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2015-11-05周伟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分类号】G633.67

【摘要】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阶段都得到了信息科技手段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学习水平及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提升,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与此同时,教育方面的信息手段也逐渐得到发展,在学科文化的教育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在教育向前探索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把握好当前的大好形势,将新课改所传达的精神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力求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提高,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中学信息技术课;应用

本篇文章通过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其实践和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概述,其次分析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并解释任务驱动教学形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际意义及有效策略,并在文章最后对其进行总结。

【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今世界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文化领域都受到了来自信息技术的影响,世界各国已开始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国家振兴以及提升地区经济的规划中,并且将其归入到科学文化的教学中,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人及技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来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不难看出,信息技术课程是我国引进的较新的一门课程,其信息教学理论有待完善,专业性能有待提升,从而推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壮大。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阐述

“任务驱动”的教育模式是针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推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使得教师有效的将教学内容完美的融入到信息技术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中不仅将学习任务有效的完成,并且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将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充分掌握。同时学生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会主动的讨论任务中的难点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渠道,随着时间以及任务的不断积累完成,不仅使学生收集了珍贵的资源信息、提高了操作能力,从另一方面也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提升、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并激起了其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主要倡导实践操作以提升应用技术水平,以学生为地位的主导,让其进行任务时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进行自由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基础分为几点,下文对其理论的基础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基础上。建构主义的理论在于学生在学习中多采纳、询问同学或教师的意见,在自身具备一定知识及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遇到状况寻求帮助。所以,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在于要求学生在相关的文化意境下,实现沟通交流,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程度。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主导,要求学生增强自身的独立自主能力,要求其能够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会利用自身知识去完成任务,还有学习教师或其他优秀的经验,结合自身对其的理解进行知识的转换。

第二则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尊重学生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贯彻的基本原则,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中心点;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自身的情感意愿和价值观念保持最大限度的尊重,认为学生可以发现自身价值并将其发挥,完成“自我实现”的路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做到互相尊重,以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人创造能力,能够明确信息技术时代的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然而我国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

第一,学校相关领导并没有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的课程形式有着很大区别,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相关的知识也要掌握充分。因此对硬件及软件设施配备的要求较高,则需要学校投资金额相当较大。同时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并没有将信息技术归为升学考试的范围内,因此学校的相关领导在信息技术课程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很小,所以并不会为其浪费太多的人力财力。

第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意识过低。目前我国的中学学校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从事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此同时机房、网络、甚至于电教设施的维修等管理工作都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范围内。这些现象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付出的劳动成本高于其他教师,却又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受重视的缘故,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的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比例,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师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在升学考试中,并没有将信息技术归入,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付出精力、缺乏积极主动性,备课质量低,课堂中对学生缺乏严格看管。

第三,学生自身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并且基础能力不一。各地生活水平的差异性和学生之间经济条件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同,这些现象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掌握教学的层次,不能将学生的需求一一满足。

第四,教学课时少。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在升学考试的范围内,导致诸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课时开设过低。只做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措施,并没有深入的对这门课程提高重视,加大课时量。

第五也是颇为关键的一点,教学模式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束缚,无法完善应对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式学习,学到的知识技能并不是系统完整的,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率的应用,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产生厌烦的负面情绪;同时学生的操作水平没有得到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限制了价值观的正确培养。

三、任务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实施策略

3.1明确任务,精心设计

将任务明朗化并将其设定为主线,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任务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应该要严格遵循教学原则,以教学内容为指导思想,将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进行高效率的结合,成为知识的承载体,赋予任务设计的丰富趣味性,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任务。任务设计的主要来源在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教师针对这些设计出各种类型的任务,并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创作热情,帮助教师将教学工作逐一完善,提升教学质量。如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交某些采用了信息技术的作品,并需要以PPT等形式做小组报告,这种形式既不会使每个学生的工作量过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经过这些实践性操作后,会掌握这些课堂内容。笔者在讲授《资源信息管理》内容时,先在上课前做好资源的准备,将教学中所用到的一切信息资源作为素材库存放到机房服务器的已共享文件夹上,通过访问网络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指导学生从工作站登录到服务器上获取这些信息,进而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共享资源。同时结合班级学生多数有自己博客这一资源,让学生学会如何保存自己的学习笔记,上传自己喜爱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实现Blog管理网上资源。

3.2教师做好主导的角色

普遍情况下,教师对自身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定位都非常准确,往往应用到实际中还是会摆错位置。所以教师在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切合实际把握合适的时机设计好相关的任务,并负责营造学习气氛。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做到引导者和监督者的工作,转换思想,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说:A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进一步扩展视野,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求知欲与自学能力;B层,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达到大纲要求。当然,如果学生在很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之后,若学有余力,仍可以选择性的去完成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计算机的组成》教学中我就将教学目标定为:

共同目标:使学生认识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箱、音箱、耳麦等组件,知道它们的基本功能。

层次目标:

低层: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中层:除了掌握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还要对主机箱的内部构件大致了解。

高层:除了达到低、中层学生的要求外,还要对主机箱内各部件的功能有所了解。

通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会避免在辅导时出现盲目性、避免使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出现有的学生还不会;有的学生已经会了;有的学生已经烦了的混乱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体验成功的快乐,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3.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是教师在授课中的主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所做的努力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进步发展。因此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课堂中,要提高主动积极性,教师应该利用趣味性的任务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自主的去完成任务,得以在任务过程中掌握到相关的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提高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使学生可以有效吸收知识,并借助任务的情境来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教师要明确课堂的主题,然后对这一主题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解说,例如“走进海洋”的主题,就需要教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海鸥和大海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在主题课堂中教师要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在学生已经掌握的诸如word、powerpoint等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软件查阅和下载一些资料,可以将目标设定为可以在幻灯片中插入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和幻灯片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4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生并不能单独的完成教学过程中的任务,需要和同学、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于学生能够置身于自由的交流平台,可以分享自己在任务中的所有创造性建议。教师则扮演鼓励的角色,真实的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使学生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获得一定的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机房配备的投影仪,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在进行任务布置之后再在投影仪上进行辅导,也可以运用软件来将整个教学的过程录制下来,并且让学生进行交流,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

3.5讨论、评价任务的结果

“任务驱动”的教学并不是以完成任务教学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应用技术水平,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评价方法可以是试题测评、作品制作测评、心得体会等形式。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优良成果。充分的将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出来,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其专业素养逐步的实现了提高。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其中实时性的特征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任务驱动的教学机制,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为培养新一代信息化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伟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以《表格信息加工》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74-74,76

[2] 赵丹萍.“任务驱动”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94-94.

[3] 杨金明.解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4).

作者简介:

周伟勤,男,1979年9月生,中学一级,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工作于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方面。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课堂的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