畅,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应有的功能。第二,提高国家综合财力的利用效果。第三,容易达成不同市政管网在路径以及通道上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发展中对排水、通信、电力、给水、燃气不断增长的需求。第四,有效减少城市噪音以及灰尘污染。第五,便于管线维修,提高施工质量。第六,能够实现城市管线灵活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地下空间的高效。第七,美化城市景观。

2 国外的共同沟

在发达国家,共同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早在1833年,巴黎为了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和提高环境质量,开始兴建地下管线共同沟。至目前为止,巴黎已经建成总长度约100 km、系统较为完善的共同沟网络。此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汉堡等欧洲城市也相继建设地下共同沟。1926年,日本开始建设地下共同沟,到1992年,日本已经拥有共同沟长度约310 km,而且在不断增长过程中,见图1。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地下共同沟。1953年西班牙在马德里修建地下共同沟。其它如斯德哥尔摩、巴塞罗那、纽约、多伦多、蒙特利尔、里昂、奥斯陆等城市,都建有较完备的地下共同沟系统。

图1 日本共同沟示意图

3 国内的现状

目前中国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少数几个城市建有“共同沟”,“共同沟”未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法律以及利益纠葛造成的。

其实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多m的共同沟。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共同沟。该共同沟主线长2km,支线长1km,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1994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共同沟——浦东新区张杨路共同沟。该共同沟全长11.125km,共有一条干线共同沟、两条支线共同沟,其中支线共同沟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目前,上海还建成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共同沟工程(一期)和“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km的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系统。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经过10a的开发,地下管线走廊也已初具规模。

4 共同沟的成本

共同沟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据统计,日本、台北、上海的共同沟平均造价(按人民币计算)分别是50万元/m、13万元/m和10万元/m,较之普通的管线方式的确要高出很多。但综合节省出的道路地下空间、每次的开挖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的破坏,“共同沟”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台湾曾以信义线6.5km的共同沟为例进行过测算,建共同沟比不建只需多投资五亿元新台币,但75 a后产生的效益却有2337亿元新台币。

5 目前共同沟碰到的阻力

事实上,建设共同管沟从技术上讲并无难度,但和盘根错节的地下管线一样,管线背后的利益格局颇为复杂,才导致其在中国推进的步履一直艰难。一直以来的惯例是,自来水管、污水管、电力管线、煤气管、通讯电缆等管线铺设各自为政。这种多头管理、利益平衡的结果就是,城市的道路不断出现拉链现象,挖了埋,埋了再挖。

在建设世博园区共同沟的过程中,艰难的博弈亦难幸免,谁来出资、管理费用谁来支付、分摊费用的标准等问题,一度成为几方反复拉锯的焦点。最终市领导拍板后,世博园区共同沟建设才得以顺利推进。

由于我国市政建设方面的条块分割,各种管线分属不同的单位,报批和施工是各自为政,各权属单位往往不服从规划部门的统一管理,从而造成各类管线相互“打架”,不仅影响城市正常的生活和生产,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随时间的推移,将使地下空间资源的整合成本越来越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为实现地下管线空间开发有序,建设共同沟是一个跨行业、跨组织的协调工程,这既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集中管理,也需要各管线权属单位进行配合协调,如台北市推动共同沟建设的政府机关与相关管线单位全部算起来有58个之多,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6 国外经验

西欧国家在管道规划、施工、共用管廊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如德国、英国因管线维护更新而开挖道路,就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审批手续,规定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5m或30m,且不得扰民。日本也在1963年颁布了《共同管沟实施法》,解决了共同管沟建设中的资金分摊与回收、建设技术等关键问题,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次修订完善。

7 国内的情况

然而中国地下管线的相关法规却严重滞后。除了《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地下管线的指导性意见外,至今仍无全国性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各地方政府在2005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法规。姑且不论实施效果,所颁布的管理办法中,地下管线的规划、测绘及档案资料管理等事项仍然分属于不同部门,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和具体责任的承担,不是你争我抢就是互踢皮球,最终仍各行其是。

8 上海共同沟情况

8.1张杨路共同沟

张杨路共同沟工程,是国内第一条在次干路两侧同时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配给管共同沟,也是国内第一条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共同沟,将易燃易爆的燃气管道也容纳在共同沟内更是国内首次尝试。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从负责运行养护共同沟的上海浦东环保局排水管理署获悉,张杨路共同沟内已敷设电力、通讯、上水和燃气四大管线,但上水管道和燃气管道尚未启用。

目前,任何管线进入这条共同沟都是免费的,养护经费由政府财政支持,每年220万。尽管如此,却仍有一些管线单位绕过张杨路,在张杨路的周边道路开挖自己的管线。

共同沟建造后,张杨路不允许开挖成了业内规定,但仍有单位故意避开张杨路,宁愿选择在张杨路周边道路开挖敷设管线。共同沟现在虽然免费,但一些管线单位始终认为共同沟收费是早晚的。

8.2安亭新镇:四大管线成功“入驻”

2002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的投资1.4亿元的上海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是我国首条完整的民用共同沟。安亭新镇一期共同沟全长5750m,于2004年3月建成。该共同沟是“日”字形格局,将服务安亭新镇一期2.5km2范围。安亭新镇的共同沟宽高各2.5m,目前小镇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各就各位,还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以及监测、排水、通风、照明系统。

安亭新镇的共同沟能够相对较好地投入使用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规划和建设上的同步性,因为属于新镇发展的配套设施,因此,可以说新镇与共同沟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新镇敷设的管线得以相对比较顺利地进入共同沟,是现实所需。第二,各政府部门听取多方意见,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了管线顺利入沟。

9 推广的可能性

目前法律滞后是限制共同沟使用的硬伤。

“共同沟建设的意义是避免黑色污染,在国外,有关法律会强制管线进入共同沟。对所需支付的费用也有法律参照,但目前我国没有相关的立法。”公用管线市场化后,电力、煤气、自来水等相关企业都考虑成本问题,既然掘路成本很低,也就不选择进入共同沟了,免得支付进入共同沟的费用。”

上海曾是中国共同管沟的最早建设地之一,而推广工作的首要条件,必须先立法。

根据目前的实际条件,建议在新城可实施共同沟,原因如下:

(1)市区道路路幅狭小,道路下管线密布,若实施共同沟,对现状管线的临时搬迁及交通是很大的考验。会造成大量扰民事件。

(2)浦东等成熟区域,由于地块开发大多完成,现状电力排管、通讯管道等市政管线建设也已基本到位,事实上电力、通讯等管道可通过预埋的工作井进行放缆,大开挖现象已很少会出现。

(3)新城因大量地块尚未开发,大多为新建道路,实施共同沟在经济性强、施工难度小。

只要解决体制上的问题,协调好费用分摊问题,今后如何养护问题,相信结果肯定是多赢的。

TU992

A

1009-7716(2015)05-0222-03

2015-01-15

徐文杰(1982-),男,浙江宁波人,工程师,从事市政工程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