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三种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11-01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中心小学项如榕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等量数形数量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中心小学 项如榕

略谈三种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中心小学项如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锻炼学生数理逻辑能力的基础性科学,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具性学科。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培养数理思维的能力。本文从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量变换思想三方面论述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探讨培养学生数理逻辑能力。

数学思想;典型;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小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并实施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一般来讲,小学数学所涉及的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分类、结合、化归、归纳、建模、等量变换、类比、假设、可逆等等。数学思想方法并不单纯是解决一类数学问题的捷径,实际上反映了数学整体内在的规律和逻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教育,不仅是提升数学学习兴趣,打造兴趣课堂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培养数理思维,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题中之义。本文拟选取三种典型性数学思想方法予以介绍,并附实例说明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化抽象为直观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也是数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数形结合,顾名思义,即将数量关系与图形相结合,通过线段、几何面积、集合等图示把数字所表示的数量关系通过图形直观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化为具体形象,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处理容斥关系一类的问题上。假设某班有学生若干,班里的学生必须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运动,其中有35人参加篮球运动,21人参加乒乓球运动,有9人两项运动都参加了,求班上共有多少名同学。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讲,读完题目就已经晕头了,不知如何着手,但如果根据题设条件做出韦恩图(如图1),则问题的答案就相当显明了。从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到9人是重复的部分,应该用参加两种体育运动的总数减掉重复的部分就是全班的总人数,即35+21-9=47(人)。

图1

再比如,处理鸡兔同笼问题时,也经常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假设笼子里鸡和兔子共8只,腿有24条,请问笼中有鸡和兔子各几只。用方程来解答,设有鸡x,则兔子个数为8-x,从而得到2x+4×(8-x)=24,从而得出有鸡与兔子各有4只。这种方法作答,固然为最佳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讲,往往较难理解,而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则不仅有助于将题目作对,还能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如图2,先画8个圆代表鸡兔总数,假设全是鸡,则在各圆下画2条腿,结果还剩8条腿,从而在4个圆下各画2条腿,于是,从画好的图形中可知,有鸡4只,兔子4只。

图2

教学中经常遇到抽象难解的问题,题中繁杂的数量关系往往使学生一筹莫展。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数量关系与图形相结合,把数字所表示的数量关系通过图形直观地表达出来,将原本繁杂的数量关系问题予以简化,使问题变得直观易解。可见,通过作图的方式,将繁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

二、应用化归思想,化繁杂为简约

“化归”即转化和归结之意,也是小学数学经常用到的思想。在解决数量关系复杂、计算量庞大的数学问题时,为了能简单快速地得出正确答案,往往会将一个复杂数量关系甲通过转化,归结为一个相对较为简单的数量关系乙来解决,通过解决乙问题而自然得到甲的答案。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化归思想”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四则运算中灵活运用化归思想,可以有效地减少计算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如在计算1.25×96×25时,如果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来解答,往往计算较为复杂,而且也容易算错。如果运用化归思想,将计算式予以转化则问题会变得比较简单。如上式,96可以转化分解为8×4×3,这样1.25×96×25=1.25×8×4×3×25=(1.25×8)×(25×4)×3,1.25×8=10,25×4=100,因此,(1.25×8)×(25× 4)×3=3000。再如,48×53+47×48,可以转化为(53+47)× 48=4800,这其实也是化归思想的体现。

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也常会应用到化归思想,从而使原本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如,某甲与某乙进行跳跃比赛,甲每次可以向前跳跃1.5米,乙每次可以向前跳跃1.8米,甲与乙每秒钟只允许跳一次。从比赛终点到比赛起点,每个5米设有一个休息区,问当甲乙二人任何一个恰好跳到休息区时,另外一个跳了多少米。乍看题目,往往一头雾水,但仔细分析一下题目,如果巧妙运用化归思想来解,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通过题设可以知道,当有其中一人恰好跳进休息区时,此时他跳跃的路程应为1.5(或1.8)的倍数,同时又应该是5的倍数,亦即1.5与5或者1.8与5的最小公倍数,于是这样一个相对较为复杂难解的问题,通过化归,转化为一个单纯求最小公倍数问题。

从上述例子中可发现,化归思想就是要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个基础性的问题来解决,使题目更加简化,计算更加快速、有效率。教学中灵活运用“化归思想”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应用等量变换思想,化疑难为简易

所谓等量变换,即将一种等量转换到另一种等量,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想。它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变换不同于化归思想,虽然化归思想中有等量变换的体现,尤其在转化的环节,但化归实际上是转化和归结两个过程,而等量变换则仅仅涉及相同量的互换。

例如,求1/2+1/6+1/12+1/20+……+1/380的和,其中分数的分子均为1,但分母却各不相同,但仔细观察分母可以发现,2×1=2,,3×2=6,4×3=12,5×4=20……20×19= 380,由此可以发现规律,上述分子的一般项为1/n×(n+ 1),每个分数经过等量转换可得:(1/n-1)×(1/n+1)。因此,前面分子式,原式=1/(1×2)+1/(2×3)+1/(3×4)+1/(4× 5)+……+1/(19×20)=(1-1/2)+(1/2-1/3)+(1/3-1/4)+(1/ 4-1/5)+……+(1/19-1/20)=1-1/20=19/20。

事实上,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很多思想的应用并非孤立的,有时候一道题目的解答需要用到多种数学方法,而且,运用多种思想方法也可以解答同一道题。比如,在一场“形象小姐”大赛中,甲的专业得分为8.55分,综合得分0.88分,总分9.43分;已知乙的专业得分8.65分,综合得分0.4分,请问谁的比分高,高多少。按照一般的算法,9.43-(8.65+0.40)=0.38,可见甲的比分较高,高出乙0.38分。除此以外,还可以8.65-8.55=0.10,0.88-0.40=0.48,0.48-0.10=0.38,这里应用了对应的思想方法;8.65-8.55=0.10,就从0.88-0.10=0.78,再0.78-0.40= 0.38,应用了等量变换的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数学教学和研究中所归纳形成的,体现了数学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趣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累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累积达到一定度时就产生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因此,学生若能通过不断的解题实践,熟知数形结合,化归转换,等量变化等数学思想的运用就能潜移默化地习得数学的求解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能兼而习得数学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习得对数学本质特征和规律的认知。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喜欢

等量数形数量
等量代换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确定等量关系的三种方法
统一数量再比较
等量代换
四招“锁定”等量关系
头发的数量