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文化中心建设重在激发活力

2015-11-02迟小秋

北京观察 2015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文化

文 迟小秋

推进文化中心建设重在激发活力

文 迟小秋

全国文化中心,不是全国文化资源中心。光有“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还不行,光有诸多高校、文化人也不行,必须得“活起来”,这才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他还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总书记的话,应该看做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指南,值得认真研究、认真思考,并切实用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一提到北京,一提到文化,可能很多同志脑海中都会闪过许多文化符号。国粹京剧的脸谱、故宫的角楼、五颜六色的风筝、各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元大都的遗址,等等。数朝古都,地上地下多少宝贝;清华北大,诸多科研院校、文化团体,可谓菁华荟萃、文化人集中;再看各种演出,常常一票难求……自然是文化中心啊!

对照总书记的讲话就会发现,没那么“自然”的事。全国文化中心,不是全国文化资源中心。光有“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还不行,光有诸多高校、文化人也不行,必须得“活起来”,这才是关键。

应该说,近年来,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有长足的发展,文化活力也得到了释放。但要实现更高层级的“活起来”,还应该继续做好如下工作:

文化中心必须活起来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应该说,大部分文化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目前都建立了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自觉。然而,也有一些文化创作单位,松了这根弦儿,作品中出现了一些低俗、媚俗的内容,甚至历史虚无主义、过度娱乐化的内容。

这样的现象应该得到纠正。然而,我更想说的是,拥有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愿望、却不掌握方法、策略,恐怕是更应该克服的问题。

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才会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艺术不是直接上来念文件、图解概念。正能量必须有“强大的感召力”,才能入耳入脑入心。以我们京剧行业为例,不是说有了传统文化这块金字招牌,就可以高枕无忧。如果演出功底不够、演出态度不认真、推介策略落后,只能是砸了招牌。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遵守市场规律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降临,利益主体日益多元,传播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观众在艺术传播、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更加能动,选择性观看、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认同的接受心理更为普遍。如果艺术传播和文化建设“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么,良好的愿望只能打水漂,甚至虚耗国家资金,起不到应有效果。提倡效果主义,其实就是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上反对形式主义。

应该探索什么样的策略呢?时间有限,我想说一句话:让有意义的有意思。不管是提倡爱国主义,弘扬和谐精神,还是发扬传统美德,都是有意义的,可有意义的不一定有意思。艺术工作者应该从生活中着手,搜集素材、寻找形式,贴近群众接受心理,给意义找到意思外衣。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不能省略,反而要下大力气,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大工夫。

解放文化生产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就一定要让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文化产业是一种产业,产业有产业发展的规律,那就是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尊重市场,才能提高效率,才能使资金和资源有效配置。

在过去,有人说,好艺人是饿出来的。怎么理解这句话?当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会形成两个效应。

首先,对位效应。创作者拿出来的作品,如果不符合观众的需要,或者因为艺术水准不够,达不到观众心目中的标准,认为是“次品”,观众就会“用脚投票”,票房就会惨淡。这种市场压力,是最好的督促力量。在市场条件下,文艺工作者纷纷“把点开活”,研究观众心理,讲究叙事策略,重视传播效果。借助市场的力量,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扎下根来。群众不接受、不买账,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多,也只能是“虚假繁荣”。

其次,激励效应。丰厚的市场回报,是投资者、艺术创作者的最好引擎。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变资源优势为实际优势,需要建立动力机制。而利润可以驱使各种资源的汇集,发生核聚变效应。日本的动漫产业,因为利润丰厚,早就超过了汽车行业,成为国家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就汇聚了大量人才和投资者,使动漫行业的发展更加良好。激励会导致“好者愈好”的马太效应。

此外,市场竞争,是出精品的有效路径。比如由自己经常上演的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就是在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剧,就是过去艺术家用良性竞争的产物。你高一尺,我想着高一丈,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艺术创作的升级。

应该说,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产业还存在着精品不足问题。从数量上看,是文化大国;但从质量上看,竞争力还不够强,很难说是文化强国。以电影为例,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占据的是全球市场,我们还很难做到这样的成绩。京剧演出市场近年来时有精品,但总体来看,在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中,影响力还不够大。“断代”的危险并未完全避免。文化创意产业,故宫最近开发出朝珠耳机等新产品,在时尚人群中占据了一定份额,但总体看还可以有更好的成绩。这些都要靠市场、靠充分的竞争、靠价格的导向。

坚持文化惠民原则

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政府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

除了把关和监管作用,保证文化的导向外,我认为,最应该起到的还有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惠民的作用。保障更广泛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挥文化兜底作用,也是政府的职责。

随着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北京,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相对还是比较丰富的。在外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文化与百姓“两张皮”的现象。你演你的、你出版你的、你播你的,跟我没关系。即便在北京等文化昌盛地区,收入较低群众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北京的各种演出,观看演出的多以白领、中产阶级为主,工薪阶层的频次就相对较低了,农民工、家政人员等,可能更低。这种情况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完全靠市场解决。应该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坚持文化惠民原则,对特定人群观看演出、参与文化活动等进行补贴,对一些经营压力较大的传统艺术演出的场地费用,考虑予以减免。对观众的定向补贴,其实还有拉动消费、鼓励消费的功能。北京的文化演出市场相对比较繁荣,但还有进一步拉动的潜力。在北京,一些传统艺术演出比如评书等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后,演出场馆的租金得到大幅降低甚至免除,这就给演出者解决了成本居高不下问题。使他们低价惠民的运营得以延续,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做法,应该继续提倡。

另一方面,还应该坚持举办公益演出。鼓励文化单位减免价格,举办公益场。国家大剧院的公益演出,就使社会底层人群多了接触艺术的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到工地、到基层,到大中院校进行推广性演出,都是非常好的形式,激发潜在观众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后备观众、增加观众基数。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认为,激发活力,需要调动市场、政府、从业者等多个主体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动力机制、激励机制,需要研究方法策略。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 张涛

猜你喜欢

价值观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价值观(二)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