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几点尝试
2015-11-03姜建华
姜建华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环节加大了关注力度,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谐文明交流素养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笔者在口语交际教学上尝试了一些改革,下面将从科学计划、挖掘资源和创新活动几个方面谈一下看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策略
听话、说话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技能,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效果好,语文课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标。而现实课堂上口语交际课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活动。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做出改革尝试。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口语交际板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设置,让课堂逐步活跃起来,学生的交流能力也随之增强。
一、科学计划,构建口语交际教学体系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强调做事情要有计划的重要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的成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口语交际课程改革方面,教师必须提前做好科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特点,使口语交际课真正形成教学体系,让学生稳步前进,逐步由敢说到想说,最后能做到交际变成乐趣。按照目标的高低,制订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课计划如下:
1.达到“敢说”的效果。万事开头难,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是一样。需要先让学生勇敢地走出敢于交流的第一步。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设计情景给学校广播台打电话点播歌曲,祝福某位同学生日快乐,考虑到是第一次做这个活动,对学生们的表现只做鼓励表扬性的评价,保护他们与人交流的积极性。
2.达到“想说”的效果。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设计的教学情境——班级故事会,轮流讲故事给大家听,看谁讲的故事最能吸引人。初中生的思想比较单纯,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这个活动正能满足他们作为焦点的需求,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自己评判谁的故事更具吸引力。
3.达到“乐说”的效果。经过前两次的练习,学生对口语交际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趁热打铁,组织“当一次小记者”活动,号召学生走进校园采访自己的校友、教师、工作人员,记录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并将采访结果编辑报道,在一次次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乐说”之趣。让口语交际更灵活地穿梭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
通过制订这一系列的计划,并且每个环节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学生能在为他们做的规划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真正夯实口语交际的基础。这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学期,刚进行了角色转化,要帮助学生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培完整的实用的语文素养。
二、挖掘资源,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感兴趣的事我们才会努力去做好。现在的学生每天承受了太多的考试压力,很少有孩子真正把学习当成乐趣。作为教师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交流达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各项资源,把口语交际跟“诵读欣赏”“写作练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融合在语文课的每一个角落。
1.与“诵读欣赏”合作。苏教版初中《语文》在诵读欣赏环节选取了大量的名篇佳作,是锻炼口语交际的绝佳平台。如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这是作者在周总理去世后作的抒情诗,周总理在世期间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了人民、为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深受全国人民爱戴。所以,这首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情。选择这首诗进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看谁更能引起大家共鸣。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要定期举行类似的朗诵比赛,以此作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与“写作练习”合作。听、说、读、写四个字就可以概括整个语文课程的学习,而说话、写作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这两个要素有机统一在一起。例如,写作课“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在进行这堂课之前先组织一次“我眼中的同桌”的活动。考虑到大家在一个班级学习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彼此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组织这次活动既能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能互相了解,增进同学感情。每个同学依次上台介绍自己的同桌,把同桌最独特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活动结束后布置本次写作任务,写出我眼中个性鲜明的同桌。
培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喜欢上口语交际课,为以后的学习建立长效机制。将口语交际、诵读欣赏和写作练习串成资源联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对教材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其功能最优化,更好地发挥教学有效性。经过这样有效的学习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创新活动,营造口语交际教学情境
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的,环境的影响对一件事情的成败至关重要。语文课是一门充满感情、极富生命力的课程,它独具的特点赋予了语文教学情境重大意义。口语交际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口语交际课打造广阔的天地。
1.分角色朗读课文。如“学会读书”环节选择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戏剧作为新的题材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笔者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人物、语言、情节都特别鲜明的戏剧作品,第一讲介绍完作品背景、人物特点、故事大概情节后,第二讲安排一次类似于情景剧的小活动,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自由分配角色进行《威尼斯商人》的课文朗读,根据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配合相应的表情语调等传达感情,最后评论看哪组表现得更生动。
2.当一次主持人。初中生担当主持人是锻炼口才和培养自信的好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在社交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在班里召开“14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主题班会。学生各自设计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等,在班会课上自告奋勇主持这次主题班会,会后大家对他们的表现予以评价。这种现实场景的模拟练习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3.情景剧表演。口语交际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去超市买东西跟售货员交流,陪父母走亲戚跟对方交流,打电话邀请朋友到家做客……恰当得体的说话方式会给我们的沟通加分不少。在课堂上组织模拟去超市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自编自演一出情景剧,两个同学分别饰演顾客和售货员,顾客对不同商品进行咨询,售货员要做到耐心细致地回答。生活中熟悉的情境走进课堂,学生的表演落落大方,这样的小活动既锻炼了交际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4.两分钟小演讲。各种活动的效果必须在长期坚持后才能看到,所以作为教师要设计一项能够长期进行的创新活动。在每节语文课前拿出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小演讲,每天设定不同的主题,例如我的家乡、我的理想、传承中华美德等。活动规则为按照学号顺序每天安排五个人,每人限时两分钟。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营造口语交际氛围,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情境,让我们的课堂更生活化、人性化,这也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恰到好处的情景能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冲动和兴趣,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项持久的、长效的课堂活动,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提升。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把这件事坚持下来,让锻炼语言交流能力成习惯。
参考文献:
[1]季晓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张俐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习惯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3,04.(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