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生产上的创新与发展

2015-11-04陈刚周建仁

声屏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生

□陈刚 周建仁

论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生产上的创新与发展

□陈刚周建仁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境。本文尝试对这一现象进行粗浅分析,力图从内容生产的角度探寻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与发展的路径。

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涉及面广,内容十分丰富,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乏内容,缺乏筛选。像《14岁少年为加入黑社会杀女老板当投名状》《学生玩赌博机输掉上万元发帖称要自杀》这样的新闻内容,就反映出民生新闻什么事都报,一地鸡毛,缺乏筛选的问题,这样做只有负面效果。

二是似有视角、实有偏差。例如有报道说一个养殖户养了三万条鱼,一夜之间都死了,原因是施工队把土方填进鱼塘,污染导致鱼苗死亡。实际上是这个地被征用了,补偿款也给了,但是养殖户硬要养鱼。记者的报道,看似有视角,好像是保护了养鱼人的利益,实际上是有偏差的,因为它损害了更多人的利益。

三是盲目贴近,忽视升华。如2014年在报道山西孩子眼睛被抠的事件中,有的媒体甚至标题里直接写孩子眼睛是被小木头抠出来的,非常血腥。而没有从如何解决农村家庭问题矛盾、保护留守儿童、关爱农村妇女精神健康等层面去做引导。

四是一味求快,不顾效果。2014年昆明“3·10爆炸事件”之后不久,长沙伍家岭沙湖桥菜市场也发生了砍人事件,但有媒体在社会公众对恐怖袭击还心有余悸的时候发出这么一个简单的报道,消息来源不确切,又没有经过证实,这就是一味求快而不顾效果的体现。

五是渲染冲突,未加引导。有些媒体在报道一些突发事件时,总是一味地渲染事件的现场是如何血腥,冲突的双方是如何暴力,却对事件的原因缺乏深入调查,没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社会舆论缺乏正面引导。

六是滥用监督,缺少自制。不少电视民生新闻像是“包青天”,像是在“为民作主”,实际上是缺乏自制,反而扰乱了社会秩序。

电视民生新闻应当注重创新采访思维

面对存在的问题,作为从业者,必须在内容生产上不断创新思维,才能让电视民生新闻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一、要善于感受社会生活,而不要试图寻求一成不变的报道“模式”。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位老人凌晨过世,稀奇的是家属不让殡仪馆的人进门,为什么?三口之家,只有老大爷一人正常,剩俩是精神分裂症病人。老太太喊:“谁进来我砍谁。”110也没办法。邻居有两种言论,一种是说两个人感情好,相濡以沫。另一种说你们跟疯子谈什么?社区主任说精神病人也有隐私,就不要报了吧。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杭州电视台是从社区阻挡拍摄开始做的,接着讲原因是精神病人也有隐私,他们夫妻很恩爱。然后采访邻居和社区,讲他们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那这个事怎么解决呢?记者跟社区一商量,想了一个办法,打电话给老人的远房亲戚,他们之间可以沟通……这样一做,整个报道的落点就不是这个精神病人怎么疯狂,也不完全是描述这一对夫妻怎么恩爱,更多的落点就在于传达一种尊重死者、尊重死者家属、尊重精神病人隐私的理念。因为老两口这样恩爱,使社区有帮他们的愿望,反过来正是因为有社区这样温暖的氛围,才能使他们的生活是那样温情脉脉,即便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他们也能受到保护。就这样,原本一条冷冰冰的片子,就把落点放在温暖人性的发现上了。

二、要善于捕捉新闻细节中更能吸引人的新叙述方式。线人爆料,医院来了一个伤者,被人殴打得血流满面,线人手里还有资料。记者该怎么做?最简单的处理办法是,先由线人爆料,谁谁在什么地点被殴打,送进医院伤势严重,把资料播放一下。然后伤者介绍是怎么回事,再接下来他老婆佐证一下,这个片子就成了。有别的办法来做吗?可以把第三者——伤者老婆变成当事人,首先讲她凌晨两点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老公还没回家。再讲怎样四处寻人,结果发现人在医院,很惊讶,再问是怎么回事……这样就有了人物关系,有了血肉,有了情节。

三、要善于充分利用电视生动形象的特点创新民生新闻的表现手法。江苏电视台《零距离》栏目记者发现,有一个游医在菜市场前摆摊。以前做这种新闻的套路是:先接投诉,再暗访一下,最终查处。然而他们的做法是,请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个教授,让他现场跟这个游医过招,现场给游医提问题,比如问穴位是怎么回事,某种针灸按摩是怎么回事等。通过他们之间的交锋,把全过程记录下来。到最后游医哑口无言,说:“我看出来了,你是来挑事的。”然后就不理教授了。教授见状就先撤离,但是记者还在现场,记者就故意挑这个游医,说刚才那个人好象是来跟你找茬的,那个游医一看教授走了就大胆地说那个是个假医生。最后这个新闻中真医跟假医的PK就成了一个重头戏,而前面的投诉和后面的查处则只是一个辅助。这个新闻就是通过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把游医的骗人嘴脸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了。

四、要善于深入挖掘新闻素材,寻求更具社会意义的新闻亮点。比如说发现了做包子的黑作坊,惯常做法是先由投诉人说,然后去暗访,接着找执法部门。江苏电视台采取的是倒追的做法,先问观众早餐吃什么包子,知不知道馅是哪儿来的,然后记者连着几天去盯包子馅流向哪些地方,结果发现流向了南京比较大的连锁包子店。再花几天时间继续去追,结果发现连锁包子店虽然有一个品牌,但是实际上这个品牌在几年前就已经撤出了,现在没人管理,这样就又追出一个对连锁品牌管理的问题。从简单的小黑作坊无限放大,他们做出了关于一个大问题的系列报道和让观众关注的话题。

电视民生新闻应当注重坚守与转化以谋求新发展

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生产上需坚守与转化,以求得发展。

一、着力打造与新媒体相抗衡的核心竞争力。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公信力和专业能力,这是它必须坚守的,也是新媒体目前还无法与之抗衡的。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优势应在于制造热点,提供观点、辨识度、角度、锐度、温度和跨度这“五度”以及安全类选题、跟生活密切相关的选题、日常新闻背后隐藏的热点、策划性制造出来的独家热点,都是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坚守的。

二、将新媒体的优势为己所用。当今社会,电视民生新闻必须充分吸引新媒体受众的注意力才能赢得新发展。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发表观点,然后在电视上展示。这样做就能形成一个跟新媒体互动便捷的渠道,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三、进行“拆解”与“发散”式的报道。“拆解”就是开展组合式递进式报道,一点一点往外发布,让每个新闻要素独立,最后形成一个关联的整体。而“发散”则是通过全媒体发布、与数据商合作、招募志愿者等多种形式,把一则报道发散成一次活动和参与式新闻,制造声势与影响。

四、迅速完成四个转变。民生新闻如果能迅速完成四个转变,就有可能赢得未来。一是从市民的生活报道转向公众的生活报道;二是从单纯的消息报道转向大民生的视野解读;三是从单向受众传播转向搭建公共话语的平台;四是从民生事件的报道转向民生公共服务。

作者单位:浏阳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胡江银

猜你喜欢

民生
民生设施非“摆设”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请注意,这些涉民生新规已施行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千难万难,不可让民生为难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就业是民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