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产业园的综合交通规划
——以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启动区为例

2015-11-07黄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5期
关键词:货运产业园公交

黄璇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浅析产业园的综合交通规划
——以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启动区为例

黄璇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产业园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完善的交通系统是产业园活力和竞争力的保障。以中马产业园启动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对产业园综合交通规划涉及的道路、公交、慢行及静态等规划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些可行性方法,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产业园;综合交通规划;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

1 项目背景

当前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产业都面临结构化转变的挑战,产业用地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用地朝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量的产业园得以形成。

目前,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理论相对比较成熟,而产业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依托中心城区发展的个体,其交通系统具有特殊性。产业园的交通系统既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又自成体系。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系统是产业园活力的关键,合理布局的内部交通系统是产业园发展的保障,只有合理规划产业园的综合交通系统,才能促进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如何进行产业园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一定探讨,提出一些建议。

2 综合交通规划的目标和策略分析

2.1产业园启动区的概况

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明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中马两国政府合作项目。启动区是中马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远景蓝图的近期展示窗口,是先期建设的实验区域,是整个产业园发展的加速器。启动区位于产业园中部,东至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连接线,南至环北大道,西至金鼓江,北至金鼓江支流,总用地面积约7.87 km2,见图1、图2。

图1 产业园区设置关系图

图2 产业园启动区区位图

中马产业园的发展目标是建设“集工业、商业、居住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打造“中马智造城,共赢示范区”,成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典范区。先期建设的启动区意在打造集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居住、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低碳生态示范区,规划形成“一湾一带、双轴、两片”的总体布局结构。

2.2规划目标

构建“以推动产业园交通与产业、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具有安全、高效、便捷、舒适、以人为本等服务特征,公共交通主导、多模式均衡发展的绿色、低碳”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

2.3规划策略

启动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三种“快速网络”:快速路六景高速连接线、环北大道围绕启动区;快速公交(BRT)B7线南北穿越启动区,联系滨海新城、中马产业园、港区和三娘湾;轨道交通G3线从启动区南侧经过,设有轨道车站。因此,启动区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既要考虑区域内的交通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有效联系和利用钦州市的既有交通网络资源,才能打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园的效用,提升产业园的竞争力。

2.3.1交通需求特点分析

根据上位规划,启动区常住人口7.6万人,居民日出行总量为21.28万人次/d,提供就业岗位4.2万个,出行吸引总量约19万人次/d。

从对外出行分布看,南北向是主要的出行方向,且过境量较高,启动区作为中马产业园的中间区域,承南启北的功能明显,因此规划中应当重视南北通道能力的提升,促进区域交通的协调发展。启动区内部的出行存在潮汐现象,生活区与工业区之间交通联系紧密,且方向不均衡性尤其明显,符合居住和工业分区布局的用地特点。启动区内部南北向的交通联系较强,对南北通道的依赖较大,见图3~图5。

图3 出行分布图

图4 对外出行OD期望线图

图5 内部出行OD期望线图

从出行方式来看,启动区属于慢行交通的优势距离范畴,适宜发展慢行交通,对外的长距离交通则依赖机动车。

2.3.2道路系统规划策略

(1)加强启动区与外部区域的协调发展能力。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六景高速连接线的道路性质由高速公路调整为快速路,疏港大道的道路性质由快速路调整为主干路,导致启动区南北向交通能力减弱。为了提高启动区的可达性,实现区域时效性目标,应当提高启动区与外部区域的协调发展能力,主要通过合理设置快速路形式,避免快速路对区域用地的分隔,强化高速公路连接线对区域的服务性,加强外部通道对启动区交通辐射强度。

(2)因地制宜规划路网结构,等级控制松弛有度。

启动区西临金鼓江形成孔雀湾景观,整体地势平坦,作为新开发区,有条件规划较为规则的方格路网,既利于城市用地的分割,同时也方便区域交通网络的组织。道路等级宜控制至次干路,支路较为弹性。由于进入园区的企业占地面积一般较大,规划层面控制支路往往会割裂企业用地,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弹性调整[1]。

(3)科学合理确定路网规模,效率与效益并重。

产业园的道路交通指标与一般城区不同,主要根据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来寻求合适的道路指标控制。由于启动区主打“低碳生态示范区”,对景观、生态空间要求较高,因此道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道路资源的集约化发展,从而达到效率与效益共赢的效果。

(4)客货分离,优化交通环境。

启动区主要包括生活区和工业区两种性质的用地,其交通出行中客运和货运也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对路网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为了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产业园环境,需要合理引导客货分流,充分释放和挖掘路网的潜能[2]。

2.3.3公交系统规划策略

建立包含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等多层次的公交线网,提供多层次服务,满足多层次需求。对外应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做好衔接;对内应以便捷、舒适为主,同时兼顾通畅和时效性。图6、图7分别为公交系统层次图和道路网规划图。

图6 公交系统层次图

图7 道路网规划图

(1)钦州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友谊大道为BRT通道,因此启动区道路应考虑BRT专用车道设施预留;远景规划的轨道交通G3线位于环北大道,并设轨道客运站,启动区规划应考虑轨道车站配套设施预留。

(2)产业园内可以开设部分公交环线,其发车频率适应企业上下班高峰,平峰期间可以考虑定班发车。公共交通线网分布宜在企业员工出入口的沿线,尽量减少步行距离,提供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并可在高峰期间设置客运专用道,提供公交的时效性。

2.3.4慢行交通规划策略

产业园启动区内的工业区和生活区对慢行交通的需求不同:生活区侧重生态居住、休闲游憩功能,因此慢行交通应当注重景观廊道、特色慢行道的打造,自行车租赁及停靠点的规划等,从而构建低碳、慢生活的示范区;工业区主要集中了高新技术产业,慢行侧重的是通勤交通,重点是合理规划慢行过街设施等。

2.3.5静态交通规划策略

启动区的发展目标是绿色、低碳的产业示范区,因此其静态系统的规划要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作为一个新开发的产业区,静态交通发展有相当的优势,可以通过合理规划配建、优化布局公共停车场达到停车供需平衡,创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

启动区静态交通系统规划的总目标是:提供静态交通设施的保障,完善静态交通管理的策略,满足居民机动车出行的需求,实现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平衡,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2.3.6货运系统规划策略

启动区内部工业区集中分布,与生活区以友谊大道为界东西分布,部分区域有重叠,因此货运交通规划首先要解决启动区工业区的到发货运交通,快速疏散货运需求,同时要处理好启动区的到发货运交通、客运交通以及过境货运交通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启动区应合理规划货运通道,进行科学的货运交通组织,最大程度实现客货分离,优化交通环境。

3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

3.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路网结构

中马产业园启动区具有强烈的对外交通联系的需求,内部的交通出行目的相对较为单一,层次较为清晰。因此,规划启动区的道路系统形成以方格网布局为基础的四级骨架结构:“一横一纵”的快速路(准快速路),“两纵两横”的主干路,“三横一纵”的次干路,格网状的支路网。

(2)路网指标

启动区快速通道总规模约7 km,启动区范围内有效长度约3.5 km,密度0.44 km/km2;主干路网总规模约9.69 km,密度1.2 km/km2;次干路路网密度为1.52 km/km2;初步规划一定的支路网,但在后期的详细规划阶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道路面积率为15.0%,符合国家规范;路网平均饱和度为0.34,处于A级服务水平,道路状况良好。

(3)道路断面形式

启动区的快速道路有高架和地面两种形式,主要考虑沿线的用地开发及交通量,环北大道规划为双向6车道的高架,六景高速公路连接线近期按双向8车道控制,远期改造为双向6车道的高架。

主干路中马大街是启动区的东西景观轴线,兼顾对外交通和城市景观功能,规划为60 m的双向8车道;友谊大道是城市BRT系统的一部分,规划为双向8车道,近期路中预留10 m绿化带,远期改造为BRT专用道;主干路钦秀路和次干路孔雀湾大道规划为双向6车道,其它次干路为双向4车道。详见图8、图9。

图8 环北大道高架断面图(单位:m)

图9 友谊大道断面图(预留BRT通道)(单位:m)

3.2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公交线网

启动区公交包括快速公交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两类:快速公交系统主要依托于钦州市中心城区的整体公交体系,发展模式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服务长距离的对外交通;以BRT作为轨道交通服务的补充以及延伸,同时作为中长距离的公交服务。常规公交包括内部公交5条:3条环线和2条联系线;对外公交4条:1条区内始发线和3条过境线。详见图10~图12。

(2)公交场站

利用启动区以南的用地统筹考虑,规划集BRT车站、轨道车站、公交首末站、静态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换乘枢纽。规划首末站用地0.8 hm2,南侧首末站0.3 hm2,北侧首末站0.5 hm2。

3.3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启动区慢行系统分为慢行景观廊道、通勤慢行道、特色慢行街、休闲健身专用道和一般社区慢行道5个层次。

图10 快速公交布局

图11 内部公交环线

图12 对外公交干线

公共自行车主要结合客运枢纽、商业、办公等出行生成点设置停车点,并在滨江岸线、公园绿地、游憩景点等处设置自行车租赁,见图13~图15。

图13 慢行网络规划图

图14 自行车租赁点分布图

图15 停车场规划图

3.4静态交通系统规划

启动区需要停车泊位共2万个,其中配建停车泊位1.8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1 200个,路内停车泊位300个。

(1)公共停车场规划

规划1 200个泊位,占地3.6 hm2。生活区结合学校、医院和商业设置,尽量利用城市绿地;工业区主要鼓励厂区内用地停车,便利中心可设置集中的停车场。

(2)路内停车规划

共规划340个泊位。靠近医院可提供临时上下客;靠近学校、流量不大的支路可设置绿色专用车位,限时停靠,方便接送,交叉口30 m内不允许停车。

3.5货运停车规划

(1)货运通道

外围货车通道包括六景高速公路连接线、环北大道,主要解决启动区对外以及过境的货运需求,避免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虾港路、中马大街、马旺路、钦绣路等干道的工业区内路段组成内部货运通道,尽量保证客货分离。

(2)货运组织

近期在对外节点设置两处停车场,远期结合中马产业园及港区统一规划集中的货运停车场,配套相关餐饮、旅店等服务设施。严格禁止大货车占路停车,城市配送的中小型货车仅在非高峰小时可临时路边装卸,工业区的货车尽量在厂区内停车,外来货运车辆应进入公共货运停车场,见图16、图17。

图16 货运通道规划

U491.1+2

B

1009-7716(2015)05-0003-05

2015-02-02

黄漩(1983-),女,上海人,工程师,从事城市及交通规划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货运产业园公交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等公交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