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2015-11-05夏少林
夏少林
摘要: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能力培养
【分类号】G633.6
一、课堂教学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让学生参与其中。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课堂教学应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时,我给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根据所列方程80%x+20=x,编写出适合该方程的应用题来说明它的实际意义,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了教师的支持、鼓励,学生都敢放开手脚,各抒己见。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是以往的老师绝对权威。
二、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重视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要“学会”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为学生创设一些恰当的教学情景与氛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上三视图时,我采用了“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创新尝试(由实物到三视图,由三视图到实物)”等步骤进行教学。创新尝试:①由实物到三视图:让学生利用课前制作好的正方体作如下游戏:(小组竞赛)由一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借助手中的立方体自主搭建几何体,由接受挑战的小组完成画出相应的三视图,挑战小组适当变动摆放位置,看谁画得快又准。②由三视图到实物:根据幻灯片上的三视图,要求各小组摆放出与之相对应的实物几何体。各小组的成员忙成一片,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协作摆放出准确的几何体,这样加深了对简单几何体的立体结构与三视图相互转换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你摆我答,你提我摆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了交流的平台,感受合作的乐趣,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近数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让学生在充满变化的学习中,展开想像的翅膀,享受学习的乐趣。在上课时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提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求新知的欲望,这是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步骤,围绕这一理念,依据每一个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的方式。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画情境。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这种直观是一副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四、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实践数学,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时,我以一道“城市公共汽车线路设计”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设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图所示,是城市部分街道示意图,AB=BC=AC,CD=CE=DE,A,B,C,D,E,F,G,H为“公共汽车”停靠点。“公共汽车甲”从A站出发,按照A,H,G,D,E,C,F的顺序到达F站,“公共汽车乙”从B站出发,按照B,F,H,E,D,C,G的顺序到达G站。如果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在各站耽误的时间相同,两车速度也一样,试问哪一辆公共汽车先到达指定站,为什么?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新课程理论用于课堂教学中,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充满创新活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教师就必须用创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去看待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曹一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及其争鸣问题[J].数学通报,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