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断头路”对交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2015-11-07焦守法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城区城市交通错位

焦守法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37)

城市“断头路”对交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焦守法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37)

通过对淄博市主城区道路网络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断头路”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从规划控制、运行管理、工程建设等多方面提出“断头路”问题的解决对策,并进一步从梳理道路功能、提高路网密度的角度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策略,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和治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城市道路;交通;断头路;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淄博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增加,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在册机动车约123万辆,交通压力凸显。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挖潜道路交通资源,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对影响城市交通的“断头路”(T形路口)、错位道路进行研究和治理十分必要。

1 “断头路”的基本情况

“断头路”的定义(公路):不同地区(省与省之间)、不同等级(高速路、等级路、农村公路)的道路之间不能接通,叫作“断头路”。城市道路系统是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各条道路之间大多可以实现相互接通,因此按照公路范畴的定义,都不能称为“断头路”。

本次调研确定城市“断头路”的标准:指有必要或者有需求继续往前延伸的道路由于某种原因被阻断,影响了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其主要存在形式为T形路口;错位路口是由两个T形路口组合的特殊形式。

淄博市主城区260 km2范围内,有规划主、次干路115条,规划道路总长度708 km。目前已经建设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主、次干路46条,道路总长度约462 km。经统计,已建成的道路中,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断头路”有18条,造成T形路口25处,错位路口3处。

2 “断头路”的形成原因

“断头路”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由于铁路、高速公路的阻隔,导致道路跨(穿)越铁路和高速公路成本增加,实施难度大,形成“断头路”;第二类,由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审批的大型社区、学校占据了主干路围合的整个街区,阻断本应贯通的道路网络,最终形成“断头路”,如重庆路、共青团路被理工大学阻断(见图1)等;第三类,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对城市的发展规模预判不足,路网规划建设缺乏前瞻性,导致了“断头路”的形成,如西六路在人民路处形成的“断头路”(见图2),后期北段被迫建成错位路口。

图1 理工大学阻断城市路网

图2 西六路与人民路错位路口

3 “断头路”对城市的影响

“断头路”对城市主要有交通和用地两方面的影响。交通方面:“断头路”的存在加大了相邻及相交道路的交通压力,影响城市道路系统的通达性,不便于公共交通系统线网的覆盖和站点的设置;另外,“断头路”形成的错位路口交通组织复杂,易产生交通拥堵。用地方面:“断头路”的存在,不能给土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交通支持和配套设施,降低了土地的开发价值,延缓了城镇化进程。

4 “断头路”问题的解决对策

(1)依据规划,加快建设和完善道路网络。

铁路及高速公路阻隔形成的“断头路”影响了各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建议依据路网规划,尽快建设跨越高速公路、铁路的主要干道,打通“断头路”,形成主城区的道路网骨架系统,缓解交通压力,推动城市发展。

(2)建议社区道路系统向社会开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大型社区(山东理工大学等)建设形成的“断头路”,建议社区内的道路系统向社会开放,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并通过推行公交车进社区等方式,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方便。

(3)强化微循环系统对城市交通的分流作用。

对于老城区存在的“断头路”,近期多数难以贯通,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建议强化微循环系统的交通分流作用。目前主城区支路网密度严重不足,而且部分支路及背街小巷由于占道经营已经失去交通功能,通过对背街小巷进行系统梳理、治理、管理,可以增加城市道路系统通达性,缓解主、次干路的交通压力。

(4)优化错位路口交通组织与管理。

错位路口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但由于拆迁等因素,近期多数错位路口不具备进行“十”字形路口改造的条件。为了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建议通过工程措施对道路路口段进行渠化改造(见图3),增加车辆待行区,提高交通容量,并通过交通管理措施,将错位路口作为“十”字交叉口进行联动控制,提升交通智能化控制水平,消除冲突点,保障车辆的有序运行。

(5)强化规划控制,为“断头路”将来贯通创造条件。

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旧建筑物会逐步拆迁改造,在改造规划过程中要为“断头路”的贯通预留条件。以人民路与西二路路口为例(见图4),原财政局办公楼已经闲置,通过该地块重新规划即可将其改造为“十”字路口,解决错位路口问题。

图3 错位路口渠化方案

图4 人民路与西二路路口方案

5 缓解“断头路”交通影响的建议

“断头路”问题对城市的道路交通存在一定的影响,然而影响交通最主要的问题是路网密度低,过低的道路网密度减少了交通管理的弹性空间,更加放大了“断头路”、错位路对交通的影响。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1995)的规定,淄博主城区道路网密度应该在5.3~7 km/km2(快:主:次:支=0.4:1.2:1.4:4)之间,但目前主城区路网密度(详见表1)平均仅为2.5 km/km2左右,路网密度最大的老城区仅为4.95 km/km2,与规范要求差距较大,多个片区支路网密度不足规范要求的1/10(见表1),提高道路网密度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因此建议在将来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把提高道路网密度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措施。在老城区,要根据道路网规划,结合地块改造,打通“断头路”,增加路网密度;在新城区及其它片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强化次干路及支路的建设,提高道路网密度,少修“断头路”、错位路,确保城市道路网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U491.2

B

1009-7716(2015)05-0001-02

2015-01-08

焦守法(1980-),男,山东淄博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主城区城市交通错位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有趣的错位摄影
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城市交通适老化对策的思考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福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引进社会化管理改革研究
基于车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优化研究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主城区重要道路围挡施工交通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